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俊霖

《水滸傳》里有一種羊酒,這種酒主要以羊肉入料,窖藏發酵。
古人認為羊寓意著吉祥,所以羊酒在古代很流行,常被用于婚聘、賀歲、賜賞等活動。比如宋公明攻打祝家莊,到李應莊上打探虛實,就帶了羊酒等禮物親自上門求見。
包括《三國演義》里,曹操官渡之戰大破袁紹,劉備想偷襲許昌,結果被曹操回過神來擊敗,狼狽逃到漢江,土人以羊酒奉上。《西游記》里的唐僧師徒不喝羊酒,只喝素酒,就是沒有經過蒸餾的低度果酒、米酒等。在古代,投降時也得牽羊擔酒,比如宋江征討方臘,軍馬到秀州后,段愷牽羊擔酒迎接宋江入城。
古代老百姓家里也養羊。比如《水滸傳》里,吳用想讓阮氏兄弟參加智取生辰綱行動,去石碣村打探他們的生活狀況。阮氏兄弟說梁山泊原是自己的衣飯碗,后被強人所占,也不敢告官,因為官府但一聲下鄉村來,倒先把好百姓家養的豬、羊、雞、鵝盡都吃了。宋江三打祝家莊,也活捉牛羊不計其數。
《水滸傳》里正經吃羊肉的場景不少。宋江大破連環馬,呼延灼逃回路上又饑又渴,見路傍一個村酒店,便讓酒保買回來一斤羊肉煮了。后來,他在青州慕容知府處借得兩千人馬攻打桃花山,李忠、周通向二龍山求援,魯智深、楊志、武松率軍支援,李忠等人殺羊宰馬,筵席相待。
李逵元夜鬧了東京,跟著燕青取小路回梁山,來到了四柳村的狄家莊,李逵冒充羅真人徒弟捉鬼,讓狄太功準備了一豬一羊祭祀神將。豬羊煮得熟了,擺在廳上,李逵喝了一輪酒,然后腰間拔出大斧切肉,吃了個飽。
更早些時候,李逵在江州琵琶亭酒館跟著宋江和戴宗喝酒吃肉,宋江見李逵能吃,便想叫酒保切二斤大塊牛肉來。酒保回復:“小人這只賣羊肉,卻沒牛肉。要肥羊盡有。”李逵聽了,認為酒保瞧不起人,頓時發飆:“這酒保無禮,欺負我只吃牛肉,不賣羊肉給我!”好在宋江相勸,酒保才忍氣吞聲切了三斤羊肉。
后來,宋江一個人又去了一次琵琶亭酒館,桌上放的便是幾盤肥羊,嫩釀鵝等,他一不不小心喝多了,提了反詩。宋江被抓后,晁蓋等人救了他來到穆家莊,穆弘叫莊客宰了一頭黃牛,殺了十數個豬羊,外加雞鵝魚鴨等珍肴異饌排下筵席,管待眾頭領。
很明顯,在《水滸傳》里,牛肉便宜,而羊肉相對來說高檔一些。在封建時代,牛是重要勞動力,官府鼓勵百姓多養牛,而且禁止私自宰牛,但背地里宰牛吃肉的現象應該不少,加上統治階級本身要做表率,也就不吃牛肉,牛肉價格自然走低。
羊肉雖有養殖,但中原以農耕經濟為主,適合大規模養羊的地方并不多,羊肉多從遼、西夏進口。比如說石秀,初次登場時在薊州,并自我介紹:“因隨叔父來外鄉販賣羊馬,不想叔父半途亡故,消折了本錢,還鄉不得,流落在此薊州,賣柴度日。”薊州靠近遼國,想來石秀起初做的是從遼國進口羊肉的買賣。
其實,宋朝統治階級也很喜歡羊肉,羊肉的價格也就走高了。宋代的趙令畤在《侯鯖錄》里記載過一個“換羊書”的故事:蘇軾有個叫韓宗儒的朋友,很喜歡吃羊肉卻沒錢買。于是,他就不斷地給蘇東坡寫信,每回拿到蘇軾的回信后,便拿去向當時的武官姚麟換羊肉,每次能換十幾斤。
可以想象,當琵琶亭大酒店的酒保聽宋江說要牛肉的時候,心里肯定有些好笑:咱們可是正規的老字號大酒店,當然以賣羊肉為主,哪會賣牛肉?所以,西門慶知道了潘金蓮是誰家媳婦的時候,也會叫苦說道:“好塊羊肉,怎地落在‘狗’口里?”
