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師范生師德培養制度的歷史演進
——基于近代學制的視角

2022-10-13 13:18:38牛君霞
關鍵詞:制度教育

牛君霞

新時代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建設是首要之義。強教必先強師,強師必先強德。未有師資缺乏而可以興教育,德才淺薄而足以為人師者?!皫煹滦枰處熥晕倚摒B外,更需要教育培養”(1)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4年9月9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頁。。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標準(2)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教育部官網,2021年11月29日發布,2022年4月28日訪問,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48/202111/t20211129_583188.html。。2022年4月11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提出將師德教育貫穿教師培養的全過程,常態化推進師德培育涵養(3)教育部等八部門《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教育部官網,2022年4月14日發布,2022年4月28日訪問,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師德教育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須依賴科學實效的師德培養制度,且從職前開始,加強常態化、一體化的師德教育。師范生作為未來教師崗位的中堅力量,不僅要業務求精,更要師德為先。我國師范生師德培養制度肇端于晚清“新政”時期試辦的師范學堂,制度化于1902年清政府頒布的壬寅學制,此后歷經癸卯學制、壬子癸丑學制、壬戌學制逐漸成熟并完善,為后續師范生師德的培養奠定了制度基礎。近代師范生師德培養制度包含入學選拔制度、培養方式制度以及考核評價制度。本文試圖從學制變遷的視角,分析各項制度的具體演變,以此深化對近代學制及其師范生師德培養制度的理性認識。

一 入學選拔——“保證書”與“試習”前后呼應

1897年南洋公學師范院的創立,揭開了中國近代師范教育的序幕。以南洋公學師范院為肇端,至壬寅學制頒布之前,清政府陸續試辦了一些師范學堂。為了保障招錄的師范生有良好的品行,師范學堂從興辦起,就注意“考選學生,宜慎于始”(4)袁世凱《籌設直隸師范學堂小學堂擬訂暫行章程折(附章程)》,汪廷奎、駱寶善、張瑛主編《袁世凱全集》第10卷,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392頁。。為此,建立了師范生師德入學選拔制度。其內容有二:一是保證書制度,二是試學制度。保證書制度即師范生在入學前須提交“保證書”來擔保個人品行,類型分甘結式、保狀式(5)這兩種形式是舊時交給官府的一種畫押字據,多為保證某人某事,并聲明被保證人如果出現問題則甘愿受罰。。如1902年,袁世凱在直隸所辦師范學堂即規定“縣試之前,由其家屬出具甘結,公正紳矜(衿)加具保狀,赴官報名,所具甘結保狀,隨文申送”(6)袁世凱《籌設直隸師范學堂小學堂擬訂暫行章程折(附章程)》,汪廷奎、駱寶善、張瑛主編《袁世凱全集》第10卷,第392頁。。同年,張謇開設于通州的師范學堂亦規定考生“報名時須得素有聲望人保書,再由本學校訪察試驗,開單招致”(7)張謇《通海請立師范學校公呈》,張謇著、張怡祖編《張季子九錄·教育錄》第11冊,中華書局1925年第2版,第7頁。。試學制度即師范生在入學后先試習3個月,品行不合格者予以辭退。如直隸師范學堂規定學生入學后,先作為試習生,俟3個月后,由教習會同總辦嚴加甄別,取其品質兼優者留學肄業,具報學校司普通教育處存查(8)袁世凱《籌設直隸師范學堂小學堂擬訂暫行章程折(附章程)》,汪廷奎、駱寶善、張瑛主編《袁世凱全集》第10卷,第392頁。。概而言之,“新政”期間所試辦之師范學堂,通過保證書制度、試習制度來確保師范生具備良好的師德培養基礎,做到防患于未然。這成為壬寅學制建立師德入學選拔制度的雛形。

