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媛媛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38)
進行幼兒教育工作時,教師借助這些要點工作的推行,能夠使得教育效果更好。幼兒教師必須認識到戲劇的教育功能,并將其納入幼兒教育課程中。由于新課改工作的持續推行,戲劇編排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借助戲劇作用的有效發揮,教學課程能夠使幼兒審美意識隨之提升,相應的文化素養也會大幅提升。幼兒戲劇的內容豐富多彩,不管任何劇種在戲劇魅力方面都非常突出。歌舞劇通常把歌舞進行結合,而話劇則將對話、語言等予以整合,不管哪種作品都能夠展現出對應的主旨,戲劇的應用能夠幫助幼兒獲得更為廣闊的藝術視野,以及顯著提升審美能力。長此以往,幼兒的審美情感便會隨之形成,這也能夠增強審美意識。
音樂主要借助聲音進行形象塑造,由此實現思想傳遞,而在舞蹈主要借助身體動作展開表達,戲劇則是把音樂舞蹈進行有效整合,在此所提到的音樂主要指唱腔伴奏,而舞蹈則指程式化身段,除了這二者,戲劇還會融入一些美術元素,最終使得對應的藝術魅力能夠真正展現出來。由于戲劇往往會對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融合,所以進行戲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保障各類藝術元素均可以得到較好呈現。由于戲劇藝術有強烈的包容性,所包括的類型也相對較多,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借助戲劇的應用,能夠提升幼兒的鑒賞能力。
在組織幼兒進行戲劇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要把側重點放在戲劇排演上,對此要有著明確的認識,并且能夠切實開展。老師要對幼兒進行小組劃分,促使其圍繞劇本進行排演,如此便能夠使得幼兒的積極性得以提升,他們的創造力也會被激發出來。幼兒在參與排演工作后,便會對自身的角色展開分析,接著會選取恰當的語言進行表達,如此便能夠促使人物情感得以表現。還有,幼兒還會對肢體語言進行靈活應用,這樣整個劇本的內涵便可以較好地呈現出來。
一方面,在進行幼兒戲劇編排時,老師往往處于主動位置,然而從戲劇的具體情況分析我們能夠看出,表演形式經常是音樂劇,表演主題方面則要借助老師才能夠完成表達,幼兒僅僅是記憶一些簡單的臺詞并且進行多次練習,最后再到舞臺上進行表演,這種方式存在著顯著的缺陷,會造成幼兒的天性無法得到充分釋放。幼兒在此過程里只是參與表演,而戲劇無法被幼兒真正喜愛,這個過程很顯然與教育原則存在相違背的情況,教育效果更是無法達到預期。另一方面,由于整個戲劇活動的形式過于單一,老師在進行戲劇編排時,更多地會把幼兒限定在一些特定環境下,這樣觀眾很容易發現表演的虛假性。這樣,幼兒并不需要進行關系轉化,整體效果無法達到預期,那么戲劇的教育意義便無法達成。在一些節假日里,幼兒園通常都會組織學生進行匯報演出,孩子們能夠借助舞臺進行表演,但是所扮演的角色通常都會由老師決定,還有一些幼兒要扮演道具。這種情況下,幼兒的內心無法得到滿足,在角色體驗方面感受不佳,這楊對幼兒的創造力存在非常明顯的影響。
幼兒由于處于相對特殊的年齡段,經常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等問題,當幼教老師進行作品選取時,必須要從幼兒的具體心理特征著手,選取滿足該年齡段的作品,接著展開創造性改編,如此才能夠使得幼兒獲取更好的身心體驗,促使其知識得到一定的拓展,并且可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此過程中,幼兒的審美能力會隨之提升,身心也會得到愉悅,最終使得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一方面該選取適宜的繪本故事。教師要以幼兒的視角出發,他們對繪本讀物相對熟悉,同時存在著濃厚的興趣,而繪本里的畫面通常較為新穎,故事也非常有趣,還兼具教育意義。進行幼兒戲劇編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把繪本的載體作用進行有效發揮,借助繪本促使學員能夠進行相應想象,如此便能夠促使戲劇表現更加充分。在選擇繪本時,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等要素,保證故事內容存在著一定的沖突點,這樣可以使得劇本的改編相對簡單,而幼兒則會更加樂意投入其中。另一方面,必須選取適宜的生活事件。幼兒由于年齡較小,他們非常喜歡模仿表演,在生活里經常出現一些被他們所熟知的事件,就是他們需要模仿的對象,這樣會使幼兒獲得愉悅。而老師則應該進行細致觀察,由此掌握幼兒的興趣點,尋找到相關的事件,由此引導幼兒進行相應討論,這樣便可以促使戲劇主題表現得更為明確。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才不會出現陌生感,進而能夠使得幼兒和戲劇實現共鳴。