宋朝人認為羊肉高檔,這在《水滸傳》的其他情節中也有體現。比如,史進和少華山的三位頭領朱武、楊春、陳達往來,備禮物回奉,其中揀了肥羊煮了三個,將大盒子盛了,委兩個莊客送去。史進和朱武等三人在中秋節夜聚餐飲酒,也宰了一腔大羊,輪流把盞,割羊勸酒。
魯智深打死了鄭屠,逃到了雁門縣,遇上了金老漢父女,金老漢條件有限,買來的是鮮魚、嫩雞等食品來招待魯智深。后來見了趙員外,趙員外趕緊殺羊置酒相待。大鬧了五臺山后,到東京大相國寺看菜園子,魯智深和潑皮們打成一片,每日被請吃喝,后來他還席時也殺了一腔羊,和眾潑皮大碗斟酒,大塊切肉。
林教頭刺配滄州,途經柴進莊上,莊客們托出一盤肉、一盤餅等食物禮品出來。柴進見了便急眼:“村夫不知高下!教頭到此,如何恁地輕意。”隨即叫莊客殺羊,要用羊肉來招待林教頭這位貴賓。后來宋江來到莊上,柴進也是殺羊宰豬管待。
晁蓋等人初上梁山,朱貴在酒店里殺羊管待眾好漢。上了山寨,王倫“宰了兩頭黃牛、十個羊、五個豬”來招待。武松景陽岡打了虎,眾多上戶牽一只羊,挑一擔酒伺候。后來醉打孔亮,誤打誤撞遇見宋江,來到了孔太公莊上,也是殺羊宰豬,安排筵宴。
像這樣的情節還有不少。宋江破遼之后班師回朝,駐軍陳橋驛,戴宗和石秀閑著無聊,出門游走,在離營二十余里的地方見到了個小酒店。進店喝酒,下酒菜便是一盤牛肉,一盤羊肉,一盤嫩雞。這里距北宋都成汴京不遠,人家也偷偷賣牛肉,但少不了羊肉。
通體看下來,《水滸傳》里的隆重場合,基本上都少不了羊肉。宋代人愛吃羊肉,其他的宋代史籍記載中也有體現。比如《東京夢華錄》里記載的曲院街的街北有薛家羊飯、熟羊肉鋪等。在州橋夜市里還有旋煎羊、批切羊頭、乳炊羊、羊腳子等小吃。市場上還有殺豬羊作坊,每人擔豬羊及車子上市,動即百數。
此外,《東京夢華錄》的諸色雜賣里也有羊肉。六月巷陌雜賣里還有羊肉小饅頭,這種饅頭和《水滸傳》里的饅頭是一樣的,也就是包子,不過是羊肉餡的。可見,在京城的正規市場上,大家都是正兒八經地賣羊肉,公然賣牛肉的現象很少。
有學者認為,羊肉的流行從宋元時期一直延續到明朝初期,也就是施耐庵所生活的時期。直到明朝中后期,豬肉才反超羊肉,成為當時的主流肉類。因為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豬,天下畜之。”所以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吳承恩,他筆下的天蓬元帥錯投了豬胎。
但能夠肯定的是,宋朝人一定將羊肉當作是最體面的食品之一。所以,開篇時王進母子寄宿史家莊,只有牛肉招待。史進拜王進為師后,史太公大喜,也就舍得叫莊客“殺一個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