“新政”期間試辦的師范學堂,由于缺乏統一管理,呈現單極化、零散化特點,入學選拔制度在各個學堂的規定亦詳略有差、各自為政、不夠系統。1902年壬寅學制的頒布,使師范生師德入學選拔制度呈現統一化、具體化、靈活化的態勢。壬寅學制將師范教育分為高等和中等兩個層次,附設于各學堂中。此時入學前的保證書制度在兩類師范學堂繼續實施,與前期不同的是,保人由“家屬”或“有素望之人”變成“本旗佐領”,保證書類型除“甘結式”、“保狀式”外,增加“同鄉京官印結”(9)《大學堂考選入學章程》,《教育世界》1902年第39號,第1頁?!巴l京官印結”是同鄉京官(同省京官)出具的鈐有官印的保證文書。。保人從民間個體變為政府官員,保證書類型凸顯政府角色,以此增強清政府對師范教育的控制。在試學制度上,試學時間雖無明確規定,但在兩類學堂中規定了師范生入學后,品行不合格時退學的情形。高等師范學堂出現四類情形或之一的人,是要被淘汰的:學業不進,難期成就;困于疾病,不能勤學;學期試驗,二次不及格;不遵定規,屢飭不改(10)《管學大臣奏擬高等學堂章程》,《教育世界》1902年第37號,第6頁。。中等師范學堂出現六類情形或之一的人,是不能在學堂繼續學習的:資性太低,難期進益;困于疾??;累于事故;未經教習允假,不上講堂,逾半月以上;學期試驗二次不及格;不遵定規,嚴加戒飭,仍不悛改(11)《管學大臣奏擬中學堂章程》,《教育世界》1902年第36號,第4頁。。很明顯,中等師范學堂的退學情形多于高等師范學堂。由此可見,當時中國師范學校對小學教師品行培養的重視,側面反映出清政府對小學教育在晚清教育改革中戰略地位的認同(12)楊曉《清末中國學制改革的文化價值取向》,《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第58-62頁。。

1904年癸卯學制頒布后,中國獨立的師范教育制度才真正建立起來。師范教育分設“初級”與“優級”兩級,并于這一普通師范教育系統外,另設實習教員講習所,使師范教育成為一個培養各級各類學堂師資的獨立系統。入學前的保證書制度對保人的角色和數量要求更多。優級師范學堂規定保人除了是“本地府、州、縣官”之外,還須為“學堂所信重者”。保人又分為正副保人,若其非學堂所信重者,不準作保。又保人中途若有事故不能出結者,應令本生另取保人,仍出具連名保結(13)《優級師范學堂章程》,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纂《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3卷,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第256頁。。保人還須出具薦舉憑單、學生履歷憑單、身體檢查憑單、學業成績憑單及人品考定憑單以備考核。入學后的試學制度延長至4個月。初級師范學堂規定“初級師范學生初入學之四月以內,謂之試學。須在此四月以內,細察其資性品行,實在相宜者,始準留學”(14)《初級師范學堂章程》,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纂《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3卷,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第276頁。。

1912年壬子癸丑學制使師范教育分為中、高兩級,中級為師范學校,高級為高等師范學校。入學前的保證書制度繼續實施,師范學校與高等師范學校均規定師范生在入學時須要由縣行政長官保送,并由妥實之保證人具保證書,送校長試驗收錄(15)《師范學校規程》,《政府公報》1912年第227期,第13頁。??梢钥闯?,民國時期保證書制度在保人資格、類型上均開始呈現簡化的傾向。試學制度在師范學校須試習4個月,而高等師范學校雖未明確規定試學時間,但其預科一年含有試學性質。在此一年間,試驗其品性、志趣、能力是否適宜于教員,而分別淘汰之也(16)《教育部擬議學校系統草案》,《教育雜志》1912年第3卷第12期,第71頁。。1922年壬戌學制的頒布動搖了師范教育的獨立地位,授予普通教育機構以師范教育的權力。新學制并沒有制定專門的師范教育規程,也沒有師范生品行、待遇、服務等方面的相應規定。

