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偉 劉 楊 韓玉祥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中醫醫院 山東 濟南 251400)
品管圈作為醫學管理工作中的一項常用質量管理模式,誕生于日本,該項質量管理工作由相近、相同或相互補的工作場所中的護理人員,自發或自動組成改善質量小團體,通過集體全面活動,會嚴格按照相關的活動程序開展討論,以確保在活動中能夠更好的發現和解決各類問題,活動品質明顯提升,從而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顯著提升,品管圈活動被廣泛應用于醫療系統中,并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服務中,有助于增強護理人員的管理意識,以便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1]。消毒供應室作為醫院中的重要部門,承擔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工作,能夠為各個科室提供無菌的敷料及器械等醫療用品。消毒供應室服務質量直接關系到醫療服務質量安全及醫療環境,完成了對醫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本文將消毒供應室中的項管部管理資料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品管圈活動所取得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消毒供應室中的項管部管理資料,將652件器具及器械納入到對照組;選取于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1月份消毒供應室中的項目部管理資料,將652件器具及器械納入到觀察組。該科室中共有12名護理人員,男2例,女10例,27-45歲,均值(36.5±2.2)歲。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法,要求消毒供應室中的工作人員在開展各項操作期間,應嚴格按照相關的操作要求執行,應確保各項清洗工作及消毒工作均能夠符合檢查標準要求。
觀察組,行品管圈活動,(1)建立品管圈:挑選院內1名消毒供應室經驗豐富,年限較長的主管護師為品管圈的圈長,負責對品管圈組織進行策劃,監督指導工作,針對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并解決,積極發言并參與其中。(2)確定主題:對目前我院消毒室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正確的分析并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確定品管圈主題活動,并通過活動的影響來達到提升滅菌管理工作和消毒供應消毒工作的質量,并以此次品管圈活動名稱定位品管圈。(3)分析原因:對消毒供應室目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原因進行分析處理,設定工作目標,制定好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4)改善措施:①組長定期組織科室人員進行培訓,并設定考核標準。培訓的內容包括:職業危害的防護、手術器械管理流程、提高職業素養和器械清洗方法等等,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每周定期開一次周例會,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探討,如器械清洗、包裝消毒等問題上的探討。對工作中業務熟練的工作人員給予表揚和獎勵,對不熟練的人員給予一對一的指導,直到完全合格為止,考核的標準與績效掛鉤,目的為提升工作人員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工作人員之間相互監督,加強責任感。②對工作中的流程進行優化管理,對手術器械中的清點、清洗、消毒、包裝、滅菌等標準化流程管理。制作相應的流程圖和流程操作手冊,便于工作人員隨時學習查看,提升操作業務能力。③對清洗液的選擇和管理。嚴格控制清洗液的用量和選擇,不同的手術器械由不同的材質組成,有機物污染一般選擇堿性清洗液,無機物污染一般選擇酸性清洗液,監管好器械浸泡時間和水溫。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消毒供應室不良事件(檢查包裝不到位、清洗不到位、下收下送錯誤、無菌物品質量問題、供應不及時)發生率。觀察兩組消毒供應室器械管理效果(包裝不合格、清洗不合格、供應不合格、滅菌不合格)。觀察兩組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評分(服務態度、責任感、儀態文明、溝通配合、解決問題能力)。觀察兩組工作服務質量滿意度,用醫院自制工作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滿意(80-100分),一般滿意(60-79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與得分呈正比例關系。
1.4統計學處理
2.1消毒供應室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消毒供應室不良事件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消毒供應室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2.2消毒供應室器械管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消毒供應室器械管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消毒供應室器械管理效果對比[n(%)]
2.3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評分對比
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評分對比
2.4工作服務質量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工作服務質量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工作服務質量滿意度對比[n(%)]
通過調查中發現,在我國的消毒供應室工作當中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和弊端,整體的工作質量有待提高,工作環境和氛圍需要改善,還存在著工作人員與臨床的醫生溝通不到位,諸多問題的發生得不到盡快的解決,影響著整個醫院內滅菌消毒器械工作的服務質量。針對以上問題需要找尋一種積極有效的工作方法尤為重要。品管圈能在工作人員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能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精神,能從實際問題角度出發給予良好解決問題又具有較強組織能力的活動小組。品管圈活動小組能夠通過一系列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干預措施,來達到對應的目的,在實施品管圈活動期間不但能體現出團隊合作分工明確的精神,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員對于工作的熱情,充分明確要達成工作的目標[2]。我院為提升消毒供應室的工作服務質量,把品管圈活動應用于消毒供應室的管理工作中,目的在于發揮團隊精神,促進圈內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來實現更好的管理目標。在品管圈實施的過程中,通過建立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設立目標、實施計劃等一系列的措施,加強了成員之間的相互溝通,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通過引導目標的方法幫助各個工作人員樹立了良好的工作服務理念,主動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的方法,調動了成員的積極性。在整體上提升了消毒供應室的工作服務質量和工作人員的個人素養。另外,品管圈的實施能夠持續的發揮作用,能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給予追蹤和探討,提高了消毒供應室內工作人員對各種器械的掌握能力,在整體上提高了工作服務質量。
本文研究結果為,消毒供應室不良事件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消毒供應室器械管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工作服務質量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品管圈活動用于消毒供應室管理模式中具有可行性,可及時發現消毒供應室器械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整改措施,消毒質量明顯提升,清洗質量顯著提高,肯定了品管圈護理法的應用價值,完成了對醫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既往研究結果顯示,張振榮、李清云在2020年提出[3],常規管理模式,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為70.00%,滿意率為30.00%,不滿意率為0,總滿意度為100.00%;品管圈活動,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為40.00%,滿意率為30.00%,不滿意率為30.00,總滿意度為70.00%。品管圈活動模式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滿意度高于常規管理模式(P<0.05)。常規管理模式,下收下送錯誤率為10.18%,清洗不到位率為11.06%,檢查包裝不到位率為10.62%,無菌物品質量問題率為9.88%,供應不及時率為11.36%;品管圈活動,下收下送錯誤率為1.71%,清洗不到位率為1.99%,檢查包裝不到位率為2.85%,無菌物品質量問題率為2.56%,供應不及時率為2.14%;品管圈活動模式消毒供應室內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管理模式(P<0.05)。黃凌云,袁小玲在2020年提出[4],常規方法,不規范包裝率為0.26%,器械不全率為0.16%,清潔不合格率為0.14%,標志不規范率為0.08%,合計為0.64%。品管圈活動法,不規范包裝率為0.02%,器械不全率為0.02%,清潔不合格率為0.02%,標志不規范率為0.08%,合計為0.08%。品管圈活動法缺陷情況發生率低于常規方法(P<0.05)。樊玉紅在2017年提出[5],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儀態文明評分為(60.12±4.50)分,責任感評分為(60.40±5.50)分,服務態度評分為(59.60±4.50)分,溝通配合評分為(61.50±4.60)分,解決問題能力評分為(61.50±4.60)分。品管圈活動實施后,儀態文明評分為(88.50±3.50)分,責任感評分為(90.40±3.50)分,服務態度評分為(91.70±2.50)分,溝通配合評分為(89.50±3.50)分,解決問題能力評分為(93.40±1.20)分。品管圈活動實施后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評分低于實施前(P<0.05)。通過將他人研究結果與本文研究結果進行對比,研究數據具有相似性,可知本文具有較高的臨床研究價值,可為同類型文章寫作提供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將品管圈活動用于消毒供應室管理模式中,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改善消毒供應室器械管理效果,提升管理人員消毒供應室工作服務質量及工作服務質量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