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平
新課標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
陸平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北橋中心小學,江蘇蘇州215131)
小學數學學科是小學教學體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門學科。本文將主要以蘇教版小學數學高學段教材作為研究背景,分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現狀,并探討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新課標;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建構數學課堂的過程中,應當從新世紀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將當前時代發展過程中的時代特色全面呈現在課堂中。并且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小學數學教材的整體性,以及小學生在數學課堂的主體性,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引導班級中的小學生群體自發參與到數學課堂中的教學環節中來,全面培養小學生自身的理論知識掌握水平以及綜合學習素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要想全面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深入研究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方針要求,并將這些方針要求全面落實到小學數學課堂上。在《2021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對小學數學的課程理念有非常明確的闡述,其主要的核心思想為:小學數學學科應基于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中的培養目標,面向全體小學生,為學生建構適應其自身個性發展的課堂教學環境,使班級中的每位學生都能夠接受良好的數學教育,自身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在為學生建構課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實際反映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以及不同學段小學數學教材的特點,并且需要建構符合小學生自身認知水平的教學內容。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從小學生自身的生活成長環境中出發,為小學生建構一個便于理解與體驗、思考與探索的數學知識形成過程,并且需要讓小學生在這一體驗與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總結出數學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處理好小學數學教材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直觀感受之間的關系,并保障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層次性與多元化。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化與貫徹,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已經逐漸發生了改變。但至今仍然有一部分數學教師的教學思想依然停留在分數至上的層面上。出現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其一,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將班級中的學生群體作為課堂主體開展相應教學活動”的方式仍然沒有適應,并且自身對其教學改革的重要價值與意義也沒有深入理解,因此在當前仍然在運用以往老舊的教學方式,最終造成小學生對該門課程失去應有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驅動力,使課堂教學成果也相對比較低迷。其二,針對新課標倡導的分層次教學,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真正落實,往往只是將這一理念停留在理論階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班級中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性,因此造成班級中學生群體的數學學習水平與學習能力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對于班級學生整體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全面提升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驅動力,數學教師應以課堂教學內容作為依托,在班級中學生群體的認知特點基礎上為小學生建構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轉化為教學情境中啟發學生深入思考與探究的主題。通過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活動,幫助小學生對課堂上學習的新知全面地理解與掌握,進而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水平。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為小學生建構不同類型的教學情境過程中,應當從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事物入手,如小學生感興趣的卡通人物、童話故事、游戲環節或者競賽環節等等,結合小學生自身的實際生活成長環境,全面激發小學生對課堂教學情境的參與興趣,并且將相對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現象或生活規律。
例如,在開展蘇教版小學數學《負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程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小學生貪玩好動、喜歡玩游戲的特點,在新課教學前為學生建構一個游戲化的新課導入情境:
師:“同學們上(下)午好!在老師開始講解新課之前,想和在座的同學們玩一個游戲!老師描述一件事情,請同學們說出與它意思相反的話!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哪位同學說得最快!”
師:“向左走!”
生:“向右走!”
師:“向前走500米!”
生:“向后走500米!”
師:“同學們反應得非常快,那么下面老師要加大難度,看看同學們的反應是不是仍然這么快!”
師:“我去銀行存了200元!”
生:“我從銀行取出200元!”
師:“今天的天氣是零上15攝氏度!”
生:“今天的天氣是零下15攝氏度!”
師:“班級開展辯論大賽,A組同學得了30分!”
生:“班級開展辯論大賽,A組同學扣了30分!”
師:“同學們的反應非常快,超乎了老師的想象,那么大家知道,我們剛才游戲中同學們說的零下15℃,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數字表示嗎?”
學生搖頭,教師繼續引導:“那么我們本節課程就來探討一下這種問題要怎樣用數學的方式表示。”
通過為學生建構一個有趣的游戲情境,能夠將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課堂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并且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環境中存在的一些相反現象,為后續“正負數概念的認識”提供了一個初步的表象認知,為學生對正負數的概念理解做了良好的鋪墊。并且通過游戲過后的談話,能夠將小學生的好奇心全面激發出來,使其能夠持續跟著數學教師的教學思路展開進一步的學習與探究。
小學階段的學生各自的生長環境不同,即使是同學段的學生,其自身的認知水平與邏輯思維能力也會形成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對知識的理解水平與接受程度都會產生一定差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同一個知識點對于不同學生來說,理解程度與教學效果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對班級中學生群體的學習水平與思維邏輯能力進行深入了解,并以此作為基礎為學生建構分層次的提問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提問的難易程度與班級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之間的適度性問題,通過不同維度的數學問題,使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提升,將問題的群體輻射面擴大至班級中的全體學習成員。對于一些難度適中的基礎概念性問題,應面對班級中中等層次的學生,對于一些比較抽象、難度較高的問題,可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開展。通過這種層次性的提問環節,還能夠全面提升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開展蘇教版小學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這一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問題串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兩個不同物體的表面積公式。
師:“同學們,我們在上節課程學習過了長方體與正方體,那么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這兩個物體分別有幾個面?這幾個面有什么特點?”