綜上所述,師范生師德“入學選拔制度”歷經“新政”期間試辦師范學堂的萌發,壬寅學制的新建,癸卯學制的完善,壬子癸丑學制的簡化后,至壬戌學制開始沉寂。“新政”期間試辦師范學堂為師范生師德“入學選拔制度”建立了原型,壬寅學制使之制度化、統一化,癸卯學制更為細致化、豐富化。但“制度化”、“統一化”、“細致化”背后伴隨著國家權力由上而下的逐步滲透與控制,體現出晚清國家主義的教育價值觀。如保證書制度的保人角色從民間個體走向政府官員,數量從單個走向多個,保證書類型從“甘結式”走向“同鄉京官印結”,試習制度時間從3月增至4月。壬子癸丑學制在民主共和之風的影響下,政府中央集權的大一統角色逐漸式微,個人本位的教育價值觀開始“抬頭”,入學選拔制度走向微調和變異。“微調”表現在保證書制度的保人角色轉向“妥實之人”,數量和類型亦逐步簡化?!白儺悺北憩F在“試習制度”在高等師范學校以“預科”的形式存在。其后我國雖在不同歷史階段頒布學制,但沒有明確出現關于保障師范生品行的保證書制度和試習制度。

二 培養方式——“課程設置”與“活動儀式”雙管齊下

入學選拔制度是師范生進校前,通過“保證書”和“試習”兩種制度前后呼應來確保師范生具備良好的品德基礎。師范生進校后,主要以“課程設置”和“活動儀式”兩種方式雙管齊下來培育師范生師德。

(一)課程設置:從儒家經典到倫理科學再到政治素養的嬗變

“新政”期間試辦的師范學堂,以“經學”或“倫理”科目來培養師范生師德,但各校并不統一,有的是“經學”,有的是“倫理”,有的則為兩者兼顧。壬寅學制頒布后,首先,正式確立了“倫理”課程在全國各師范學堂的首要合法地位。中國圣經垂訓,以倫常道德為先;外國學堂,于智育體育外,尤重德育。中外立教,本有相同之理。無論京外大小學堂,于修身倫理一門,視他學科,更宜注意,為培植人材之始基(17)《管學大臣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教育世界》1902年第38號,第1頁。。教員者,人倫之師表,國家精神物質進步之機關,必具有品行學力,乃可為之(18)夏偕復《學校芻議(續上冊)》,《教育世界》1901年第15號,第2頁。。因此師范生的學習,倫理學第一,經學第二,教育學第三。其次,闡釋了“倫理”科目的課程內容、課時安排及教學方法。課程內容上,包括中外名人言行、歷代學案、本朝圣訓、教修身之次序方法(19)《管學大臣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教育世界》1902年第38號,第6頁。。課時安排上,中等教育段附設的師范學堂共學4年,每周1小時。高等學堂附設的師范館共學4年,每周1小時。教學方法上,注意“倫理一科,不在多言,而在力行”(20)《管學大臣奏擬高等學堂章程》,《教育世界》1902年第37號,第5頁。,同時強調對學生修身次序方法的傳授。此后,師范生師德培養在教學上注重實踐育德以及自我修德方法傳授的思想,在近代學制中一直延續。

癸卯學制的頒布使課程設置隨著師范教育的分層分科有了更加細致的規定,并增加經學類課程。初級師范學堂完全科為“修身”、“讀經講經”。優級師范學堂公共科為“人倫道德”、“群經源流”,分類科四類均為“人倫道德”、“經學大義”。實業教員講習所為“人倫道德”。就課程內容而言,“修身”主要是清人陳宏謀所編《五種遺規》,包括“養正”、“訓俗”、“教女”、“從政”及針對吏胥的“在官法戒”(21)陳宏謀輯《五種遺規》,線裝書局2015年版。。除此之外,還要讀古詩歌?!白x經講經”前4年為《春秋·左傳》,第5年為《周禮節訓》?!叭藗惖赖隆睘樗?、元、明國朝諸儒學案?!叭航浽戳鳌睘椤稓J定四庫全書提要》?!敖泴W大義”為《欽定周禮義疏》、《儀禮義疏》、《禮記義疏》。綜上可知,壬寅學制和癸卯學制在清末“中體西用”指導思想下,課程內容皆為中國傳統儒家經典。就課時安排而言,初級師范學堂完全科“修身”、“經學大義”均學習5年,前者每周1小時,后者每周9小時。優級師范學堂公共科“人倫道德”、“群經源流”共學1年,前者每周1小時,后者每周2小時。分類科“人倫道德”、“經學大義”共學3年,前者每周2小時,后者每周9小時。經學類課程小時遠多于修身類,彰顯出癸卯學制注意對學生儒家道德思想的灌注,以防師范生在西學沖擊下離經叛道。從壬寅和癸卯學制課時安排總體看,師范生師德培養課程均貫穿師范生學程始末,平均每周1個小時。癸卯學制有局部加強趨勢,如在優級師范分類科增至每周2個小時。

