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錢塘區將評價對象拓展并覆蓋到所有實際擁有工業用地使用權的企業,實現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全覆蓋,涉及企業916家。根據工業區塊發展基礎不一的現狀,差異化設定評價指標基準值,科學反映畝均質效發展水平。同步啟動“地企對應”工作,梳理全域工業用地1600宗,精準匹配宗地企業6232家。持續強化評價結果應用,深化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對A、B、C、D四類企業在用地、用電等方面實施差別化政策,在全省率先對A類企業實施水電氣補貼,2021年共計補貼1590余萬元。

錢塘區聚焦新材料產業集群(臨江高科園)低效工業用地基數較大、新增土地空間嚴重不足的問題,按“招引增稅一批、擴建提升一批、退二優二一批”分類擬定低效用地整治方案。整合資源,引進稅源企業17家,預計年新增納稅超2000萬元;投資賦能,推動15家企業啟動項目建設報批工作,可消化用而未盡土地682畝,涉及投資40.5億元;退二優二,收回工業用地781畝;搭橋4宗低效地塊轉讓給新招引項目,及時保障用地134畝。

一方面持續完善評價機制。創新優化評價辦法,將企業數字化水平納入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先后推動100多家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完成投資超20億元。探索將企業碳效指數納入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雙碳”工作落實。另一方面持續規范工作機制。優化取數流程,依托評價系統統一采集匯總數據,提高效率。全市評價企業的數據一次性準確率達到95.2%,最終準確率達到100%。建立企業評價結果反饋通道,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實現企業結果100%知曉,反饋意見100%回收。
管控園區布局源頭,制定園區整合提升方案,將制造業園區整合為2個省級以上園區、3個區級工業集聚點,園區規劃面積穩中有升;管控土地出讓源頭,深化產業用地供給側改革,明確了投資項目評審、用地出讓價格及后期監管等事項。2021年完成43個優質項目用地匹配,涉及用地1300余畝,總投資70億元以上;管控產業準入源頭,在全省率先出臺縣域產業準入管控辦法,將112個小類列入鼓勵發展類,將497個小類列入控制發展類。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企業(項目)的準入審查202個,否定不符合產業導向的項目250余個。
武義縣把數字化改革作為撬動“騰籠換鳥”、空間重塑的最優解,創新“以地管企”數智應用,破解“一地多企、一企多地”等難題。地企數據實現“一屏掌握”,打通數據壁壘,實時、準確構建土地、房東企業和承租企業三者時空對應關系,一屏掌握所有工業用地產值、稅收等數據。畝均效益實現“雙維評價”,以“土地產出”“企業效益”兩個維度進行效益評價,月度呈現企業和宗地效益情況,實現快速找出低效、實時監督管理,2021年整治低效企業200余家。低效用地實現“三色管理”,從容積率、閑置率和企業效益3個指標,對低效用地進行立體分析,形成紅、黃、藍清單,通過分類施策實現低效用地篩選、整治、驗收、鞏固全流程閉環。
全面實施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政策。對A、B類企業加大資金、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力度。實施重點企業培育“五個一”工程,持續推進企業智能化、高端化等“三化”轉型。目前,該區共有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家。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行動,完成89家低效企業出清,盤活用地約2000畝。推進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2021年共完成高耗低效企業整治85家。
一方面前置引導,全力推動項目提質。制定工業投資項目綜合評價辦法、工業租賃項目管理辦法,將項目準入延伸到工業廠房租賃領域,開啟項目履約事后評價新模式,推動新準入工業投資項目投資強度達933.9萬元/畝,較上年提高48.2%。另一方面領跑先行,全力推動企業提效。深入實施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動,2021年成功培育省分領域分行業畝均效益領跑者企業6家。鼓勵企業更大力度實施“機器人+”“互聯網+”“智能化+”“標準+”“設計+”,提升發展質效,全市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29.7萬元/畝、增長15.3%,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達174.8萬元/畝、增長8.7%。
錢塘區通過政府買單開展數字診斷,組建“未來工廠”建設服務聯盟,整合數字化改造人才、智力、金融力量,全年共完成35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診斷,并提出全流程全環節數字化改造方案,帶動認定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3家,帶動入選杭州市“未來工廠”體系培育企業42家,推動企業產能擴大和效益提升。如列入浙江省“未來工廠”培育名單的浙江傳化化學品有限公司,投入3600萬元實施智能化改造后,帶動2021年產值達到14億元,同比增長45%;畝均稅收達到121萬元/畝,同比增長4倍。
以提高土地畝均產出為牽引,錢塘區設立產業園區聯盟,促成優質運營公司與存量低效廠房空間業主合作,打造小微企業園,集聚、培育、孵化小微企業。2021年新增省級小微企業園8個,省級小微企業園畝均稅收達125萬元/畝,其中正泰中自科技園、和達·智造產業化基地2家園區入選2021年浙江省小微企業園畝均效益領跑者,新創建區級小微企業園41個。
本文主要通過城市固定資產投資額與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之間的比例關系來衡量北部灣經濟區城鄉經濟的發展水平。通過對歷年資料的查閱,這里著重選取北部灣四市(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2008年-2011年期間城鄉固定資產投資的數據,經過篩選和處理得到如下結論:
