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軍吉 陳 偉 陳 鵬 盧海峰 王世秀
(1 濰坊市中醫院腫瘤放療科 山東 濰坊 261041 2 濰坊市中醫院科教部 山東 濰坊 261041)
放射性直腸炎是盆腔惡性腫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后引起的直腸的放射性損失。在放射治療過程中,患者對放射線敏感性逐漸升高,在初期出現直腸黏膜紅腫、小血點、灰色滲出物等,數月或數年后形成潰瘍,通常只有一個潰瘍,淺而呈圓形,底部不清潔,愈合緩慢。當壞死組織脫落時,可以出血,直腸周圍組織變硬,直腸壁增厚,黏膜萎縮、變黃,直腸和陰道流出大量黏液,有時可形成直腸陰道瘺。慢性放射性直腸炎多采用西藥治療,包括止瀉、腸道黏膜保護劑、抗生素等,長期效果并不顯著,且西藥本身不良反應大[1]。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深入,中醫藥治療該疾病取得顯著效果,其中保留灌腸為常用治療方式,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2]。本研究選取40例患者開展研究。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是濰坊市中醫院放療科慢性放射性直腸炎者,共計40例,本研究在2018年12月開始,2019年12月結束,均經病理證實診斷明確,按數字隨機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各20例,研究組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45-65歲,平均(55±1.12)歲,對照組,女性患者共11例,男性患者9例;年齡43-68歲,平均(55±1.02)歲,研究組從開始放療到出現慢性放射性直腸炎時間為6-10個月,平均時間(9.36±1.32)月;其中按照分度標準I度13例,II度5例,III度2例。對照組從開始放療到出現慢性放射性直腸炎時間為6-9個月,平均時間為(10.12±1.28)月,按照分度標準I度14例,II度4例,III度2例。本次研究均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參照組、研究組資料比較分析,P>0.05。
1.2診斷標準與納入標準
參照《放射性直腸炎診斷標準》有關標準為依據:盆腔器官腫瘤,且實施放射治療;直腸局部實施意外照射,伴有急性直腸炎史;直腸粘膜發生損傷,至少半年以后發生大便變細等癥狀。使用腸鏡診斷,確診為直腸粘膜損傷。并同意本次實驗者,并簽署知情情意書。
1.3 排除標準
肛周急性感染、肛裂、完全性肛門失禁等肛門疾?。灰缽男圆?;精神疫病;資料不全;保留灌腸治療不耐受;全身惡病質;中途退出本研究。
1.4 分度標準
參照《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準》[3]有關標準為依據,對慢性放射性直腸炎進行分度。其中,排便不規則,偶見便血,黏液水腫,表示I度。排便困難,粘膜肥厚,常見便血,使用藥物可緩解癥狀,表示II度。排便嚴重困難,直腸狹窄,全便血,表示III度。
2.1治療方法
研究組患者實施止瀉斂血安腸液保留灌腸進行治療,藥用水煎,收汁為汁100ml,溫度為30-40℃,實施保留灌腸,持續30min,每天1劑,1個月為1個療程,共計2個療程。(組方:黃芪、雙花、白頭翁、黃連、生地榆、黃柏、白術、仙鶴草、敗醬草、三七、元胡、蒲公英、馬齒莧、石榴皮、甘草、白芨)。對照組:地塞米松(國藥準字H41021083,河南福森藥業有限公司)5mg、止血敏(H13024449,張家口云峰制藥廠)1.0g、慶大霉素(國藥準字H20055609,永光制藥有限公司)8萬u、、生理鹽水,維持溫度為30-40℃,取100ml,實施保留灌腸,每天1次,1個月為1個療程,共計2個療程后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2.2生活管理
放射性直腸炎患者需及時給予有效治療,但施治期間還需輔助應用對癥護理干預,改善預后效果。傳統護理忽視患者的情緒變化,對疾病的治療十分不利。個性化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案,具有精細化、全面化、優質化特點,內容由早期康復護理、環境護理、心理護理等不同方面內容,可有效預防不良反應,治療疾病,改善預后效果。詳細管理措施如下:(1)醫院管理:做好環境準備,護理人員應當分工明確,將治療前有關準備工作做好,室內衛生需提前打掃,清理垃圾;將床鋪整理干凈,及時更換床單;實施紫外線消毒,將空調及時打開,調整適宜的室內溫度。做好器材準備,結合患者用藥情況,準備醫療用品,如在輸液時,將輸液用品準備充足。個人的口罩、工作帽與工作服需準備好。做好技術準備,有助于減輕痛苦,并消除負性情緒。(2)情志護理:對患者情況綜合評估,如疾病類型、一般資料等,選擇通俗易懂方式實施教育。關注情緒變化,及時疏導負性情緒。(3)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飲食,禁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4)運動護理,實施日常鍛煉,以有氧訓練為主,包括太極拳、散步等,患者應當早睡早起,睡眠充足,減輕生活和精神壓力,盡量避免患者出現焦慮及緊張心理。(5)八段錦訓練:加強健康教育,講述八段錦有關知識,強調訓練意義,由護士向患者講述八段錦動作,播放八段錦的操作視頻,由患者自行練習,2次/天,在早上8點-9點、下午2點-3點各一次,1h/次。在患者鍛煉過程中,由護士陪伴患者,及時糾正患者動作,并強化動作,確保動作安全性與準確性。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運動量與運動強度,患者耐受為宜,持續3周。
