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
今年2月,市政府辦公廳專門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本市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提升本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助推鄉村振興,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現將《意見》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和產業興旺的必由之路,更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物質保障。近年來,根據中央文件有關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市農業農村委會同市相關部門統籌指導各區不斷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增收機制,盤活存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資源,實現農村集體資源的優化提升,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2013-2021年,本市農村集體總資產由3844.6億元增至6649.3億元,年均增長7.1%。
總體看,本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趨勢總體向好,但現階段本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仍面臨著資源分散、能級偏低、空間不足、動力不強等問題。為此,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究問題解決辦法,并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了《意見》,明確了11條具體措施,著重從更高層級解決資源從哪里來、發展資金如何統籌、要素資源如何高效配置等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有效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動力,切實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
《意見》主要包括5個方面、11條具體政策措施。
對于如何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更好地提升農村資源要素統籌能級,《意見》明確了兩項工作要求:一是建立促進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各相關區成立由區領導牽頭,區農業農村、發展改革、規劃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管理、財政、稅務、金融、市場監管、房屋管理等部門組成的區級聯席會議,整合各種資源,協調推進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創新區級統籌農村資源要素路徑。搭建區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平臺,統籌配置全區農村集體資金、土地、項目等資源要素,提高統籌能級。在區級聯席會議指導下,由鎮(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組建公司、設立基金進行運作,或由公司、基金委托綜合實力強的國企進行運營管理,發揮各類資源要素的集聚效益,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據調研了解,目前本市郊區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村集體貨幣資金和鎮級管理的土地補償費專戶資金一直以存款方式沉淀在銀行,需要將這些資金變成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源頭活水。為此,《意見》提出從兩個方面有效盤活農村集體存量資金資產:一是釋放存量集體資金。分類梳理歷年沉淀在銀行賬戶上的集體土地補償費、集體經濟組織自有資金等,通過鎮經濟聯合社對存量集體資金進行歸集,在確保資金安全、收益穩定的前提下,由區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公司依照約定統籌使用,利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優勢,運用金融信貸等政策,發揮集體資金效用,投向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現代農業設施建設、鄉村產業等鄉村振興的重大項目。二是盤活存量集體物業資產。用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政策,整合農村零散的存量建設用地,騰出空間用于發展符合鄉村特點的文旅康養、創意辦公等新產業新業態;通過對低效農村集體物業資產進行二次開發,提升資產效益和產業能級。
近年來,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精神,本市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逐步構建了“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監管有力”的集體產權制度,目前全市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累計完成1653個,占比99%;鎮級改革累計完成118個,占比97%,其中郊區鎮級改革完成率為100%,已實現“應改盡改”的目標,在全國率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面臨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如何持續深化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使農村產權歸屬更加明晰,產權轉移更加順暢,《意見》提出了兩項具體措施:一是開展存量集體物業資產確權頒證。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加強對農村存量集體物業資產的清查盤點,對集體建設用地及房屋進行分類處置,依申請開展不動產確權登記頒證。二是簡化集體資產權利人轉移登記手續。對原由村民委員會代管或村鎮集體企業經營的土地、房屋,權屬轉移至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直接采取賬面凈值進行劃轉,稅務部門開具契稅完稅憑證后,不動產登記部門辦理集體資產權利人轉移登記。
對于如何更好地落實落細相關扶持政策,有力促進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市農業農村委會同市財政、稅務、金融等相關部門反復研究,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并在《意見》明確了三項具體措施:一是加強財政扶持。創新財政扶持方式,靈活用好財政直接補助、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措施,支持和保障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各相關區要運用好財政政策,對區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公司給予扶持。二是落實稅收政策。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受原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房屋權屬,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代行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進行清產核資收回集體資產而承受土地、房屋權屬,按照規定享受有關優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按資產量化份額從集體經濟發展中獲得的收益,按照規定享受有關優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取得的符合條件的財政性資金,可作為企業所得稅不征稅收入。三是創新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拓寬有效擔保物范圍,探索開展以生產經營設備設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手續齊全的集體物業資產、資產資源收益權、應收賬款等抵質押物申請貸款。
為更好地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民主權利,規范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意見》提出了兩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嚴格履行程序。對統籌使用存量集體資金、二次開發集體物業資產,要按照《上海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由鎮經濟聯合社、村經濟合作社通過召開成員代表大會等民主程序決策,依法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知情權、表決權、收益權、監督權。二是壓實主體責任。各相關區要增強責任意識,發揮區級聯系會議主導作用,根據區域發展實際,建立完善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扶持機制和政策體系,進一步落實整合資源、統籌協調、推進發展的要求。鎮級要細化工作措施,具體協調和落實本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和任務;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強化發展意識、增強內生動力,主動參與和實施相關項目投入和建設,夯實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下一步,根據《意見》有關要求,市農業農村委將積極與市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商,充分考慮農村集體經濟抗風險能力低、市場競爭能力弱等特點,共同研究貫徹落實《意見》的具體政策措施,加快推動解決當前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督促各區抓緊出臺《意見》配套實施辦法,重點圍繞本市鄉村振興戰略,在統籌能級上,注重發揮區級主導作用,健全體制機制,做好頂層設計,探索盤活農村集體存量資源的路徑和模式;在發展方式上,注重依托各區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經濟基礎等,深入挖掘農村集體資產的綜合價值,培育特色優勢鄉村產業,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在規范管理上,注重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實現管理出效益,依法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合法權益;在政策扶持上,注重充分整合現有政策,繼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不斷增強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推動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真正讓廣大農民群眾持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