進行幼兒劇本編創工作時,老師必須具備相當的經驗,特別要表現在對幼兒的了解程度上,這樣才可以對繪本閱讀等進行有效利用,促使幼兒實現良好體驗。這一過程能夠很好地促使幼兒想象并以此為著力點展開對戲劇的編排。在相應的編排過程中,老師要從幼兒的實際狀況著手,予以高效指引,特別是要確保下列幾點可以切實推行:第一,在整個過程中必須確保幼兒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方式通常由老師負責劇本設計,整個過程里幼兒更多地把側重點放在了排練上面,這種情況意味著教育價值無法有效實現。假如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必須強化幼兒的主體地位,這樣幼兒才能夠成為主體。還有,在展開劇本編創作業時,教師必須要對幼兒的語言展開有效記錄,同時要對情節進行提煉并予以關注。此過程中,如果存在幼兒構思情況的話,那么老師就要把側重點放在劇本完善層面上,這樣便可以保障活動時幼兒能夠擁有更加豐富的體驗;第二,所編撰的劇本必須呈現出相當的動態性。借助對戲劇的研究我們能夠發現劇本內容相對靈活,幼兒在此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便會對劇情產生積極影響。而老師則要鼓勵幼兒進行想象,由此實現對劇本的修改,如此通過這一環節的工作能夠使得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體現。幼兒所處年齡段相對特殊,外來信息一般都會具備相應的刺激性,進而使得幼兒進行深層次思考。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工作著力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完善。當戲劇表演結束后,很多幼兒還會存在持續性的創造行為,這種情況下教師盡量不要干預,如此能夠使得幼兒進行深層次探索。
在進行幼兒戲劇教育工作時,為了促使各項工作扎實推行,教師要把側重點放在氛圍營造上。老師必須積極與幼兒展開溝通,這樣能夠使得幼兒不會存在緊張的情況,進而能夠更多地感受到戲劇所帶來的愉悅。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在最大程度上對學生進行培養,這樣會促使幼兒得到更豐富的體驗,并且在藝術感知力方面也會有所提升,可以很好地感受到戲劇的樂趣。在活動具體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氛圍營造工作予以足夠關注,使得幼兒感官得到全方位調動。進行氛圍營造時,教師還應當對戲劇藝術的規律予以足夠關注,如此能夠選取出最為適宜的方式,也會使得整個工作的時效性得到極大提升。
幼兒相對由于處在特殊的年齡段,整體心智尚未成熟,對外界事物判斷時往往都會存在著極大缺失。因此在進行教學時,老師要從具體實際出發盡可能地應用一些日常事物,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的知識得到豐富,并且能夠產生更為深刻的深層次理解,最終使得幼兒的學習效率得到增加,情感得到升華。
在戲劇方面,教師要從對應結構等要素出發將其進行劃分,主要有獨幕劇、多幕劇等。在幼兒戲劇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從實際狀況出發對戲劇展開編排。以《母雞蘿絲去散步》為例,具體編排時教師先要對關聯到的重要角色予以確定,也就是母雞與狐貍,內容方面主要講的是兩個動物斗智斗勇的故事,整體結構和內容較為簡單。現實里,母雞與狐貍對立,整個故事編排必須要具備對應的沖突,所以教師在編排時必須要予以重視,從故事的具體情況著手。不同的分幕往往都會編排部分趣味性的串詞,其對應的功能為實現對分幕的高效關聯,最終成為一個整體。幼兒可以兩人一組,借助互動措施展開報幕,這樣除了重要角色,其他學生也能夠扮演相應角色。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幼兒教育和戲劇教育的整合視角出發,找出了此工作存在的不足,并以此為出發點給出了對應的解決措施。通過此次研究,筆者希望能夠對幼兒戲劇教育工作帶來一定幫助,促使幼兒在此教學活動里得到較好發展,最終能夠成為優秀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