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玲,王富俊
(西安思源學院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8)
藝術教育按照美的原則和理念塑造人、美化人、培養人。人有追求美的需要,而藝術具有美的特質,藝術可以輕易喚起人的情感,以美揚善、以美啟真,通過藝術教育這座情感橋梁,客觀、直接地達到育人的目的。中國夢與藝術教育的關系是和諧統一的,而現有的藝術教育模式依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健全的現象,因此,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能夠藝術地展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夢,我們的藝術創作者、教育者就應該有更廣闊的胸懷、更大膽的創新精神和面向世界、引領世界的遠見卓識,講好中國故事。通過完善藝術教育體系,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使藝術教育變得更具生動性、感染力。
正確的、進步的、又有創新精神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才會促進藝術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叭魏芜M步的、革命的藝術工作者都不能不考慮作品的社會影響,不能不考慮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黨的利益”?!耙龑嗣駱淞⒑蛨猿终_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重點強調其具有的育人功能和創作目的,以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去武裝人、用優異的作品引導人,吹響時代進步的號角,將中華民族與時俱進,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推向世界。
中國夢就是一個復興之夢。藝術教育作為中國夢的一種主要的育人形式和表現形式,它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將其特點引入學生對美的感悟中,使學生們能夠慢慢接受美的觀念,激發學生們的情感,使他們行動起來,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
如何通過藝術教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在藝術界引起了不小的回響,如何表現和再現藝術,成為藝術教育者思考的問題。因為藝術既是一個抽象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具象的現實問題,如何去偽存真、堅持正確的藝術觀,端正藝術創作目的,大膽考量藝術教育的本質和規律顯得至關重要。實現藝術界的“藝術夢”,有利于調動廣大藝術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創作動機和創新精神,使其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藝術作品,滿足欣賞者的審美需求。所有這些的實現,需要將中國夢與藝術教育融為一體,有機結合,對藝術教育的本性和規律有清晰的認識,才能促進人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社會歷史觀,完成時代賦予藝術教育者的偉大使命。
20 世紀初,中國的藝術教育出現了一條以西方科學理性精神與中國傳統人文理想相結合的道路。藝術界表面看來百花齊放,形勢大好,實則出現了人生觀和價值觀退步的現象?;仡櫵囆g教育發展歷程,當前,藝術界少部分人被市場化和名利化,進而影響到藝術教育,導致藝術教學質量不高,忽視藝術教育的真正意義,忽視人對真善美的追求。這些問題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明顯的差距,社會需求與學校教學理念存在矛盾,藝術教育的審美提升顯得薄弱,價值觀引領不當。
基于國家藝術教育政策引導,各種類型學校會開展藝術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于其他學科的滲透與審美的提升,個別學校還存在著非常明顯的滲透與審美引導滯后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學校比較注重文化課的提升,在考試過程當中非常注重升學率。而藝術教育作為“副課”,對文化課的滲透得不到相應的提升與認可,因此使得審美教育變得力量薄弱。
筆者調研發現,目前部分學校藝術教育的課程安排與國家提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方針政策存在脫節現象,缺乏有效的管理、評價和激勵機制。如果我們的教育理念不能突破這道人為的枷鎖,那么藝術教育將無法有效支持中國夢的實現。
部分學校藝術教育定位的不確定化,使藝術教育背離“大眾化”的初衷。從當前的整個藝術教育過程來看,藝術教育的定位并不明確,層次不分明,機構不健全,運行體系不夠順暢,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沒有很好的監督機制。藝術課程會因為藝術教師的專業而開設,存在隨意性,沒有分類分層次的設計,經常被占用,導致最終效果不佳。
有的學校存在藝術教育教師專業性不強或專業不對口現象,不能有效引導人、激勵人,失去了應有的社會價值。調研結果顯示,受到外界思想觀念、經濟利益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學校只重技能、重經濟價值,輕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部分學生與家長崇尚明星夢和拜金主義,大量學生盲目涌向藝術院校,其招生規模快速擴大,使得藝術教育的質量受到很大的沖擊,部分學生考試水平提高的同時人文素養卻越來越差。這導致藝術資源的浪費和配置的不合理。通過探討藝術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藝術教育不僅需要理性與感性的融會貫通,更需要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藝術教育體系,以保證藝術教育多樣性和前瞻性。