一方面嚴格施行扶優懲劣。2021年,為A、B類企業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1.1億元、房產稅2426萬元;對D類企業收取差別化電費1566.7萬元,全部轉化為轉型發展扶持資金。另一方面精準指引“騰籠換鳥”。大力度開展高耗低效整治,突出畝均稅收低和連續兩年績效評價末檔的企業,開展滾動式、無死角整治。探索高耗低效整治領域的“精密智控”,自主開發“騰籠換鳥”數智治理場景應用,成功入選省數字經濟系統優秀地方特色應用。整治“低散亂污”企業898家,騰退低效工業用地3047畝。利用成片騰退的土地支撐招大引強、筑巢引鳳。依托企業騰退撬動周邊整村、整組1000余畝土地盤活再開發,成功引進了總投資150億元的航天八院產業基地項目。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總結出,能夠造成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語言磨蝕現象的因素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學習環境、學習方式、測試方式以及學習興趣。接下來該文主要從這四個方面入手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對抗或減緩語言磨蝕現象的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對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提供新思路。
以畝均效益提升為導向,全力做好治、改、引“三篇文章”。整治提優、淘汰低效,通過差別化政策出清低散亂污企業,2021年盤活土地3108畝。目前在點狀整治基礎上,選取三個試點區塊開展低效用地連片集中整治,總計600余畝。改造提升、精準施策,深化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容積率“上限改下限”、企業“低層改高層”,通過騰退和提升兩種主要形式提高土地效益。如浙東鏈條廠地塊通過引入優質企業,土地畝均稅收從0.81萬元/畝提升至10.82萬元/畝。招引提質、增強后勁,堅定生態工業戰略,落實“一縣一策”,持續導入綠色低碳新動能。2021年新引進高聚光纖、微電子蝕刻材料等項目,全力培育百億級新材料產業,打造5G光電產業園。
鎮海區在全省率先探索“地企雙評”模式,對工業宗地進行試評價,用地3畝以下的規下企業納入“地主企業”和“宗地”評價,從源頭推動宗地企業遴選優質承租企業。在全省率先細化稅費口徑,提出“評價稅費”概念,從產稅能力角度落實稅費取數,使評價更科學。在全省率先建立綜合評價系統,實現評價全流程線上操作,使評價更高效。
設備、材料、測試等支出占可以科研經費支出很大比重,故在實施醫院內部控制中,必須強化設備、耗材等的采購管理。對于達到大額采購標準的,應訂立合同,特別大的采購合同應進行招投標。為保障招標工作開展,應按規定實施招標準備,開標、評標等各環節,同時全過程在網上向紀檢、審計等相關部門公開。從流程上加強對采購設備、耗材等的管理。保證驗收信息互通,強耗材的出入庫管理。報科研經費采購的設備應納入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范圍。
通過打造人才、平臺等全要素融合的創新生態圈,突破企業發展瓶頸,持續釋放土地活力。匯才提智,發揮“周末科學家”柔性引才作用、智能制造研究院服務診斷作用,激發科創力。2021年科創指數、R&D經費與GDP之比等指標居山區26縣第一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速居全省首位。扶優提質,創新設立企業“晉星獎”,并通過政策引、部門推、培育扶,2021年度規上工業企業凈增數和總量、上市企業家數均居26縣首位。改造提效,分層次發展新智造主體,一方面支持行業龍頭改造整體工廠、重點企業改造車間,另一方面創建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2021年新認定省級智能工廠1家、新增省級重點技改項目5個,電動工具、榕器共享智造等平臺也正助力企業加速成長。
因地制宜建立具有黃巖特色的工作評價體系。增加3個加分項,根據投資、創新等因素實行提降檔。對規上工業企業按分行業指標基準值和全行業得分排名相結合的方式、對規下工業企業按宗地上自用租用合并評價的方式進行評價,實現有地企業評價全覆蓋。加大A類企業激勵力度,4家企業入選省畝均效益領跑企業名單,建立“畝均論英雄”申報信息系統、數據駕駛倉,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2021年共完成140家高耗低效企業整治提升,位居全省前七。同業聯合,促產能最大化。對31家高能耗、高污染鑄造企業進行關停、整合,以土地、技術、設備等形式入股,聯合成立浙江中能鑄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總面積200畝的高端鑄造園區,為全省整合企業數最多、鑄造產能最大的置換項目。同域整合,促土地集約化。按照“集散為整、化劣為優”原則,為成片面積100畝以上老舊工業點量身定制土地房產置換方案。近三年,增加土地有效利用空間150%,提高單位用地產出50%。同向智合,促產創一體化。收儲聯化科技88畝閑置老廠房,打造模塑工業設計基地,實現設計轉化產值超200億元。將區閑置的交通樞紐大廈改造成人才服務綜合體,對黃巖碼頭工業區塊進行業態提升,建成臺州夢創園。
交叉率和變異率的大小可以影響粒子的多樣性,當算法尋優趨于局部極值,對應適應度值幾乎不變,應該增大Pc和Pm,而當適應度較為分散時可取略低一點的Pc和Pm,若單個體較整個群體的適應度的平均值要高,使Pc和Pm取小,盡量不變以保證優良個體能進入下一代。反之取大使該個體盡可能被淘汰。
今昔對比,劉欣暉夸張地抱住魏彤,擦擦眼角根本沒有的淚水,悲痛地說:“老大,我對你太失望了,你居然對殘酷的現實低下了你高貴的頭顱!”四個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氣氛終于輕松了。
抓住塑料行業列入全省第三批傳統行業改革試點、模具產業獲2021年產業集群(區域)新智造試點契機,在模具、塑料兩大支柱產業全面推行鏈長制。模具(塑料)產業大腦獲省第一批行業產業大腦建設試點,精誠、賽豪、凱華、市下等4家模塑企業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全區規上模具企業R&D經費支出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