壬子癸丑學制對前清學制進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造,課程設置隨著學制中師范教育層級的變化產生流變。最突出的特點是師范學校和高等師范學校均取消經學類課程。師范學校預科、本科均設“修身”;高等師范學校預科、本科均設“倫理學”。就課程內容而言,“修身”宜采取嘉言懿行,就學生平日行為,指示道德要領,漸及對國家社會家族之責務,兼授倫理學大要及教授法與演習禮儀法(22)《師范學校規程》,《政府公報》1912年第227期,第4頁。?!皞惱韺W”為“人倫道德之要旨、倫理學、西洋倫理學史、中國倫理學史”(23)《高等師范學校課程標準》,《政府公報》1913年第330期,第5-13頁。??梢钥吹?,進入民國后,隨著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引入,壬子癸丑學制廢除“經學”類課程,內容上跳脫儒家經典,引入西方科學倫理學體系,從儒家經典的一統天下走向現代倫理學知識的系統傳授,和學生實際生活相融合,課程內容從空疏無用走向切合實際。就課時安排而言,“修身”在師范學校預科共學1年,每周2小時。本科第一部共學4年,每周1小時。本科第二部共學1年,每周1小時。“倫理學”在高等師范學校預科共學3年,每周1小時。本科共學3年,每周2小時。壬子癸丑學制承襲癸卯學制課時安排,課程亦從師范生進校安排至畢業,平均每周1或2個小時。

壬戌學制頒布后,在“多留各地方伸縮余地”、“發展青年個性,使得選擇自由”的指導思想下,沒有明確的課程目標和統一的課程內容。師范院校的課程設置為了體現學制的靈活性,由國家統一變為各校自主決定。據《新學制師范科課程標準綱要》:師范院校取消“修身”課,逐漸以“社會問題”、“人生哲學”等課程替代。課時大量削減,如6年制師范學校課程僅開設一年,每周上課2小時(24)《新學制師范課程標準綱要發表:六年師范課程標準草案(附表)》,《中華基督教教育季刊》1926年第1期,第89-90頁。。由此可見,壬戌學制取消前期三個學制所保留的師德培養課程貫穿學年始末的做法,削減課時量,僅部分學年維持。總的特征是過多地注重知識量的傳授,忽視了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和師范生人格培養這一師范教育的核心,從而淡化了師范教育的特質(25)馬嘯風主編《中國師范教育史》,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頁。。從個別學校設置“社會問題”、“人生哲學”課程來看,內容上逐漸偏向于培植師范生的政治素養。其后,這一特點逐漸延續并有所加深。如:1939年后,各師范院校開設“訓育原理及實施”(26)《師范學院教育學系必修科目表》,《教育通訊》(漢口)1939年第43期,第9頁。;1946年后,各校陸續開設“黨義”(27)《師范學院規程》,《教育公報》1938年第8期,第14頁。。

(二)活動儀式:從傳統儀式到多元活動再到黨化訓練的變異

課堂講授只是師范生師德培養的一部分,活動儀式的舉辦更能“潤物細無聲”地規訓學子的身心。在此基礎上,對參與者的行為規范和意識形態進行塑造。壬寅學制規定師范生在以下兩種時歷,須舉行活動儀式:一是凡開學、散學及每月朔,由總理、教習率學生詣至圣先師位前行禮;二是每歲逢皇太后、皇上萬壽圣節、皇后千秋節、至圣先師仲春、仲秋上下釋奠日,皆由總理、教習率學生至禮堂行禮如儀。除此之外,師范生平常的生活亦要行禮。學生平日遇總理及教習,結執弟子禮;遇其他官員及上等執事人,均一揖致敬。(28)《管學大臣奏擬高等學堂章程》,《教育世界》1902年第37號,第6-7頁。