2.3療效判斷標準[3]:
治愈:里急后重、便血等癥狀消失,實驗室診斷指標恢復正常。癥狀基本消失,便常規檢查RBC2-5個/HP,WBC5-10個/HP,表示顯效。癥狀緩解,便常規檢查RBC5-10個/HP,WBC5-10個/HP,表示有效。不滿足以上情況,表示無效。有效率=(有效+顯效)÷總數*100%。
2.3 觀察指標
(1)詳細統計復發情況:所有治療有效的患者出院后均隨訪6個月,觀察復發情況。
(2)中醫癥狀積分:主要觀察癥狀有:腹痛、腹瀉、腹脹。0分為無癥狀,分值隨癥狀嚴重程度逐步遞增,最高計分3分。
(3)炎癥反應:指標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抽取靜脈血,在治療前后分別進行評估。
2.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應用T檢驗、X2檢驗,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3.1兩組治療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3.2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隨訪6個月后,研究組治療有效的19例患者中,復發2例,復發率為10.53%,對照組治療有效的16例患者中,復發5例,復發率31.25%。P=0.000, χ2=4.321。
3.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是(2.09±0.85),與對照組指標(4.12±0.76)比較,數據差異顯示為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比較(x±s)
3.4 兩組患者炎癥反應比較
研究組治療后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均低于參照組(P<0.05)。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比較(X±S)
討論
慢性放射性直腸炎是盆腔惡性腫瘤患者放射治療過程中因放射線對直腸產生損傷而引發的疾病[4-5]。其癥狀出現時間長短不一,晚期癥狀多數在放射治療以后半年甚至2-10年后出現癥狀。目前治療放射性直腸炎并無特效方法和藥物,在多種治療方法中,西醫長期效果并不顯著,且易復發,并且西藥本身不良反應較大。中醫理論提出,慢性放射性直腸炎屬于“泄瀉”、“便血”、“腸癖”范疇[6],放射線為主因,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包含腫瘤正氣虧虛之本,有癌毒結聚之實,加之外邪放射線最終導致水液丟失,津氣耗損,故許多學者應用中醫特有優勢治療放射性直腸炎,可應用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參苓白術散、活血化瘀生肌湯等方劑治療,均具有顯著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有學者選取放射性腸炎患者進行研究,部分患者應用西藥治療,部分患者采用中藥方劑治療,結果可見,中藥方劑治療有效率高于西藥治療組,且中藥方劑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西藥治療組,證實了中藥方劑具有顯著應用價值。另外,有學者提出,中藥優點較多,如活性成分多、低毒或者無毒、抗輻射效果良好等,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
我院自擬止瀉斂血安腸液保留灌腸在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方面有效果明顯[7],本方的組成有祛熱邪、清腸毒、益氣健脾、促進腸道潰瘍愈合、抗腫瘤等作用,與單一的西醫治療手段相比,優勢顯著。藥方中,敗醬草、白頭翁屬于清熱解毒類藥物,其中敗醬草具消癰排膿、祛瘀止痛功效,白頭翁功效包括抗菌消炎、涼血止痢、抗病毒與抗腫瘤,聯合以上兩藥,可治療膿血便、里急后重、腹痛[8];地榆、馬齒覓、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功效,對腸道細菌產生抑制。其中蒲公英可抗腫瘤;白芨可止血消腫生肌,有助于抗潰瘍、抗菌、愈合傷口、抗腫瘤作用;甘草可調和以上眾藥,同時發揮益氣補氣、清熱解毒功效。
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自擬止瀉斂血安腸液保留灌腸治療慢性放射性腸炎效果優于西藥。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提示自擬止瀉斂血安腸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并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使患者更好地回歸家庭與社會。
綜上所述,止瀉斂血安腸液保留灌腸治療慢性放射性直腸炎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有效率,改善炎癥指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能有效減少復發,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