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紹偉 (揚州大學,225009)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發布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標志著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將對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與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正確認識與理解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和課程理念,對于正確貫徹實施《課程標準(2022年版)》,創造性地設計、實施與評價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基礎性和引領性的作用。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學習有機融合的課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既是綜合課程,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領域。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高中和大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相比,具有不同特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基礎性、健身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征。正確認識與把握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性質,無論是對于編制課程標準,還是對課程實施等都具有理論引領的作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礎性是指小學與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主要是為學生下一階段學習和生活奠定體育與健康的認知、能力、情感和健康基礎。
1.打好體育與健康認知基礎
根據學生體能發展與動作發展規律,在小學低中年級以基本運動技能和體能為主要學習內容,以體育游戲和游戲化體育運動為載體,指導學生發展基本運動技能和體能,為學習比較復雜的運動技能奠定認知和技能基礎;小學高年級以多樣化的、經過改造的體育運動項目和體能為主要學習內容,形成豐富的體育運動體驗;初中在先前學習基礎上比較系統地學習幾項體育運動技能,形成比較深刻的體育運動體驗,較好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在健康教育中,小學以與學生健康緊密相關的健康行為為主要內容;初中以提高對健康的價值認知、科學合理地保護與增進健康的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為今后的健康生活奠定認知基礎。
2.打好積極的體育與健康情感態度基礎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突出體育與健康教育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培養學生學習體育和健康的興趣愛好,為今后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奠定情感、態度基礎。
3.打好體育與健康生活的基礎
《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當下和今后生活的實際需求開展體育與健康教育,為今后主動、積極、堅持有規律地參加體育鍛煉,以及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礎。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是所有課程中唯一以身體運動、身體發展為對象,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主要目的的課程。
體育與健康教育始終以是否有利于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為基本標準,并以這一標準作為評價衡量體育與健康課程質量的度量衡。
體育運動教學實踐中,無論是為了鍛煉與發展體能,學習、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能,還是為享受樂趣、強健體魄、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等都強調學生必須承擔較大的運動密度與運動強度,并通過逐漸提高學生承受運動負荷的能力,提高體育運動鍛煉對增進學生健康的實效。
學習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與充分認識與理解體育運動對增進健康的價值,以及科學健身道理有機結合,關注與學生生活和生命密切相關的健康知識技能學習,培養終身體育與終身健康意識與行為習慣,為終身體育與健康奠定基礎。
在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體能與健康方面的個體差異,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與評價,科學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根據學生的體能和健康狀況確立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和進度,建立能夠體現個體差異的運動負荷標準,使所有學生都能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獲得最佳的發展與進步。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踐性是指以身體練習、健康知識與技能為主要內容和方法,通過體育與健康實踐形成良好的、具有個人特點的體育與健康體驗,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行為養成,提高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實踐能力。
創設“學用結合”的體育與健康學習過程。體育運動和健康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具有鮮明的實踐性與體驗性。指導學生實際參與,促進運動技能的形成、運動能力的提升、運動習慣的養成、體育品德的形成。
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學以致用”體育與健康教育活動及情境,為學生創造早期積極的體育運動與健康活動體驗,培養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促進學生逐漸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實現培養核心素養的目標。
指導和引導學生運用自身,以及外界的健康、安全和體育活動等方面的資源,促進個人和社區健康。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各種健康知識和技能,養成健康行為和習慣,有效促進家庭和社區健康。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既是一門課程,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領域,它涉及體育、健康教育等學科知識的綜合。
在體育運動中言說知識與默會知識的綜合運用。體育運動知識包含不同類型的知識,包括用語言明確說明的事實性知識、原理性知識;難以用語言明確說明的知識,即默會知識,如對特定動作、練習、活動的肌肉運動感覺,對動作周圍環境的整體知覺。
體育運動實踐知識技能與健康教育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在體育運動實踐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與理論,在健康教育中結合體育鍛煉方法與手段,取得體育與健康教育“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成效。
體育與健康教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國防教育的有機結合。在跨學科主題學習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關注教育的整體性,形成體育與健康教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國防教育等相互滲透、互相交織,使之成為統一的完整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理念是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學習評價等基本問題的較為系統、理性的觀念建構與行動的指向。體育與健康課程理念意味著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編制與課程實施更為自覺的追求、更為清晰的思考、更為系統的建構和更為明確的行動指向。
1.堅持“健康第一”的內涵
堅持“健康第一”是確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重新認識體育與健康課程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基本認知?!敖】档谝弧币馕吨浞终J識珍惜生命和健康是個體與社會發展的前提與基礎,沒有了個體的生命與健康,社會、民族、國家就無從談起;全面認識健康,“健康第一”不僅沒病沒痛,身心健康,而且是一種社會適應的完美狀態;“健康第一”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前提與基礎,沒有學生的健康,很難想象有效的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應以關心學生健康、保護學生健康、促進學生健康為主旨。
2.堅持“健康第一”理念的實踐指向
確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教育觀,將關注生命、珍愛生命、保護和增進學生生命安全放在整個教育和體育的基礎性位置,防止以犧牲學生健康為代價的教育行為發生。