癸卯學制頒布后活動儀式的規定更為細致。一是除上述壬寅學制規定的時歷儀式之外,“學生隨時隨地,遇堂中各員,須正立致敬”(29)《各學堂管理通則》,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纂《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3卷,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第343頁。行相見禮。二是對活動儀式所需要的器具、服飾等細節的說明。如在皇太后、皇上萬壽圣節、至圣先師孔子誕日行禮時,釋奠禮儀至繁,祭器、樂器,學堂必不能完備,宜酌采釋菜禮行之(30)《各學堂管理通則》,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纂《大清新法令(1901-1911)》(點校本)第3卷,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第342頁。。屆時學生必須整齊衣冠,穿本堂所定服式,戴大帽,至萬壽牌前及圣人位前肅立,行三跪九叩禮。由各員或學生恭致祝詞,宣講尊崇孔教、愛戴大清國之義。由此可見,清末師范學堂活動儀式通過不斷營造強烈的在場感,以隱形、漸進的形式,確保師范生普遍按照被期待、被認可的方式思維、行動,從而成為師范學堂培養師范生師德的重要舉措。

壬子癸丑學制頒布后各師范院校舉辦的活動儀式最多且最豐富。這和民國時期完善的訓育制度有緊密的關系。訓育概念最早來自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它于19世紀末經由日本傳入我國,并在民國時期本土化為我國道德教育制度化的階段性成果(31)毛君《民國時期“訓育”的本土化實踐》,《教育學報》2019年第1期,第118頁。。經過對不同師范學校和高等師范學校的活動儀式進行梳理后發現,各院校根據自己的辦校情況設置了不同的活動儀式(見表1)??傮w而言,主要分為四類。一是訓話活動。于不同節日、不同時間,由不同的人進行訓話,包括全體訓話、學級訓話、組別訓話、個人訓話、禮堂訓話。二是名人講演活動。邀請社會模范人物或教育界名人來學校講演。名流之言論風采,于學生感化力最強,擬多方延請其人,隨時講演(32)《北京師范學校本學年校務進行計劃書》,《教育公報》1918年第7期,第5頁。。講演活動可以感化于無形,于師范生師德之養成,殊有效益。三是社團活動。師范生圍繞不同主題自行組織團體,包括校友會、體育會、文藝會、美術會、講演會、音樂會、運動會、遠足會、慶祝會、紀念會、追悼會、桐蔭畫會、漫畫會、樂石社、崇德會、寒松社等。四是實踐活動。受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潮影響,于真實做事和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品德,包括風紀部、園藝部、販賣部、圖書部、德育部、修學旅行等。除上述四類主要活動外,個別學校還設置了彰顯本校特色的師德培養活動。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以“修養和服務”為主題,將師范生師德培養融入各種記錄文本中,具體包括省察冊、考查冊、服務生職務單、學生報告單、齋舍檢查簿、職員通知單等(33)《全國高等師范學校校長會議錄紀要(續)》,《教育公報》1919年第2期,第83頁。;江蘇省第一師范學校承續晚清儀式思想,在始業日、終業日、國慶日、孔子誕日、開校日等舉行儀式,屆時由校長述相當之式詞,并由他職員致詞,借以感動生徒,涵養道德的情操(34)《江蘇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周年概況報告書》,《教育公報》1918年第6期,第17頁。;成都高等師范學校通過學生之間交往勸勉活動,以合作互助的方式來培養師范生師德(35)《成都高等師范學校七年度周年概況報告》,《教育公報》1920年第9期,第18頁。。

