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易琳,韓伶俐,倪觀太
(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婦產科,安徽 蕪湖 241000)
早產是孕婦在妊娠達到28周但未達到37周時因各種原因導致未發(fā)育成熟的胎兒被迫出生,此時早產兒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重要生命系統尚未發(fā)育完全,易出現各種并發(fā)癥,嚴重可導致夭折[1]。宮頸機能不全主要指宮頸口松弛,隨著孕周增大,子宮張力增加,無宮縮情況下宮頸開始擴張,是導致妊娠期早產、流產的重要原因[2]。針對因宮頸機能不全而導致流產的孕婦,通常于再孕后16~17周進行預防性宮頸環(huán)扎術,通過手術縫合加強薄弱的宮頸承重能力,可有效延長孕周,提高新生兒存活率[3]。經陰道宮頸環(huán)扎術主要包括McDonald環(huán)扎法與Shirodkar環(huán)扎法,目前對孕婦如何選擇這兩種術式有較大爭議[4]。基于此,本研究針對兩種不同的縫合手法進行研究,探究其對宮頸機能不全引起早產的高危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從而為臨床預防提供指導。
選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收治的127例早產高危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影像學診斷患者的宮頸長度,根據宮頸位置的高低將患者分為McDonald組(n=27例)與Shirodkar組(n=100例)。入選標準:①符合2014年美國婦產科學會(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頒布指南中宮頸機能不全的高危孕婦[5];②單胎妊娠,既往有孕中期不明原因反復自然流產史;③經查體、影像學檢查發(fā)現宮頸陰道段<3.0cm,宮頸內口寬度>1.5cm;④孕婦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多胎妊娠;②因妊娠期并發(fā)癥、感染、內分泌異常等原因引起早產;③前置胎盤。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McDonald組孕婦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9.31±4.56)歲;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23~26kg/m2,平均(24.88±1.26)kg/m2;孕次2~5次,平均(1.91±0.47)次;產次1~4次,平均(1.33±0.40)次;孕周15~17周,平均(16.14±0.58)周。Shirodkar組孕婦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28.75±4.42)歲;BMI 23~26 kg/m2,平均(24.62±1.17)kg/m2;孕次3~5次,平均(2.08±0.50)次;產次1~4次,平均(1.41±0.38)次;孕周14~17周,平均(16.06±0.49)周。兩組患者年齡、BMI、孕次、產次、孕周等一般資料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術前評估和準備
所有孕婦生殖道及宮頸分泌物無異味,檢查未見明顯細菌感染,經查體與各項輔助檢查分析確認為可耐受宮頸環(huán)扎術,經B超檢查證實胎兒為活胎,且未見明顯畸形。術前一周禁止性生活,術前靜脈滴注宮縮抑制劑。
1.2.2手術方法
Shirodkar組:采取Shirodkar環(huán)扎,保持孕婦為頭高臀低位,經蛛網膜下腔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使用碘伏對外陰、陰道及陰道穹窿區(qū)進行消毒后鋪巾,使用陰道拉鉤暴露宮頸,橫行切開宮頸前唇的陰道黏膜,切口兩側達宮頸1、11點外側,充分暴露膀胱,將膀胱上推至子宮膀胱反折腹膜處,充分暴露直腸,切開宮頸后唇的陰道黏膜,將宮頸前后唇拉近,用單股10號絲線或肌腱縫合線從宮頸5點進針穿過宮頸管黏膜于4點出針,2點進針經過宮頸管于1點出針跨過宮頸前唇。后從宮頸11點進針穿過宮頸黏膜于10點出針,8點進針經過宮頸管于7點出針跨過宮頸后唇,避開9點和3點的血管叢,最后縫線兩端于宮頸后唇5點處三重打結形成環(huán)形縫合,連續(xù)縫合宮頸陰道切開的黏膜并包埋線結。
McDonald組:采取McDonald環(huán)扎,麻醉、消毒、切口方法同Shirodkar法,使用陰道拉鉤暴露宮頸,后使用宮頸鉗輕輕向下牽拉,充分暴露穹隆及宮頸部位,使用10號絲線或肌腱縫合線于近宮頸內口處,自宮頸前唇11點處進針,于10點處出針,進針深度達宮頸肌層約2/3,后于8點處進針至7點處出針,5點處進針至4點處出針,最后于2點處進針至1點處出針,形成環(huán)形縫合,在陰道后穹隆處三重打結留線尾長度為2cm。對于羊膜囊已突出宮頸管的孕婦,先使用無齒卵圓鉗鉗夾宮頸或充盈膀胱,使宮頸管變長,輕輕回納羊膜囊。
1.2.3術后處理
所有孕婦術后保持絕對臥床休息,每日保持外陰清潔,每日給予鹽酸利托君注射液或硫酸鎂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連續(xù)治療2~3d后改為每日口服鹽酸利托君片(批準文號H20067444),服用鹽酸利托君片的第1d每2h服用一片并持續(xù)24h,之后每6h服用一片,如無宮縮即可出院。出院定期進行產檢,待孕37周或臨產前拆除手術縫線,預防待產及分娩時發(fā)生宮頸裂傷。