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確定、內容的選擇與設計、課程的組織與實施、課程的評價等方面體現“健康第一”的要求,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加強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和科學指導,有效地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與安全意識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學生的整體健康水平。
為學生創設積極主動參與,身心合一、快樂和諧的體育與健康活動情境,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幸福美滿的體驗和感受,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1.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內涵
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理念是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如何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理性認知。落實“教會、勤練、常賽”意味著充分認識體育與健康課程是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的課程性質,以及操作性認知學習特征。強調學、練、用三位一體,以練促學、以賽促練,學、練、賽有機結合,學以致用、學以善用,豐富課余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生命質量,增進學生身心健康。
2.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理念的實踐指向
切實解決“教會”。提高學生對體育與健康學習的興趣愛好,認識體育與健康的價值、懂得體育與健康的道理與學練方法、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形成積極的體育與健康學習動機。
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勤練”。強化課內外有機結合,通過練習提高、鞏固所學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內外體育與健康活動中。
營造人人參與的“常賽”。為學生創設經常性、教育性、全員性的體育比賽或展示,以及健康技能演示等,創設真實的體育與健康情境,在解決真實的體育運動和健康生活問題過程中形成積極、豐富的體育與健康體驗,創造美好的、健康的、充滿人文關懷的生活。
1.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的內涵
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是根據核心素養建構體育與健康融合,以及結構化構建課程內容的基本認知。課程內容整體設計意味著將外在于學生體育與健康的客觀知識,與內化于學生的表現有機融合,即明確體育與健康的知識的方向與范圍和明確指明學生學習中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等表現出來的行為變化。強調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特征,結合體育運動學習的體驗性特點和健康教育的實用性特點,創設豐富多彩、具有實效的活動與情境,引導學生學練結構化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
2.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理念的實踐指向
以核心素養作為內容選擇和組織的“GPS”。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追求出發對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和技能進行審視、篩選和組織。
將外在于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和技能與學生在學習后表現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目標性內容的二維結構。
充分考慮學生體能、動作發展敏感期,系統組織、整體安排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專項運動技能和健康教育的內容,指導學生通過多種運動項目的學練,促進學生形成豐富的運動體驗,協調發展運動能力。逐漸減少所學運動項目,增加所學運動項目學習時間,實現初中畢業時學生初步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和掌握基本健康技能的目標。
1.注重教學方式改革的內涵
注重教學方式改革是對怎樣改革教與學的方式與過程,培養核心素養的基本認知。注重教學方式改革意味著從教知識點向理解與運用知識和技能轉變,從教動作向運動育人轉變,從單向傳授式向學生自主式學習轉變,從單純的認知過程向認知、交往、情感過程轉變。
2.注重教學方式改革理念的實踐指向
注重教學過程的交往性、情感性,營造良好的、融洽的師生關系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積極性。要堅持追求魚和熊掌兼得、樂與得相統一,為學生創設充滿詩意與激情、活力與健康、文化與教育氛圍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活動。將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的學習興趣愛好放在重要位置,創設師生和諧互動、形式靈活多樣、氣氛熱烈活潑、實際效果明顯的教學活動與氛圍,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
提高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理性認知。體育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與理解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的道理,學會體育與健康的學習方法,做到知其然與知其所以然的統一,以使學生能夠更加自覺、靈活、智慧、有效地將自己的所學運用到解決體育與健康實際問題中。
引導學生透過外顯的運動技能和健康技能,認識與理解體育運動和健康技能對自己的意義與價值,指導學生將所學習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能力與他們作為家庭成員、公民生活之間建立聯系,形成健康、文明、審美、有意義的體育與健康生活。
1.重視綜合性評價的內涵
重視綜合性評價是對基于核心素養改變學習評價的整體認知。重視綜合性評價意味著認識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3個方面的核心素養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內在的包含了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能力和態度等,簡單的體能和運動技能測試無法正確評價核心素養水平,只有綜合采用不同評價手段、評價方法、評價標準等,才可能正確評價學生核心素養水平。將學習評價與真實體育與健康活動有機聯系,將學習評價聚焦在學生綜合運用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于實踐之中的能力與習慣上來。
2.重視綜合性評價理念的實踐指向
圍繞核心素養設置構建評價內容多維、評價方法多樣、評價主體多元的評價體系:將基本運動技能、體能與專項運動技能學練過程與結果,即學習態度、進步情況及體育品德進行綜合性評價。
在充分發揮體育教師學習評價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創造性發展。
創設面對真實體育與健康情境問題,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時的真實性評價。在學習評價中更多關注學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體育與健康問題,制定體育與健康解決方案,實際解決體育與健康問題的能力。
1.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內涵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是基于義務教育全納性和學生個體認知的基礎,對認識與處理學生群體與個體關系的理性認知。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意味著,核心素養培養必須關注每個學生,而每個學生是獨一無二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中學生的體能、運動技能、體質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差異要比在文化課程學習中學生的智力差異更加明顯與突出,更需要將關注個體差異貫穿于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全過程之中,才有可能實現促進每個學生得到充分而適宜的發展。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理念的實踐指向
充分認識學生差異。體育教師應充分認識學生體格、體能、健康、運動技能、體育運動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深入分析學生差異產生的原因,找尋解決個體差異的策略與方法。
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充分尊重學生本身存在差異的客觀性,對所有學生都充滿積極的期待,并尊重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體驗或認知,將個體差異轉變為教育的契機,幫助學生形成具有個性的核心素養。
注重因材施教。設置“跳一跳,夠得著”的挑戰活動與情境,為學生創造平等、公平的學習機會。對于體育與健康的弱勢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關心、關愛和指導,在反饋與評價時強調努力與進步,以及在堅持不懈中的可貴經驗,淡化最終結果。促進學生形成積極而良好的學習體驗,增強自尊和自信,在參與中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