表1 壬子癸丑學制頒布后師范學校與高等師范學?;顒觾x式一覽表

壬戌學制頒布后,活動儀式在各校訓育制度下繼續進行。師范生師德培養以“三民主義”為圭臬,結合社會生活需要,在“教”“學”“做”三者合一的環境下,培養學生對于教育事業有改進能力及終身服務的精神(36)《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教育公報》1931年第38期,第53頁。。此期尤其注重師范生刻苦勤勞習慣的養成和嚴格的生活規律培養(37)《確定教育設施之趨向案》,《教育公報》1931年第23期,第56頁。?;诖?,活動儀式采用黨員訓練方式,包括各種紀念集會、軍事訓練、節約運動會、郊外旅行、家庭操作指導會、自治會等(38)《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教育公報》1931年第38期,第54-55頁。??傮w來看,活動儀式偏向“政治性”的黨化教育。

職是之故,清末兩學制的“活動儀式”較為重視和統治者有關時歷的儀式(皇上、皇太后萬壽圣節等),并結合中國“弟子禮”、“揖禮”、“釋奠禮”、“相見禮”,體現出一定的封建性和統一性。儀式具有精神建制的作用,于無形之中增加和渲染封建統治階級的教化色彩(39)劉虹、石煥霞《清代順天鄉闈的空間、儀式與社會教化芻議》,《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第7期,第22頁。。清政府儀式舉辦的背后實為對師范生行為規范和觀念的塑造。進入民國后,隨著壬子癸丑學制和壬戌學制的指導思想走向“民主共和”、“民主科學”,“活動儀式”的內容和種類亦走向多元。尤其各校特色活動的舉辦體現出學制尊重地方院校的活動舉辦自主權、注重地區差異多樣化的改革思想。但凡事皆有兩面,在國民政府鼓勵學生自治,弘揚學生個性的氛圍下,現實中有些活動儀式往往逾越規范,以致師范教育遂亦卷入漩渦中,學生罷課要挾,風潮時起(40)鄧萃英《師范教育研究》,《教育叢刊》1923年第7期,第41頁。。

三 考核評價——“校內考評”與“校外檢定”相輔相成

入學前的選拔、入學后的培養,其效果要通過一定的考核評價方能知曉。師范生師德的考核評價制度,從實施時間來看,分“校內考評”和“校外檢定”?!靶瓤荚u”系指在校期間對師范生師德培養效果的檢驗,不同學制時期制度各異。“校外檢定”系指師范生畢業后,在正式踏入教師崗位前,再次對其師德進行考查,主要以“教師資格檢定”制度為主。兩者相輔相成,雙層加固,確保邁入學校的每一位“準教師”具備合格的師德。

“校內考評”在壬寅學制頒布后主要采“核記分數制”。教師須將學生平日一切性情行事隨時登記,最后與各學科平均計算?!皞惱怼币豢?,教習考成,亦須參之平日,不能取定臨時,應以每一學期核計分數一次(41)《管學大臣奏擬高等學堂章程》,《教育世界》1902年第37號,第5頁。??梢娫u價主體為“教習”,評價方法注重形成性評價。癸卯學制頒布后,主要采“品行積分制”。各學堂考核學生,均宜于各學科外,另設品行一門,用積分法,與各門學科一體同記分數。其考核之法,分言語、容止、行禮、作事、交際、出游六項,隨處稽察,第其等差,在講堂由教員定之,在齋舍由監學及檢察官定之(42)《通行京外考核各學堂學生品行文》,《學部官報》1906年第8期,第68-69頁。。并制定品行分數冊,各教員及監學、檢察等官,皆人置一本,隨時稽察學生品行登記。顯而易見的是“品行積分制”的實質與“核記分數制”有相同之處,即將學生平日品行隨時登記,最后與各學科平均計算。但“品行積分制”對品行的分類更為具體詳細,且采積分制,使制度實踐起來更有操作性。除此之外,癸卯學制規定,若學生平均分數有同等者,則視品行分數之多少以定先后,以此彰顯出癸卯學制“造士必以品行為先”的培養思想。壬子癸丑學制時期,主要采“操行成績考查制”??疾閮热荩阂皇顷P于心性者(氣質、智力、感情、意志等),二是關于行為者(容儀、動作、言語等)(43)《教育部公布學生操行成績考查規程令》,《教育雜志》1912年第4卷第9期,第29頁。。其考查內容和“品行積分制”在“容儀”、“言語”方面相同,但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增加和調整。評價主體為各學校校長、教員或學監,隨時審察學生之操行,默記于冊。學生操行成績以甲、乙、丙、丁四等評定。學生升級及畢業,以操行成績與學業成績參酌定之。凡學業成績未及格,其分數相差不及十分之一,而操行成績列乙等以上者,得升級或畢業;學業成績僅能及格,而操行成績列丁等者,得停止其升級或畢業。簡而言之,學生最后升級或畢業,雖然以學業和操行兩者成績評判,但操行成績仍為首要考慮因素。壬戌學制時期無“校內考核”評價制度的相關規定。