藝術教育事業雖然得到了空前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勢頭,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魯迅先生說:“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中國夢的提出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啟示我們轉變觀念,以美妙的旋律、惟妙惟肖的形象感動人、引導人,提高國民素養,提高藝術教育質量,促進國民文化素養、精神素養的提高,使藝術教育活動真正得到普及。
藝術教育當中可以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使得藝術教育的審美在思想層面上具有更高層次的提升。在中國夢基礎上,對藝術教育不斷進行精神層面的滲透,可以從思想上點點滴滴融入教育者以及學生們的心田。
在中國夢的背景下,藝術教育方法將直接影響青年一代今后能否扮演好社會中一分子的角色。通過藝術所具有的放射效應,將藝術教育所具有的美育功能放射到各領域,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漣漪效應,各學科遙相呼應,彼此交錯,為我們的決策者和研究者提供更多途徑和交互便利的新平臺。如何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實踐,服務人民呢?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習近平提出,藝術教育“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為藝術教育的發展繁榮指明了方向。弘揚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之精神,反思當前藝術教育之困境,充分發揮中國夢對藝術教育的啟迪,轉變觀念,融入德育、課程思政,整合藝術教育資源,改變現有藝術教育模式。加強和改進藝術教育的有效載體,使小說、電影、舞蹈、繪畫、音樂等文藝作品為之所用,選擇適合學生、有益于學生的藝術作品,宣講正確的思想,任其自由發揮,傳播正能量。
在藝術教育過程中,要選擇適合的角度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結合國家時政與對學生思想領域的逐步引導,可以很好地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實踐,提升學生思想意識。
在藝術教育思政元素的融入當中,藝術教育工作者不僅在課堂當中有所展示,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們在課下將其融入實際的生活當中。基于課程思政的滲透與學科綜合考量,進行思政元素滲透。在潤物細無聲當中,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效進行引導。
藝術教育所涉及的內容繁多、層次多、組織難度大、評估復雜等因素導致藝術教育體系建設有一定難度。充分利用中國夢這一契機,建立完善的藝術教育體系,圓滿完成時代賦予藝術教育的神圣使命。
1.在中國夢的背景下,構建完善合理均衡的藝術教育運行體系
結合調查研究發現的問題,我們可以將中小學藝術教育歸納為五個階段:感性審美階段—提高感知的敏感性—培養藝術歷史感—欣賞代表作品或藝術杰作—批評分析,通過簡單參與各種藝術活動讓學生們對藝術發展歷史有初步的了解,使學生對藝術產生興趣,再到評價藝術作品,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提高學生藝術素養有很強的推動作用。究其特色,結合我國藝術教育現狀,在中國夢契機之下,要將藝術教育視為一門與文化課同等重要的必修課。加強學科之間的滲透、生活實踐滲透,從幼兒園、小學開始,按照國家統一的教育標準,將小學、中學、大學的藝術教育體系有機、系統銜接起來,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藝術教育體系。在此過程中,要注意盡力排除由盲目擴招所帶來的藝術教育資源的緊缺和質量下滑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2.藝術教育需要建立科學規范和完善的測評體系
有些地方目前存在藝術教育課程設置不規范、課堂教學隨意性強、不能因材施教、教師專業不對口等問題。我們發現,這些問題的產生源于該地現行的評價標準,其沒有遵循藝術教育的發展規律或國家統一標準,沒有定位好藝術教育,缺乏完善的測評數據,沒有形成有效的藝術評價體系。這導致部分藝術教育者不能遵循藝術教育發展規律,無法引進當代藝術中最新穎的藝術元素和育人方法;學生參與性不高,收效甚微。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云平臺、調研等信息手段,建立健全完善的測評體系。中國夢對藝術教育提出相應的要求,經過科學論證和反復調查研究發現,通過分級分類管理的方式,制定一套適合藝術教育規律的測評體系,以保證藝術教育能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當務之急。
3.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制定嚴密的監督考核體系
從教師角度來說,由于區域經濟、文化水平的差異,條件越差的地方越不重視藝術教育,非專業教師對藝術教育的認識比較膚淺,不能很好地傳授知識,只是照本宣科。為此,藝術教育必須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制定一套嚴密的監督考核體系,采取各種措施,一方面大力開展現有藝術教育教師隊伍系統的高質量的多元化藝術培訓,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開闊教師視野,提升藝術教育者的藝術審美境界,多給教師提供成長空間,提升其積極性。另一方面,鼓勵優秀的藝術類教師到藝術教育薄弱區,明確自己的義務與職責,用較強的藝術創造性和豐富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增強藝術教育的實效性。
中國夢是藝術教育的精神命脈,涵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源泉,堅守民族自信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優質的藝術教育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基礎。深化藝術教育改革,構建藝術教育體系,重視美育與德育、體育、智育的結合,發揮藝術教育的美育功能,激發個性,滲透崇仁愛、守誠信、求大同等思想,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