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大曲是在醬油釀造過程中,將黃豆在130~150 ℃蒸煮15~20 min,達到表皮破裂、體積增大1~1.5倍。然后添加面粉混合均勻,并接種含有米曲霉、酵母菌等特定種曲,在特定曲池內混合攪拌均勻,先鋪一層干燥舊曲再鋪上新曲,經通風培養40~50 h而成。鋪設干燥舊曲是為了避免新曲直接與曲池接觸而導致通風不暢、發酸、壞曲等異常情況。
傳統大曲培養工藝鋪設舊曲需要人工鋪設,費時費力且空氣中芽孢、霉菌等微生物較多,對人體潛在一定健康隱患。此外,因為人工鋪設,對工人熟練程度存在一定依賴性,需要制定嚴格的操作流程并實時監控,大曲成長效果會因工人的操作規范性存在一定偏差。隨著科技進步,國內外龍頭醬油企業紛紛采用全自動圓盤制曲,其可自動控溫、自動翻曲、自動檢測溫濕度、自動檢測大曲生長效果,達到取消傳統大曲培養的鋪底操作。但全自動圓盤制曲成本較高,單批次產量大,中小型企業投資成本較高,如果產能增加過多而無明確的銷售渠道,又存在滯銷的隱患。
本研究以傳統的曲池培養大曲,取消發酵大曲的鋪舊曲工藝,是通過改變其生長過程的通風量及曲池設備結構、添加嗜堿性菌YIM 012來實現的。嗜堿性菌YIM 012具備耐鹽性,適宜pH為6.0~10.5,在30~40 ℃能夠正常生產并產生部分堿性蛋白[1]。本文采用不鋪舊曲為試驗組,以原有鋪舊曲為對照組,跟蹤大曲生長及發酵天然油的風味及指標變化,為取消鋪舊曲工藝夯實基礎,為企業提供工藝改進思路,解決人工鋪舊曲煩瑣、發酵大曲利用率不足等問題。
菌種:廣東廚邦食品有限公司自培米曲霉、酵母菌群等;發酵原材料:東北非轉基因黃豆、小麥粉、食用鹽、水。
KDC-2C型微量凱式定氮儀:上海纖檢儀器有限公司;3-18N型臺式離心機:湖南恒諾儀器設備有限公司;MIK-PH8.0數字式pH計:杭州美控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Biochrom 30+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英國柏楉有限公司。
1.3.1 發酵大曲制備及發酵工藝
制備發酵大曲并進行原有工藝、增加通風量、添加嗜堿性菌YIM 012、增加通風量并添加嗜堿性菌YIM 012的交叉試驗,每組試驗開展3批次,每批次1個曲池,約2 t大曲。蒸煮后黃豆與米曲霉、酵母菌等混合制備大曲,生長溫度控制為25~35 ℃,每間隔12 h、24 h翻曲。發酵過程中鹽水濃度為16.00~18.00 g/100 mL,常溫發酵2個月。具體實施比例見表1。
1.3.2 各項指標檢測方法
水分測定:參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pH測定:參考《水質 pH值的測定 玻璃電極法》;中性酶測定:參考《蛋白酶制劑》;氨基酸測定:參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氨基酸態氮的測定》。
按照表1進行大曲培養,跟進大曲培養后的水分、中性酶、風味等指標,具體結果見表2。
由表2可見,與對照組相比,B(不鋪底增加通風量)培養大曲風味正常,但中性酶指標稍低;C(不鋪底添加嗜堿性菌)pH較低,且中性酶指標偏低,達不到大曲較好生長的狀態;D(不鋪底增加通風量并添加嗜堿性菌)水分、pH、中性酶及風味與對照組類似,達到取消鋪舊曲工藝,同步確保大曲生長較好的效果。
評價發酵天然油品質優劣的主要指標是總酸、氨基酸、全氮、還原糖和風味物質等[2]。總酸是醬油品鑒的風味物質,且與產品貨架期的體態穩定性相關??偹徇^低會導致醬油體態不穩定,析出絮狀雜質或晶體,且影響醬油防腐效果;總酸過高會導致產品發酸,影響其風味的柔和性,并掩蓋發酵醬油本身的醬香味。氨基酸和全氮是發酵品質評價的重要指標,一般天然油氨基酸和全氮越高說明發酵越徹底,天然油風味越好,生產出醬油的品質越高。還原糖是醬油品鑒的風味指標,一般與鮮味物質復合呈現鮮甜味[3]。
2.2.1 不同工藝對總酸指標的影響
醬油風味物質主要以醇類、酯類和烷基酚類、酸類等為主,酸包含乙酸、乳酸、檸檬酸等多種類,共同復合組成醬油總酸[4]。由圖1可知,方案D發酵天然油總酸與原有工藝一致,其余方案總酸偏高與大曲培養階段雜菌生長較多、雜菌代謝產酸較多且抑制產酒、酯類微生物生長,醬油風味稍酸存在關聯性。

圖1 不同大曲工藝制備天然油總酸對比圖
2.2.2 不同工藝對氨基酸、全氮指標的影響
醬油中氨基酸含量豐富,約含有19種常見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是鮮味物質的主要成分[5]。故發酵環節提升氨基酸及全氮含量,尤其是呈鮮味的氨基酸物質,可有效提升發酵天然油風味,從而提升醬油品質。
由圖2、圖3可知,方案D發酵天然油氨基酸、全氮與原有工藝一致,其余方案氨基酸與全氮均低于原有工藝,與發酵大曲培養階段大曲生長不好、雜菌較多導致高鹽稀態發酵不徹底有關。

圖2 不同大曲工藝制備天然油氨基酸對比圖

圖3 不同大曲工藝制備天然油全氮對比圖
2.2.3 不同工藝對還原糖的影響
由圖4可知,方案D發酵天然油還原糖與原有工藝一致,其余方案還原糖均低于原有工藝,原因在于發酵大曲培養階段大曲生長不好、雜菌較多、分解淀粉等產糖類物質不徹底,且雜菌易消耗部分還原糖作為其生長的碳源,并抑制常規發酵菌種的生長,導致高鹽稀態發酵不徹底[6]。

圖4 不同大曲工藝制備天然油還原糖對比圖
本實驗通過改變發酵大曲培養的通風量、增加嗜堿性菌調節大曲培養的環境,與現有大曲鋪底工藝對比,得到以下結論。
(1)增加發酵大曲培養的通風量可以提升大曲的培養效果,且增加嗜堿性菌參與大曲發酵,可以提升大曲生長的穩定性,在不鋪設舊曲的情況下生長較好。
(2)增加發酵大曲培養的通風量且增加嗜堿性菌,發酵天然油氨基酸、全氮及風味優于現有工藝,其中氨基酸可提升2%~5%。
(3)增加發酵大曲培養的通風量且增加嗜堿性菌,發酵天然油還原糖高于現有工藝,其感官風味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