“校外檢定”以“教師資格檢定”制度進行流變。這主要體現在各學制頒布后的一系列“教員檢定”法規上。1909年學部擬定的《檢定小學教員章程》設置“修身”科目來考查學生品行,并規定曾犯刑律者、現有刑事訴訟者、沾染嗜好者、舉貢生監學生曾經斥革者、曾經斥革教員尚未開復者不得與檢(44)《學部奏檢定小學教員章程》,《北洋官報》1910年第2324冊,第14-15頁。。1916年,國民政府頒布《檢定小學教員規程》,對學生品行的考查采“審查制”,即由保證人填具“品行證明書”呈送檢定委員會查核,具體內容為“茲查有(受驗人姓名)身家清白,品行端方,并未犯有檢定小學教員規程第十一條各欵(款)情事,特此證明”(45)《檢定小學教員規程》,《教育雜志》1917年第5期,第14頁。,保證人為中學校及師范學校之校長教員。1934年國民政府頒布《小學教員檢定暫行規程》,取消“品行證明書”,改為“教育訓育等成績之評語”(46)《小學敎員檢定暫行規程》,《教育公報》1934年第21-22期,第35頁。。

綜上所述,師范生師德“校內考評”制度歷經學制變遷,在評價主體、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上亦發生改變。在評價主體上,從單一走向多元。壬寅學制規定評價主體為“教習”,癸卯學制為“教員”、“監學”、“檢察官”,壬子癸丑學制為“校長”、“教員”、“學監”。在評價標準上,從統一走向具體化。壬寅學制規定評價標準為“學生一切性情行事”,癸卯學制為“言語、容止、行禮、作事、交際、出游”六項,并制定品行分數冊,壬子癸丑學制規定為“氣質、智力、感情、意志、容儀、動作、言語”七項。需要注意的是,各個學制規定在學生畢業或升級時,“品行”或“操行”成績是首要定奪標準。在評價方法上,各學制均重視形成性評價,注重對學生品德的“過程性”記錄。癸卯學制頒布后建立的“校外檢定”制度是目前我國教師資格認定制度的雛形。晚清時期仍以考試為主,民國之后突出對師范生品行的審查。

四 結語

近代學制未建立之前,師德的培養是儒家傳統的修身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一種彌散性道德實踐。隨著新式教育的引入,師范學堂與學制的相繼建立,師德的培植開始訴諸具體化的培養制度。培養制度作為學制的一部分,是教育思想、理論的物化形式,是一定時期學制改革成果的主要載體。學制的變遷帶動培養制度的演變,兩者相互影響,相互映射,共同發展。師范生師德培養制度作為一種德育制度,又存在自身的發展規律。

首先,近代學制改革思想和性質的演變指導著師范生師德培養制度的變化。從壬寅學制到癸卯學制,到壬子癸丑學制,最后到壬戌學制,改革思想和性質相應地從“中體西用”到民主共和,進而是民主科學;從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大一統,逐步趨向擴大地方自主權;從統治階級的專利品、壟斷物逐步移向民眾,走向普及(47)周谷平《我國近代學制改革的啟示》,《課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2期,第52頁。。與學制相輔相成的師范生師德培養制度,在入學選拔上保人角色從政府官員轉向各校校長,課程設置上從儒家經典走向倫理科學,活動儀式上從傳統祭祀走向多元活動,考核評價上評價主體從“教習”的單一走向“教員”、“監學”、“檢察官”的多元參與,評價標準從“學生一切性情”的統一走向“氣質、智力、感情、意志、容儀、動作、言語”的具體化。這些都是學制改革思想和性質變遷在師范生師德培養制度上的具體反映。

