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Autumn 出品/成隆行蟹王府(上海頤豐花園店)
人們都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最早做大閘蟹貿易和餐廳的人也是勇敢的。成隆行集團創始人柯偉說,20 年前他只身來到上海,在靠近外灘一帶的繁華地段九江路上開起第一家成隆行蟹王府時,就是胸脯挺著一個“勇”字。江南人愛大閘蟹,而那時大多餐廳做的都是傳統蟹宴,柯偉想把有創意的高端蟹宴呈現在上海人的餐桌上,于是就有了成隆行蟹王府。
早在20 世紀90 年代初,柯偉就開始做大閘蟹貿易。那時國內大閘蟹銷售還有“許可加配額”的限制,私人商戶并不能銷售大閘蟹,而柯偉作為國營企業專門負責大閘蟹進出口的從業者,則有機會深入這個領域,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優質的資源。
據柯偉介紹,當時為繁榮中國香港經濟,內地的優質大閘蟹大量銷往中國香港。大閘蟹尤其受到出生在江南而生活在中國香港的人們喜歡,中國香港的高端餐廳也在不斷創造各式大閘蟹美食,在大閘蟹菜品創作的領域走在了前沿。柯偉希望內地人也吃上高端大閘蟹,而他有行業經驗和資源,便創建了成隆行蟹王府,如今整整20 年,他在大閘蟹的貿易和美食領域也已經深耕了30 多年。
大閘蟹是中華絨螯蟹的一種,中華絨螯蟹主要生長分布在三個水系,分別是北方的遼河,以及江南一帶的長江和甌江水域。長江一帶的中華絨螯蟹通常被人們叫做大閘蟹。在柯偉看來,甌江水域的蟹體型偏小,然而遼河的河蟹和長江一帶的蟹都令人滿意。成隆行蟹王府在遼河一帶與長江水系都有廣泛的貨源。北方的蟹成熟較早,9 月初時便已是蟹黃蟹膏滿滿。因此,成隆行會在江南的蟹還沒有成熟時,就率先呈上遼河蟹。9 月中下旬之后,長江一帶的大閘蟹逐漸成熟,餐廳就開始主推當季的陽澄湖大閘蟹了。如此一來,成隆行能供應時令蟹的時期更長。柯偉說,應該讓客人在不同時間段吃到當時最好的蟹。
重陽節后,整個江南逐漸進入了大閘蟹季,九月雄蟹佳,十月雌蟹肥。江南人食蟹愛蟹的本味,在成隆行今年的蟹宴中,主廚將日式料理的元素和烹飪方式融入其中,以中日結合的創意料理呈現與眾不同的蟹之真味。
江南人小時候吃蟹通常會把蟹蓋拿在手上,澆上點蟹醋后再撥到口中,鮮香又回味的感覺深深地印在許多人的兒時記憶里。成隆行蟹王府的這一道禿黃油美味是希望客人能吃出小時候的感覺,因此取名為“兒時回憶”。禿黃油裝在蟹殼中,蓋著蛋白皮。蛋白既有保溫的作用,也能像餃子皮一樣包裹起禿黃油。蟹醋以針管注射一樣的方式注入禿黃油中,既解膩也增加了與食物互動的趣味。
與傳統江南醉蟹不同,這道醉蟹以日式柚子醬油融入醉料,帶有淡淡的清香,將蟹肉的鮮甜烘托得恰到好處。風味不似傳統醉蟹那般酒香濃郁,輕盈的香氣更令人回味。
主廚以細嫩鮮滑的燉蛋代替豆腐,加入蟹粉后,以麻婆豆腐的風味演繹這道菜。鮮中透著一絲辣,麻、辣、鮮等多種味覺融合在一起,拌上米飯,香氣綿延。
鹽焗蟹是以日本東北鹽釜燒的方式來演繹大閘蟹。沙煲中鋪好鹽,大閘蟹以粽葉包裹放入鍋中烹制。粽葉的清香于烹制中浸入大閘蟹的蟹肉中,咸鮮的口感中帶有一縷淡淡的幽香。
西餐中的塔塔常以魚子醬搭配。成隆行以自創的王府蟹醬替代魚子醬,與蟹肉塔塔組合出新的風味。王府蟹醬中有日本海膽、日本白蝦,細膩滑嫩的海膽和蝦肉十分鮮甜,與蟹醬的咸鮮風味相互融合,鮮美中有豐富的味覺層次。
蟹柳以糟熘的方式烹制得鮮香滑嫩,搭配當季的白玉絲瓜,口感柔和,鮮中帶甜。
蝦膠做成炸豆腐的形態,蟹取蟹鉗肉烹制,搭配上黑醋醬與青花椒醬,味覺豐富不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