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倩
(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 山東 濟南 250002)
兒童哮喘屬于臨床上兒科中比較常見的呼吸系統病癥,這屬于一種氣道炎癥反應,通常是因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發病[1]。急性發作期的哮喘大部分都存在呼吸困難和反復咳嗽等癥狀,所以在治療上具有較大的難度,這種疾病很難實施根治。有臨床研究表明[2],對哮喘患兒通過普米克令舒進行治療可以發揮突出的效果,在改善患者疾病的基礎之上實現了對患者機體心肺功能的保護作用能夠促進患兒病癥的恢復。但是在不同的醫院當中,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在應用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時采取的劑量存在著一定的出入,不同劑量可能會存在不同的風險,甚至會產生不同的用藥效果[3]。所以為了分析不同劑量的普米克令舒在兒童急性發作期哮喘治療當中的作用,本文特進行此次研究,同時選擇2021年1月~2021年6月入我院就診的66例急性發作期哮喘患兒進行分組對照,具體詳見如下。
1.1一般資料
取從急性發作期哮喘患兒66例(于2021年1月~2021年6月入我院就診),以電腦分組的方式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均33例。(1)觀察組病例中,男18例,女15例,2~8歲,均(5.37±1.34)歲,病程3~18個月,均(13.52±4.31)個月,本次發病至入院時間(1~5)d,均(3.46±1.08)d;(2)對照組病例中,男17例,女16例,2~8歲,均(5.16±1.27)歲,病程3~19個月,均(13.41±4.22)個月,本次發病至入院時間(1~5)d,均(3.67±0.93)d。患兒資料均符合倫理標準(經《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驗證),患兒家屬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名。以統計學軟件導入二組的一般資料進行驗證,差異不達統計學意義標準(P>0.05),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1)所有患兒均未到我院兒科進行治療者;(2)研究對象均被確診為急性發作期哮喘,符合診斷標準;(3)經過肺部影像學診斷存在肺部紋理明顯增大的表現;(4)研究對象均對糖皮質激素不過敏,且近期未使用過抗炎藥物;(5)具備完整的臨床資料,記錄了詳細的聯系方式和家庭地址。
1.2.2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的心臟病癥的患兒;(2)合并其他嚴重的心肺疾病或呼吸系統疾病;(3)存在傳染性病癥;(4)對本文所應用的普米克令舒不耐受或者過敏;(5)擬定用其他藥物治療者;(6)其他研究的正在參與對象。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
通過低劑量的普米克令舒(批準文號:H20140474;生產廠家:AstraZeneca Pty Ltd)進行治療,通過霧化吸入的方法選擇2ml:0.5mg的藥物溶解在3ml的0.5%的氯化鈉溶液當中對患兒開展霧化吸入,5次/h,1~2min/次。持續對患兒用藥,2周之后對于所取得的效果進行評估。
1.3.2觀察組
通過高劑量的普米克令舒(批準文號:H20140475;生產廠家:AstraZeneca Pty Ltd)開展治療,選擇霧化吸入的方法將2ml:1mg藥物溶解在3lm的0.5%在氯化鈉溶液當中對患兒進行霧化吸入,5次/h,1~2min/次。持續對患兒用藥,2周之后對于所取得的效果進行評估。
1.4觀察指標
(1)治療有效率:將患兒的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4個等級。①痊愈:經過治療3d后,患兒的高熱、咳嗽、哮喘和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肺功能恢復正常,隨訪6個月未出現復發;②顯效:經過治療3d后,患兒的高熱、咳嗽、哮喘和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肺功能恢復正常,隨訪6個月復發1~2次;③有效:經過治療5d后,患兒的高熱、咳嗽、哮喘和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肺功能恢復正常,隨訪6個月復發2~5次;④無效:經治療后臨床效果沒有達到上述標準。注:治療有效率=(①+②+③)/n×100%。
(2)用藥副反應發生率:兩組患兒出現過敏反應、疲勞、皰疹、耳痛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3)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包括高熱、咳嗽、哮喘和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恢復所需的時間。
(4)肺功能指標:對兩組研究對象的FVC(用力呼氣量)、PEF(呼氣峰值流速)、FEV1(第1秒用力呼氣量)等肺功能指標進行統計和比較。