其次,師范生師德培養制度在近代學制演變中,建立起注重師范生道德實踐能力和“自我技術”(technologies of the self)培育的基本主線。從壬寅學制至壬戌學制均強調師范生品德,不在多言,而在力行。道德為事,首貴實踐,自應注重訓練,俾能身體力行(48)《教育部整理教育方案草案》,《教育研究》(上海)1915年第20期,第5頁。。師范生培養要注重“實踐育德”。師范生的學習,不重在學得多少分量,而重在學得自己找尋知識的方法,要注意對其“修身次序之法”的傳授,亦即對師范生師德修養“自我技術”的訓練。米歇爾·??抡J為“自我技術”的核心為“它使個體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或者他人的幫助,進行一系列對他們自身的身體及靈魂、思想、行為、存在方式的操控,以此達成自我的轉變,以求獲得某種幸福、純潔、智慧、完美或不朽的狀態”(49)米歇爾·??隆蹲晕壹夹g:??挛倪xⅢ》,汪民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54頁。,亦即自我改變自我。目前我國師范生師德培養主要通過外在規約和自我養成兩種途徑。毫無疑問,“自我養成”是師范生師德培養的理想境界?!白晕茵B成”須懂得一定的“修身次序之法”,能否治人,先問自治。學生擁有自治之心、自主道德意志是日后成為自制道德主體的前提。正如張謇所言:“今日能守,異日能行,是為范之結果?!?50)張謇《師范學校年假演說》,張謇著、張怡祖編《張季子九錄·教育錄》第11冊,中華書局1925年第2版,第19頁。從這點上來看,這條主線不僅是我國師范生師德培養制度的優秀傳統,而且是新時代教師教育體系培育師范生師德所應該堅持的制度。

再次,師范生師德培養制度在不同歷史時期存在一定的繼承性和穩定性。歷史是有連續性的,就像現在之中有過去,未來之中也有現在,過去的歷史不僅僅只是歷史,也是過去的未來?!叭雽W選拔制度”在壬戌學制后逐漸消失,然而“保證”的思想以某種變異的方式頑強地延續下來,在目前我國師范生師德的培養中仍有回響。如在教師資格認定中,師范生為了獲取教師資格證,須提交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單位、所畢業的學校對其思想品德、有無犯罪記錄等方面情況的鑒定及證明材料(51)《教師資格條例》,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1995年12月12日公布,2022年5月1日訪問,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wODE2ZjNlOTc4NDAxNmY0MWU0YzA5YjAxNGI%3D。?!芭囵B方式制度”注重師范生“實踐育德”的培養思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體現為各校將編寫教學大綱的基本原則確立為“堅持理論聯系實際”(52)《中國教育年鑒》編輯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年鑒(1949-1981)》,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版,第264頁。,以此對師范生進行思想改造,著力提升師范生的政治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翱己嗽u價制度”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也可以看到“校內考核”制度的“影子”。如1952年《師范學校暫行規程(草案)》規定,師范生師德評價采“操行成績評定制”,由班主任和本班教師就學生平時行為經常考察,并于每學期結束時,擬定評語和等級(分甲、乙、丙三等,以乙等為及格),由教導主任審查決定(53)《中國教育年鑒》編輯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年鑒(1949-1981)》,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版,第753頁。。

猜你喜歡
制度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 久久a级片|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操美女免费网站| 久久国语对白|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国产欧美日韩18|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91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久久动漫精品|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亚洲视频在线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欧美极品|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欧美成人国产|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自在线拍|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欧美在线伊人| 九九视频免费看|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婷婷色在线视频|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日韩在线中文|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色噜噜在线观看|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99精品福利视频|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欧美国产三级|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一区二区自拍| 毛片一级在线|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