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綠光

早在唐代,越州栽菱就已經非常普遍,詩人朱慶馀有詩云:“湖上微風小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清《嘉慶山陰縣志》又載:“越人謂小者為刺菱,巨者為大菱,四角者為沙角菱,產莫盛于山陰,每歲八月,菱舟環集鑒湖中。”描繪的是一幅采菱盛況。“風生綠葉聚,波動紫莖開。含花復含實,正待佳人來。”南北朝時期,江洪的采菱詩描繪的就是一幅水鄉采菱的場景圖。在紹興,采菱和采桑、采茶一樣,不僅具有濃郁的鄉風民情,更彌漫著江南意蘊和浪漫風情。魯迅曾在《朝花夕拾·小引》中寫到:“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菱角排在先生的味蕾首位,可見他對于這一鄉味的念念不忘。
民間俗語“七菱八落”,指的是菱角通常在農歷七月成熟,八月落柄。秋天,正是菱角嘗鮮好時節。叢叢菱葉隨波起,朵朵菱花背日開。在菱角種植的池塘中,農人們動作麻利地采摘著菱角,翻過一叢叢牡丹花狀的菱角樹,躲在下面的菱角露出了身影,將果實采摘后再將植株放回水中,讓它繼續生長。

揚州邵伯菱與太湖的紅菱、嘉興的風菱并列為江浙三大名菱。邵伯菱有四個角,上下兩角稍長,尖而翹,左右兩角卷曲抱肋,形同羊角。故邵伯菱俗稱“羊角青”,盛產于揚州江都邵伯鎮一帶,與寶應的荷藕、高郵的雙黃蛋并稱“運河三寶”。洪澤菱角是江蘇淮安洪澤的特產。洪澤湖的菱角可以從白露一直吃到秋末,可以從秋塘漲水吃到水落。紅菱吃盡有青菱,青菱吃盡還有從菱棵上落水的落水菱。落水菱和老菱一樣,可以焐熟了吃,雖少了些鮮菱的水嫩意,卻多了幾分冬天時厚重的甘甜。
剛剛上市的菱角,口感鮮嫩甘甜,水分充足,十分適合生吃,只需用手剝開,鮮嫩的乳白的果肉便露了出來,還帶有一股水的清香。咬上一口,果肉在口中翻滾,脆脆的,甜甜的,吃完口中仍留有一絲水潤的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