①臨床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②并發(fā)癥:包括胎膜早破、宮內感染及羊水過多;③妊娠結局:包括足月分娩、早產、流產及分娩孕周;④新生兒預后:包括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存活率、出生體重及新生兒Apgar評分[6],其中Apgar評分包括新生兒皮膚顏色、心搏速率、呼吸、反射、肌張力及運動,滿分為10分,分數越高則新生兒身體狀況越好。

Shirodkar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高于McDonald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31.171、34.509、2.938,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Shirodkar組宮內感染率顯著高于McDonald組(χ2=3.910,P<0.05),兩組胎膜早破、羊水過多、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Shirodkar組足月分娩率及分娩孕周均高于McDonald組,早產率及流產率均低于McDonald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t值分別為9.033、7.494、4.213、4.213,P<0.05),見表3。

表3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
Shirodkar組新生兒出生體重低于McDonald組(t=2.002,P<0.05),兩組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存活率及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新生兒預后比較
孕中期反復自然流產除了感染外,大部分與子宮發(fā)育異常有關,其中宮頸因素是子宮發(fā)育異常的主要原因,宮頸機能不全是宮頸因素中最常見的一種[7]。宮頸環(huán)扎術至今已有50年歷史,通常使用10號絲線環(huán)形縫扎宮頸內口,緊縮宮頸,減輕胎兒對宮頸的負荷壓力,對于宮頸因素引起的早產高危孕婦,實施宮頸環(huán)扎術有著較好的預防早產、流產效果[8]。有研究發(fā)現,雖大部分孕婦使用治療性手術,但預防性宮頸環(huán)扎術較治療性手術有更好的效果[9]。本研究對宮頸機能不全的早產高危孕婦進行宮頸環(huán)扎術,通過使用兩種不同縫合方法,探究其臨床效果的不同。
本研究發(fā)現,Shirodkar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顯著高于McDonald組,說明McDonald環(huán)扎法有更高的安全性,且術后恢復快。分析原因為McDonald環(huán)扎法易于操作,不需要切開宮頸陰道部的黏膜并分離膀胱和直腸,創(chuàng)傷更小,出血更少,手術時間短,更易于拆除縫線,且術后恢復更快,而Shirodkar環(huán)扎法操作較為復雜,術中需上推膀胱和切開宮頸陰道前后壁黏膜,因此術中出血較多,手術時間更長,且術后縫合線被黏膜包埋而拆除縫線更困難[10]。
有研究統計,未使用宮頸環(huán)扎術的早產高危孕婦,流產率約為44.0%,早產率約為17.6%,新生兒存活率約為47.3%[11]。本研究使用Shirodkar環(huán)扎法與McDonald環(huán)扎法后,流產率分別為4.00%、14.81%,新生兒存活率分別為86.46%、95.65%,相比文獻數據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說明使用宮頸環(huán)扎術可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提高孕婦及新生兒預后。本研究中McDonald組的新生兒存活率雖高于Shirodkar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不一致[12],分析可能與McDonald組樣本數量較少有關,可在后續(xù)研究中加大樣本量進行重點關注。
有研究發(fā)現,Shirodkar環(huán)扎法較McDonald環(huán)扎法更有效[13]。作為高位環(huán)扎,當宮壓增高時不易發(fā)生宮頸口擴張,而McDonald環(huán)扎法屬于低位環(huán)扎,只能將宮頸管下段水平縮窄,當宮腔內壓增加時,宮頸管上端仍可發(fā)生膨脹導致早產或流產。因此本研究中,Shirodkar組足月分娩率及分娩孕周均顯著高于McDonald組,且早產率及流產率均顯著低于McDonald組,這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13]。本研究還發(fā)現,Shirodkar組宮內感染率顯著高于McDonald組,這主要與兩種術式的操作方法有關。由于Shirodkar環(huán)扎法需要切開宮頸陰道前后壁黏膜,整個手術過程充分暴露膀胱和直腸,因此增加了創(chuàng)口感染概率,而McDonald環(huán)扎法的侵入性小,因此不容易感染[14]。宮頸環(huán)扎術雖可通過環(huán)形結扎使子宮頸內口的結構及生理功能恢復正常,增強宮頸彈性及宮頸口的承受能力,減輕子宮下段張力,但McDonald環(huán)扎法因環(huán)扎水平低,宮口易受宮內壓影響而擴張,超過胎膜張力導致胎膜早破[15]。
綜上所述,選擇McDonald手術方法進行宮頸環(huán)扎術手術時間短,出血少,可減少孕婦感染率,而選擇Shirodkar手術方法則降低孕婦的早產率與流產率,兩種方式均可有效改善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