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巨曉山
學校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體育的基礎。深圳是經濟特區和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方熱土。作為一名校長同時也是一名體育教師,筆者深刻感受到教育發展的迅猛和變化的強烈,學校體育也一樣,隨著時代一起前行,十年來有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
十年前體育雖然已不再被列為學校的“小三門”學科,但學科地位依然不高,主要體現在體育課被占用,教師素質參差,不懂體育不愛運動的校長居多,體育學科的專業性沒有被廣泛認識。但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體育政策的不斷強化,體育、運動、健康、未來被有機地聯系起來。同時,一些熱愛體育和體育專業的教師被大量提拔為校長,重視鍛煉、著眼體育、關注健康成為共識,學校體育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開齊開足體育課,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不少于一小時體育鍛煉,將體育納入綜合素質評價范圍,落實每年至少一次的全校性運動會,將體育科目納入初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這些剛性的要求強化了體育學科在學校學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現在深圳的許多小學每天一節體育課,加入啦啦操、武術操、民族舞蹈、花樣跳繩等大課間活動,探索“校內一小時、校外一小時”的新模式。

近十年,深圳體育教師的學歷水平不斷提高,高學歷化已成趨勢,基本是本科或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素質、專業化、研究型的體育教師推動了深圳學校體育的快速發展。
過去在寒暑假,學生大多數是圍繞文化課參加課外提高班,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讓孩子選擇體育運動項目的課外學習。家長對學校體育也非常關注,積極參與親子體育活動。社會許多學會、協會、企業組織大量的學生體育比賽,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平臺和機會。
隨著科技的發展,使用現代化設備,對互聯網數據進行整合,也為學校體育帶來新的變化。
一是,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可穿戴設備,記錄體育課運動時的密度和強度、心肺負荷功能等情況。學校根據信息反饋,更有效地改善和調節課程,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作出更科學化的安排。
二是,通過科技助力,更好地實現課后運動一小時。在基于互聯網可穿戴設備的使用下,引入爭先創優活動評比,家庭體育、校外一小時體育的落實更有保證。此外,參與“家校聯動”親子體育活動,家長也從幕后配角“變身”為享受運動快樂的主角,帶動每一個家庭投入運動。
三是,使用高科技的設備和軟件,助力技術學習。例如在網球教學中,學校采購發球機、墜球機、吹球機,引入自帶技術統計的球拍、模擬比賽的多媒體互動設備,可更快地使學生掌握技術、體驗比賽,用數據對比反思,高效精準。
總之,過去十年的學校體育,在改革創新、發展變化中前行。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在“教會、勤練、常賽”的策略保障下,學校體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努力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