李笑娟 葉妙紅 謝志強 梁桂珍
(開平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 廣東 開平 529300)
多重耐藥菌(MDRO)主要指的是一類微生物對于三類以上(包含三類)抗生素同時出現耐藥情況,隨著多重耐藥菌的日益嚴重,出現“超級細菌”的幾率不斷增加,給各大醫療機構帶來了挑戰[1]。神經外科患者病情普遍較重,復合傷多,并發癥多,免疫力低下,易成為各種病原菌感染對象[2]。而MDRO容易在神經外科患者中擴散傳播,感染后治愈周期長,也易出現二重感染[3]。因此通過護理型干預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精準護理的效果又較普通護理更加顯著[4]。對神經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實施精準護理措施,能有效提升護理人員護理效果,通過對醫護人員的一體化教育來增強醫護人員協同工作的能力,改善出現感染的現象和幾率[5]。本文針對該項護理措施在神經外科中的效果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間80例患者,為便于研究觀察,對患者進行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在觀察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23-78歲,患者平均年齡數:(46.36±3.68)歲。在對照組中,男性為21例,女性為19例,最小年齡為23歲,最大年齡為79歲,患者平均年齡數:(46.98±3.88)歲。比對患者各項基線資料,(p>0.05)。
納入標準:①所選研究對象經過外科手術和微生物檢查證實為MDRO患者;②患者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相關治療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且患者存在嚴重糖尿病;②患者存在傳染性疾病,或是無法正常配合研究工作。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對患者開展有效的吸痰措施,在患者的氣管切開處用紗布覆蓋,吸痰完畢后將玻璃接頭浸泡,并給予患者吸氧措施。
觀察組行精準護理,內容如下:①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醫院感染通常與醫務人員的手污染有很大的關系,要想減少污染措施,科室應當組織醫務人員進行手衛生知識,并采取多種措施宣傳手衛生的重要性,可以發放健康手冊,或是播放宣傳視頻等;不僅如此,應當在人多聚集的地方,或是每個病房門口都設置消毒液,保持手部衛生[6]。②嚴格實施消毒隔離措施,在科室中嚴格實施消毒隔離措施,患者采取單間隔離,或是將病床的位置進行有效間隔,減少患者的陪護人員;其次是對于一般醫療器械的消毒處理,例如血壓計、體溫表、聽診器等,用完要對其進行消毒,單獨放置,醫護人員在診斷時要穿隔離衣,若是與患者近距離接觸,要帶好防護面罩;最后是對病房進行管理,每天定期清理病房垃圾,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減少病房中的人員流動現象。③密閉式吸痰操作方式1、 將密閉式吸痰管分別與患者人工氣道、呼吸機(或人工過濾器)及負壓吸引器相連2、 打開負壓吸引器,一手將吸痰管插入氣管導管所需深度,用另一手固定吸引器與導管連接的部分3、 按住負壓控制閥,邊吸邊撤吸痰管,直至完整地看到吸痰管完全撤到透明薄膜4、 按住負壓吸引控制閥,從通路閥側孔注入生理鹽水,邊沖洗邊吸5、 24小時更換密閉式吸痰管,存在污染情況隨時更換[7]。④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在進行精準護理時,要嚴格制定無菌操作的措施,針對氣管切開的患者,要對其所使用的套管進行每天消毒,留置導尿管時,也要嚴格按照操作要求,使用無菌手套,對尿管連接處進行消毒處理。在實行各項操作時,都應當對感染的情況進行嚴格控制,按照無菌操作標準制定,促進工作的規范性。⑤完善耐藥菌檢測機構,部分存在特殊情況的患者,應當采取嚴密監測的措施,例如免疫力低下、長期使用抗生素、長期住院患者等,在對其進行監測的同時,還要采集患者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查,防止患者出現交叉感染的現象[8]。還要注意周圍患者的檢測和消毒,促進消毒的效果,減少環境造成的病菌傳播。
1.3效果判定
(1)對比兩組護理的控制行為得分。
(2)對比兩組患者出現感染的幾率。
(3)本次調查主要選擇SF-36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評估,主要包括: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活力等8項內容。每項分值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2.1兩組護理行為得分對比
表1所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項護理行為得分偏高,(p<0.05)。

表1 兩組護理行為得分對比
2.2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對比
表2所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發生感染的幾率明顯偏低,(p<0.05)。

表2 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對比
2.3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
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3,(p<0.05)。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

組 別生理職能護理前護理后情感職能護理前護理后活力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72.28±7.1592.50±10.3566.10±7.5395.13±9.4368.53±6.1592.89±5.17對照組72.25±7.1479.63±9.1766.19±7.5276.48±9.4268.54±6.1685.27±5.12t0.0165.0980.0468.5130.0065.736p0.9870.0000.9630.0000.9950.000
醫院中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現象日益增多。對于神經外科患者而言,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機率很大,一方面是由于陪護人員以及探視人員較多造成的,另一方面,一些神經外科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甚至要借助呼吸機維持生命,及存在氣管切開或插管[9]。為了避免感染的現象擴散,或是加重其感染幾率,因此,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是相當關鍵的[10]。精準護理是通過一系列標準化措施,通過衡量指標,實現圍繞安全、質量、以人為本,注重療效的護理模式,是醫療改革和醫院管理創新的一部分[11]。將其用于神經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中,能極大提升護理的效果和質量,通過對心理疏導和安慰上,在與患者交流中,盡量使用平穩和舒緩的語氣,從而達到降低患者對治療的抵觸情緒,增強患者治愈的信心。動態化監測是要求醫護人員隨時保持對病情發展了解,根據病情的發展對治療方法做出護理變更,而且要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降低并發癥的概率。精準護理在醫院藥物管理中起到諸多的優勢,有效提高了神經外科醫護人員感染控制的執行力,降低了感染的情況,對患者起到更加有效的保障。住院患者出現多重耐藥菌(MDRO)的幾率較高,是臨床面臨的嚴峻的挑戰之一,而精準護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護人員的知識程度,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為工作的執行和開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證。在科室手衛生、醫療用具的管控中,精準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且該項護理覆蓋的面積較廣,為醫院的發展起到了有效的奠定。除此之外,該項護理措施也極大的降低了多重耐藥菌的感染率,一般來說,感染的部位通常為下呼吸道、泌尿道、手術部位,與院內的感染部位分布相同,在實施該項護理措施后,通過加強MDRO的感染源控制,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斷MDRO的傳播途徑,對已感染的患者做好隔離措施,便能有效的控制感染的情況。在實施該項護理的過程中,還縮短了神經外科MDRO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了醫療費用,也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諸多的優勢表明精準護理的有效性,為MDRO感染起到積極的推動,讓感染患者得到精細護理的同時,也減少了感染的幾率,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
綜上所訴,精準護理有效提高了神經外科醫護人員感染控制措施的執行力,有效提高醫務人員MDRO知識知曉率,增強感染上報意識,為精準護理的有效執行提供了保證。不僅如此,在護理過程中,該項護理措施明顯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發生率,使護理效果更為突出,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