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方勇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病程遷延,多數患者起病于青壯年,有慢性化的發展傾向和衰退的可能,致殘率高,對患者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隨著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有明顯提高,但是依然有30%~50%的患者發展成難治性精神分裂癥。難治性的精神分裂癥一直是精神科的棘手疾病之一,復發率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低[2]。氨磺必利是新上市的新型苯酰胺類非典型抗精神藥物,于2011年首次在中國上市應用,其在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中應用取得一定療效,但是總體療效欠佳。在精神疾病的治療中,中醫藥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和見解。溫膽湯出自《集驗方》,后被孫思邈收錄入《備急千金要方·膽虛實》中,具有清肝利膽、定驚悸、除虛煩等作用[3]。本研究觀察溫膽湯聯合氨磺必利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漳州市第四醫院精神科病區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診的患者158例為對象,將篩選后的158例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中共有79例,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齡34~56歲,平均(44.8±3.9)歲;病程7~16年,平均(9.8±1.4)年。觀察組中共有79例,其中男47例,女32例,年齡32~57歲,平均(45.1±4.0)歲;病程7.5~17年,平均(9.9±1.5)年。對比2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病程>5年;③經2種以上化學結構不同的抗精神病藥物規范治療3個月以上,療效欠佳;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高血壓病、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等嚴重軀體性疾病者;②既往有藥物依賴史、酗酒史的患者;③慢性衰退型精神分裂癥患者;④智力障礙、交流障礙者;⑤合并嚴重癲癇疾病患者。
1.3 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也即應用苯二氮卓類、抗膽堿藥、情感穩定劑、小劑量的抗抑郁藥物治療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給予氨磺必利治療,口服200 mg/d,每日服藥1次,持續服藥2周后逐漸根據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增加劑量到800~1200 mg/d,每日服藥1次,持續用藥治療3個月。觀察組在上述治療措施的基礎上增加中藥溫膽湯服用,組方:茯苓30 g,陳皮、枳實、法半夏、酸棗仁各10 g,甘草、竹茹、生姜各6 g。先將藥物浸泡30 min,然后煎煮成汁,由院內中藥房煎藥室負責煎藥,每劑藥煎汁400 ml,分成2袋裝,指導患者每日早晚飯后各溫服1袋,采用熱水浸泡法加熱藥汁后服用,持續服藥3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PANSS評分:治療前后分別評估患者的PANSS陽性癥狀評分和陰性癥狀評分。②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治療3個月后患者的PANSS評分降低≥75%。顯著進步:治療后的PANSS評分降低50%~74%。進步:治療后的PANSS評分減少25%~49%。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③血清BDNF水平:治療前后采集晨起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離心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BDNF)水平。④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前后分別應用GQOLI-74量表評測,分成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4個維度,采用百分制計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⑤不良反應發生率:記錄治療期間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狀況。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資料的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PANSS評分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的PANSS陽性癥狀評分以及陰性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PANSS評分比較 (分,
2.2 總有效率2組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例,%)
2.3 血清BDNF水平觀察組治療后的血清BDNF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題表3 2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BDNF水平比較
2.4 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后的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評分比較,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評分(GQOLI-74)比較 (分,
2.5 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共出現13例不良反應,其中2例口干,3例震顫,1例體質量增加,2例頭痛,1例胃腸道不適,2例失眠,2例視物模糊,發生率16.46%(13/79);對照組共出現15例不良反應,其中2例惡心嘔吐,1例口干,3例震顫,2例體質量增加,1例頭痛,1例視物模糊,3例靜坐不能,2例失眠,發生率18.99%(15/79);2組之間比較χ2=0.174,P=0.677。
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治療難度大、預后差,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氨磺必利是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其對多巴胺D2、D3受體親和力高,在高劑量用藥時能選擇性地中斷中腦-邊緣通路的突觸后多巴胺受體,促進患者陽性癥狀的緩解[4];在低劑量用藥時則優先中斷突觸前D2、D3受體,中斷負反饋,從而促進中腦-皮層通路以及中腦-邊緣通路的DA釋放,促進陰性癥狀的緩解[5]。氨磺必利在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已得到肯定。但是單一應用的總體療效欠佳。
中醫學認為精神分裂癥屬于“癲狂”的范疇,認為癲證以語無倫次、靜而多郁、癡呆無語為特征,狂證以動而多怒、躁妄打罵為特征,二者不能完全分開,且能相互轉化,故而以癲狂并稱[6,7]。癲狂發病的潛在病機是氣滯痰瘀,多因痰結于心胸間致病。痰是臟腑功能失調、氣機不暢等導致的水濕津液代謝異常,聚集而成的病理產物,涉及到多個器官組織系統,并非單一的物質。痰證會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神經內分泌異常、體液代謝異常、物質代謝異常等,導致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內環境紊亂等,從而表現出一系列的臨床癥狀[8]。溫膽湯是中醫學中的化痰名方,其療效經過上千年的實踐得到肯定。方中的法半夏辛溫,具有和胃降逆止嘔、燥濕祛痰之功,為君藥;陳皮具有理氣和胃、化濕祛痰之效;生姜辛溫,具有祛痰和胃之效,還能制半夏之毒,兩藥共為臣藥;竹茹具有滌痰開郁、清熱止嘔之效,枳實具有下氣行痰之效,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藥性,為使藥。全方諸藥合用具有化痰而不燥熱、清熱而不寒的特點,能使得痰熱盡除,臟腑自然恢復其少陽溫和之氣,故而本方以“溫膽”為名。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的PANSS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將氨磺必利與中藥湯溫膽湯配合應用能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提高治療效果。觀察組的血清BDNF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BDNF主要作用是促進運動神經元以及多巴胺神經元等的生長發育、分化、成熟,還能增加神經遞質的合成,維持神經系統的功能。將溫膽湯與氨磺必利聯合應用能促進患者神經功能修復,促進患者康復。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不明顯,P>0.05,聯合用藥療效肯定,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溫膽湯聯合氨磺必利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肯定,有助于促進患者精神分裂癥癥狀的緩解,且利于修復受損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