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工業強基。1952年,由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親自閱簽,作為“一五”時期156項重點工程的2項,一個代號“101”的工廠,在侵華日軍731細菌部隊的廢墟上拔地而起,掀開了中國鋁鎂合金加工業的嶄新篇章。從國產第一架飛機到迭代戰機、國產大飛機,從第一顆衛星到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從戈壁灘升騰的第一朵蘑菇云到核工業的蓬勃發展,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輕”)創造出國家100多個標志性第一,為國防軍工、航空航天、國民經濟建設貢獻了300多萬噸高精尖鋁鎂合金材料,無數次完成了國家技術攻關、填補了行業空白、引導了國家標準,并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國家質量管理獎”等300多個榮譽,擎起了祖國的銀色支柱。
強國銀光,璀璨閃亮。東輕從一家供全國、全國靠一家的行業獨子,到推動我國鋁加工行業蓬勃發展,無私貢獻了技術、裝備、人才和經驗,夯實起中國鋁鎂加工業根基體系,培育和造就出無數精英楷模直至國家棟梁,把胸懷“國之大者”,轉化為“出鋁材、出人才、出經驗”的歷史傳承、厚重擔當。中國一鋁的紅色基因,鋪就了民族強盛的銀色之路。
黨建領航,創新求強。東輕始終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把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深化改革育先機,結構調整開新局,文化塑魂強自信,創新驅動立標桿,賦能拓展軍民融合的發展道路。裝備鏈先進配套、產業鏈延伸拓展、科技鏈勢能強勁、管理鏈充滿活力、產品鏈推升高端,涵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建強國家級技術中心,賡續“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在保障國家安全、打造大國重器的高端材料保障上,有80個型號1000多個規格產品為東輕獨家供貨,戰略地位不可替代,在鑄就“強國基石”中抒寫鋁業榮光。
影像融合首先用QuickBird多光譜影像和全色影像進行幾何配準;然后分別采用彩色合成變換[4]、IHS 變換、K-L 變換[5,6]和 Brovey 變換[7]進行融合處理;最后通過統計平均值、標準差、偏差指數、信息熵和相關系數,比較不同方法[8]的融合效果。
紅色初心,逐夢前行。隨著中鋁集團高端制造的成立,作為中鋁集團高端制造的核心骨干企業,伴隨著打造兩個千億目標,東輕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依托科技創新、數字化賦能和綠色低碳三大引擎,堅持“一體兩翼”發展布局,做強做大軍品,做精做優民品,延伸市場鏈、強化創新鏈、提升價值鏈,開拓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爭做產業發展的排頭兵、國家軍工材料保障的主力軍、行業創新和綠色發展的引領者,奮力打造創新驅動領軍企業、高質量發展先進企業、踐行新發展理念典范企業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鋁加工企業。
1)停工吹掃任務重,難度較大。管線粗、設備尺寸大;原油線、加熱爐轉油線的配管布置存在多處U型彎結構;換熱器進出口閥門很大,很難憋壓吹掃;中段回流返塔設計無根閥存在掃線死角;減渣性質差,瀝青質多黏性強;流程長,常減壓和輕烴回收、航煤加氫穿插流程多。
與時間為伍,以創新為擎,踔厲奮進的東輕人正懷抱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匯聚挺起民族銀色脊梁的磅礴力量,堅定地走在綠色發展、智能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東輕,祖國的銀色支柱必將勇立創新發展的時代潮頭,續寫新華章,續力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