生:“兩個物體都有6個面,長方體中相對面的面積相等,正方體6個面全部相等。”
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好,那么請大家觀看多媒體中的圖片(圖1),下面老師將隨機點名幾位同學說出自己看到的信息。”(圖1)

生:“圖片上是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長為8cm,寬為4cm,高為3cm。”(教師隨機指名學生回答,直到學生將所有信息回答完畢即止。)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全面,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老師想要為這個長方體做一個外罩,那么老師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布呢?哪位同學能夠大膽地猜一猜?”
學生自由回答。
在學生回答完畢以后,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為每個小組發放一個長方體紙殼,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并求出教師發放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在這一問題串的開展過程中,前兩個問題是對上節課程所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前兩個問題可針對班級中數學學習水平一般的同學,使這層次的學生在正確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學習自尊心與自信心。而第三個問題則為開放性問題,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能會出現學生無法回答的現象。這時教師可點名班級中數學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在學生回答完畢以后,教師根據班級中每位學生的數學能力建構異質小組,讓每個小組內數學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帶領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展開相應的數學實踐探究環節,進而使不同層次學生的綜合能力都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與提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隨堂訓練是教師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程新知的理解水平與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幫助小學生鞏固與強化課堂教學新知的重要環節之一。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滲透與貫徹,當前小學數學教師也應當對課堂隨堂訓練的訓練模式與測驗方法重新審視并進行創新與完善。在此教師應注意以下方面:其一,教師應深刻認識到課堂練習環節的重要內涵,將課堂練習環節定義為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補充與延展,是提升小學生對課堂教學新知應用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其二,教師應注重課堂聯系環節的生活性。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師應通過課堂練習環節為學生建構一架理論通往實踐之間的橋梁,讓小學生在訓練過程中能夠全面體會到生活處處蘊含著數學,進而激發小學生自身的數學學習熱情,提升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其三,教師應注重課堂隨堂訓練的層次性。教師在開展建構課堂隨堂訓練的過程中,應當由淺入深地建構一系列訓練題,讓每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訓練。其四,教師應注重課堂練習的開放性。小學數學教材中涵蓋的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在為學生建構課堂隨堂訓練的過程中應當為學生建構開放性的隨堂訓練環節,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強化學生自身的思維邏輯能力,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開展蘇教版小學數學《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完計算規則與算理以后,可為學生建構一組隨堂訓練題:
第一題:計算
(1)135×45
(2)54×312
(3)408×25
(4)47×210
以上這組算式題雖然看似簡單,卻將本節課程中學習的所有計算規則全部涵蓋,其中既包括了三位數乘兩位數、兩位數乘三位數,又包括了三位數乘兩位數中三位數中間有0或者末尾有0的情況,將本節課程的教學重點全面體現出來,并且班級中所有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夠解答出該組訓練題。
第二題:改錯
以上這組訓練題為改錯題,其主要目標是考查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規則的掌握,并全面培養小學生的糾錯能力。這兩道改錯題既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層次性,班級中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找到豎式計算中存在的錯誤,強化自己對本節課程教學知識的理解。這樣可以使小學生在糾錯過程中,能夠再一次深化有關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問題,進而全面提升小學生對本節課程的掌握水平。
第三題:拓展訓練題
動物園中的大象寶寶每天要吃220kg的食物,飼養員為這頭大象寶寶準備了3噸的食物,問大象寶寶能不能吃夠20天?
以上這道思維拓展訓練題,不僅考查了小學生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規則,同時還考查了不同數量單位之間的換算以及不等式相關問題。通過這一問題的建構,將小學生以往學習過的數學理論知識與新知進行了有機融合,并且引導學生們對問題進行全面思考與分析,最終幫助小學生運用已經學習過的數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全面提升了本節課程中數學訓練環節的有效性與層次性。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的提出,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在這一教學背景下,給小學數學教師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班級中學生群體的學習方式,積極打破傳統桎梏,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真正讓班級中的小學生群體從自己感興趣的情境與客觀事實中理解、體驗、感知數學理論知識。
[1] 楊春芳.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觀察(上旬),2019(008):120.
[2] 趙春霞.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好家長,2019(004):129-129.
[3] 李寬.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新一代:理論版,2019(003):72-72.
G424.21,B025.4
A
1002-7661(2022)26-0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