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海英

醫院的樓梯間里,護士困得坐在地上打起了盹兒,她的盒飯放在旁邊,已經涼了。
因為疫情,我下班有點晚,可醫院里的不少同事還在隔離點加著班。
雖然走在回家的路上,但我的腳步那么沉重。出了醫院大門,我發現,一輛120救護車,正準備把一個穿著防護服、拖著行李箱的小姑娘轉送到隔離病房。她沒有哭喊,但是眼淚一直在流,已經打濕了她的口罩。我很想過去給她一個擁抱,我知道,在這脆弱孤獨的時刻,她很需要安慰和幫助,哪怕是一個溫暖的眼神,也足以止住她那無助的淚水。
一個急救病人,被擔架抬到急診門口。因為還沒有做核酸,不能入院診治。病人痛得渾身顫抖。一個大男孩,正在旁邊急得掩面痛哭。醫生終于趕來,破例先診治,同時等核酸報告。病人若不是大男孩的父親,誰愿意在眾目睽睽之下,如此狼狽地哭上一回?
因為菜市場被關閉,一個菜市場的賣菜商戶,每天拉著滿車的蔬菜,在我家小區門口轉悠,尋找銷路。他的菜,因為擱置過久,不再亮澤新鮮。他的腿有點瘸,更難的是,在小區門口,他還要經常遭到保安的白眼和驅趕。若不是為生活所迫,誰愿意這樣不顧自尊,死皮賴臉?可貴的是,他飽經風霜的臉,讓我相信,在疫情之下,面對生活的重擔,他還足夠堅韌。
我家樓下的一對夫妻,在一家企業上班。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去年他家剛剛買了新房。以前夫妻兩人的工資,勉強支撐每月還貸和日常開支,可因為疫情,企業停了產,沒了收入,一家人突然陷入了生活困境。
可生活仍要繼續。那天我發現,男人去醫院做了護工,常常是通宵達旦,干最臟最累的活。女人當了環衛工人,每天精神抖擻,忙著清掃搬運垃圾。
因為疫情,他們的生活不再像從前那樣按部就班。在困境中,我看見他們,即使掙扎著,也活成了強者的樣子。
在單位,我每天都是很晚回家。有時,我甚至就在辦公室的椅子上,蜷縮至黎明。每次我回到家里,兒子就會問我:“媽,昨天夜里,你有沒有回家?我怎么沒有看見你呀?”
在兒子眼里,媽媽似乎是一個不需要睡覺,也可以不必回家的人。人生在世,誰還不是單槍匹馬,為生活打拼奔波?疫情之下,柴米油鹽的日子,生活的鐘擺,總不能停擺,我們只有負重前行,讓自己成為更強的超人,才能挑起前行的重擔,才能點亮生命的希望。
“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后,笑著笑著就哭了。”人生的路上,有春天,也有寒冬和酷暑。沒有誰會比誰過得容易。當寒冬來臨,做一棵努力向陽而生的樹吧,只要扎根土地,心向陽光,即使陷入暫時的困境,那又怎樣?誰還沒有經歷過陰暗的日子?在這個艱難的時刻,誰不是在努力活著?相信吧,只要我們攜手走過了風雨,明天的天空,一定會出現燦爛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