1.5統計學方法

2.1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32例,占96.97%)治療后的臨床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28例,占84.85%)高,數據差異符合統計學標準(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比較[n(%)]
2.2用藥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3例,占9.09%)的用藥副反應發生率和對照組(1例,占3.03%)相比無明顯差異,差異不符合統計學標準(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經不同用藥后的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2.3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咳嗽、高熱、哮喘、肺部啰音等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數據差異符合統計學標準(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比較
2.4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之間無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肺功能改善效果比對照組更好,數據差異符合統計學標準(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哮喘在臨床上是十分常見且嚴重的呼吸系統病癥一般是因為病毒細胞入侵人體的呼吸道而導致呼吸道粘膜產生破壞,形成氣道炎癥反應。該病變會誘發氣道存在大量的粘液分布而堵塞人的呼吸道是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臨床認為[4]導致哮喘發病的主要原因是肥大細胞和炎性細胞,兩種細胞進入呼吸道以后會迅速的重建支氣管平滑肌而導致粘液數量增加,這會使得支氣管粘膜水腫并形成嚴重的氣道堵塞,還會誘發氣道的高壓反應等等。因為小兒自身的免疫系統發育并不安全,所以整體抵抗力較差,這就導致小兒成為了哮喘發作的高發群體。發病以后很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和肺部啰音等相關的癥狀,而導致患兒的整體呼吸功能產生影響,如果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則會危及到患兒的生命。
普米克令舒屬于臨床上對小兒急性發作期哮喘進行治療的常用藥物,但是臨床對于藥物的應用劑量存在著各自的不同,本文主要分析高劑量和低劑量的普米克令舒應用在小兒哮喘急性發作期當中治療所發揮的治療作用特進行此次研究,結果得出:①觀察組(32例,占96.97%)治療后的臨床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28例,占84.85%)高;②觀察組(3例,占9.09%)的用藥副反應發生率和對照組(1例,占3.03%)相比無明顯差異;③觀察組咳嗽、高熱、哮喘、肺部啰音等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④觀察組治療后的肺功能改善效果比對照組更好。這可以充分說明:(1)通過高劑量的普米克令舒治療小兒急性發作期哮喘相對于低劑量的普米克令舒而言,能夠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之下使臨床效果得到提升;(2)高劑量的普米克令舒能夠以最短的時間來改善臨床癥狀,可以轉變患兒的肺功能指標,為患兒的康復打下基礎,可得到臨床患兒家屬的接受和認可。
普米克令舒這種藥物具有較好的水溶性,能夠在進入人體之后保持良好的血藥濃度,同時這種藥物也可以和水樣層當中的組織進行結合來增加藥物成分在支氣管當中的治療時間,這可以充分的使得消除炎癥反應的時間得到延長[5]。通過霧化吸入的方案進行用藥,能夠使藥物在人體的支氣管粘膜層構建起一個較長的藥物儲存倉庫,它可以使得普米克令舒直接的對病灶釋放藥物濃度來直接且持久地發揮藥效。小劑量的普米克令舒在對患兒進行治療的時候,其整體的用藥時間和用藥強度相對大劑量而言更差,而經過用藥顯示,大劑量的普米克令舒對患兒所取得的效果相對小劑量而言更好,但是所產生的副反應情況和小劑量組而言,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能夠說明這種藥物具有良好的藥物使用價值,不會產生嚴重的副反應作用。所以這種藥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性特點適用性特點。
綜上所述,通過高劑量的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兒童急性發作期哮喘的效果相對低劑量而言更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以縮短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并提升肺功能指標,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