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市花都區第一中學(510800)崔芳芳
“引導自學法”既注重教師的引導,又注重學生的自學,先由師生共同制訂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內容和相關問題,再由學生通過自學或在教師的引導下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達到深入理解知識的目的。“引導自學法”的應用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發展對于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中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此背景下,“引導自學法”應運而生。“引導自學法”是一種與教育需求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它清晰地界定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位置:教師重在引導,學生重在自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進行學習,自主獲取知識,自我提高能力。不難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并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而言,“引導自學法”主要分為兩大模塊:教師引導和學生自學。其中,教師引導指的是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引導的方式主要有情景引導、知識引導、方法引導和過程引導等。學生自學指的是學生在學習興趣和教師的引導下自覺學習的行為。它主要包括自主選擇、自主求助和自主探究等。
1.自主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親身經歷者和知識的建構者。通過運用“引導自學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彰顯,學生的自主意識得到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升。
2.探究性
學生是天生的探究者,而學習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主動探究的過程。“引導自學法”的精髓在于,教師不是直接把知識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和啟發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實驗、探究等方法去自行提煉和發現知識,由此生成個性化的新知識。這就將學習的主動權重新交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由此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和探究力。
3.實踐性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導自學法”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親自操作、親自感悟、親自獲取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產生和發展。
4.互動性
強調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學并非要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人為地割裂開來。恰恰相反,二者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和探究,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就成為學生克服困難的主要形式。由此可見,“引導自學法”具有明顯的互動性。
化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往往會使學生陷入被動學習的狀態,進而挫傷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新課改背景下的化學教學,要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引導自學法”能夠有效避免課堂枯燥乏味,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這與新課改的要求相符。同時,“引導自學法”注重學生的自學,讓學生基于自身能力展開學習活動,從而能有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下面以“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為例,探討“引導自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具體實踐路徑。
“引導自學法”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制訂學習目標,鼓勵學生通過自學理解和掌握新知,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逐漸從“被動學習”“要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會學習”。
在了解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共同制訂自學目標,并將自學目標階梯化,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帶著目的去學習,并通過自己的努力逐級攻破。
如“化學反應速率”的基礎自學目標:(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相關因素。
“化學反應速率”的高階自學目標:(1)探究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方法;(2)學會利用實驗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3)構建化學反應速率的知識體系。
自學目標制訂好之后,學生帶著目的閱讀課本知識,并根據自學目標逐一將獲取的相關知識及心得體會寫在筆記本上,同時標注發現的問題。整個過程中,學生都在主動嘗試獨立完成目標,向更高階的目標邁進。
1.尊重個性,自由選擇
自學的過程是不斷自我發現和自我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的個性不同、思維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其實,學生在沒有完成自學之前是不希望被打擾的,然而,部分教師缺乏等待的耐心,急于引導學生學習,如在看到學生羅列知識點或解決問題不是按照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時,不由自主地要上前指導,要求學生改變原有的思路和方法,這其實是不利于學生成長的。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閉環,學生自學的過程需要學生獨立完成問題的發現、思考和解決,教師的打擾不利于學生學習的完整性,更不利于學生思維的螺旋式上升。
例如,在計算化學反應速率時,有這樣一道題:向2 L 密閉容器中充入0.7 mol SO2和0.4 mol O2,2s內,V(O2)=0.05 mol/(L·s),則V(SO3)=__________。
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先計算出Δc(O2),再計算Δc(SO3),進而計算2s 內SO3的反應速率。顯然,這樣的方法不如利用化學反應中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來得便捷。然而,此時教師若強加指導,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不愿意接受教師的指導,也因此拒絕更簡便的解法;又或者會使部分學生依賴教師的講解,失去思考的動力。
由此可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給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肯定學生的思路和方法,讓學生經歷問題思考的全過程,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更為高效、便捷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自學中體會到快樂,在前行的道路上積極而又執著。
2.配合協作,攻克難關
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常常需要一定的幫助,因此同學間的交流和教師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遇到較難理解的概念時,可以自主研讀課本或相關資料,看看能否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正確理解和應用;若無法順利解決相關問題,再跟同學一起討論、辨析;最終仍無法解決的,再向教師尋求幫助。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思維碰撞機會,進而在交流、表達、邏輯推導等方面得到綜合提升。
例如,在學完“化學反應速率”的相關概念之后,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將自己發現的問題展示出來,通過小組討論進行解決。在討論完之后,有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不能用純液體或固體的濃度變化量來表示反應速率?
在以往的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陳述的方法,讓學生記住這個知識點即可,不再做過多的討論。面對學生的求助,教師絕對不能簡單地用一句“記住就可以了”來打發學生,而是要肯定學生的發現,引導學生將固體或純液體的特點與化學反應速率表達式相結合去思考。在反應過程中,固體和純液體的密度都是恒定不變的,其濃度也是恒定不變的,因此固體和純液體在反應中就沒有濃度改變量,故不能用固體或純液體的濃度變化量來表示反應速率。但是,如果我們選擇另一個方式來表示化學反應速率,如用單位時間內物質的量的改變量表示反應速率,則是可行的。
可見,在學生求助的時候,無論問題大小,教師都一定要給出回應,并及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這樣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另一方面可以外顯學生的學習過程,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而使學生感到在自學的路上有人陪、有人幫,感受到自學的溫暖。
3.自主探究,體驗成功
自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反復的過程,一個不斷修正完善自我的過程。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思考或實驗產生疑問時,要敢于推翻自己原有的思路,積極通過回顧已有知識、資料查閱、同學對比等多種方式進行再思考、再嘗試,通過不斷的整合與歸納進行改進完善,進而在反復的嘗試中體驗成功。
例如,在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時,學生雖然從不同的方面進行了探究,但所設計的實驗并不全面,仍存在一些漏洞。這時,教師要穩定學生情緒,鼓勵學生將自己想到的疑問在紙上一條一條地寫出來,再對實驗進行重新整理、設計、操作,最終通過觀察對比得出正確結論。
學生自主歸納:(1)通過鈉、鎂、鋁與稀鹽酸的反應來證明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與反應物本身的性質有關;(2)通過反應物濃度的不同來證明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與濃度有關;(3)通過反應物溫度的不同來證明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與溫度有關;(4)通過壓強的不同來證明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與壓強有關;(5)通過添加不同的催化劑來證明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與催化劑有關;(6)通過反應物顆粒大小的不同來證明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與接觸面積有關。
學生小結時,發現“快、慢”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因此需要通過控制變量法來得出結論。整個過程中,學生樂在其中,不時地向教師投來自信的目光,并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都獲得了成功,體會到了化學學習的別樣快樂。
零散的知識既不利于學生的記憶,又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而完整的知識體系更有利于學生厘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便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和運用認識。在新知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歸納反思。一方面,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對相關知識進行整體梳理,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用到的自學方法,為學生的后續自學做好鋪墊。
如在學生學習了“化學反應速率”之后,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構建思維導圖,然后進行小組匯總,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借鑒,最終建立一個更為優化、高效的思維導圖(如圖1)。

圖1 “化學反應速率”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概括性較強,涉及知識點、實驗探究、解題方法等方方面面。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學生掌握了自我表述、歸納重點、提煉中心等自學方法,體會到了自學的自由與快樂,能夠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戰。
總之,在基于“引導自學法”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導游”,使學生的學習、思考有方向有目標,引導學生做好“自學”,在知識的“游覽”中有所獲,并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引導自學法”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實踐學習融合為一體,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培養了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