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梅 侯光敏 梁亞平
頜骨囊腫的傳統治療方法是囊腫刮治術,近年來,開窗減壓術越來越廣泛應用于成人頜骨囊性病變的治療,但是有關開窗減壓術治療青少年下頜骨頜骨囊腫的研究相對較少,并且兩種手術方法的優劣尚未明確的結論,并且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遠期預后也缺乏對比性研究,給當事醫生選擇手術方案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1-3]。本文對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口腔科不同手術方式診治頜骨囊腫的臨床效果加以比較,希望為頜骨囊腫的精確治療提供證據支持。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5 月-2018 年5 月在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口腔科門診就診的青少年頜骨囊腫患者70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2 例,女28 例,年齡8~16 歲,平均(11.79±2.52)歲。納入標準:(1)年齡8~16 歲,術后始終在本院口腔科按照醫囑隨訪和治療。(2)臨床表現及檢查結果:患者診斷表現為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逐漸呈現出頜面部左右側不對稱,觸診感覺有乒乓樣彈性。平片顯示其形狀多呈圓形或卵圓形,周圍可呈高密度的骨質反應。(3)錐形束CT 和X 線報告指明囊腫的位置在上下頜骨上,并且囊腫的直徑范圍>2 cm且<6 cm。排除標準:(1)兩種和大于兩種的病理類型;(2)監護人不接受治療方案。詳細向監護人及患者交代不同手術方案的優劣后,根據監護人及患者意愿選擇手術方案,將患者分為34 例開窗減壓術組(試驗組),36 例囊腫刮治術組(對照組)。監護人同意手術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了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試驗組(囊腫開窗減壓術):在囊壁骨質薄弱區實施麻醉,把切除的囊壁和黏骨膜進行病理檢驗,去除1.0 cm×2.0 cm 骨質,逐層縫合,并清理干凈囊液,開窗口用碘包充填。制作囊腫塞:7 d 后取出碘仿紗布,紅膏加海藻印膜材制取印模,盡可能深入開窗口內及囊腔內,清晰復制開窗口,采用熱凝樹脂、自凝樹脂和輸液管制作塞治器。醫囑對患者囊腔實施清洗,并于手術后的90、180、360 d 進行復查,根據恢復情況調整囊腫塞,實施全景片和錐形束CT 兩項檢查,測量囊腔的大小,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移除囊腫塞,囊腔變化不大的患者需要實施二期囊腫刮治術。
對照組(囊腫刮治術):患者經常規麻醉后,選擇在囊壁骨質薄弱區,手術切口暴露囊腫,并將其徹底刮除,涉及病灶牙一并拔除,留取標本送檢。縫合黏骨膜。術后引導患者用漱口液含漱,在術后1~3 d 進行抗感染治療。定期復查行全景片和錐形束CT 影像檢查。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1)利用錐形束CT 測量并記錄患者術前,以及術后90、180、360 d 的囊腔體積,分析頜骨囊腔體積的變化與手術方法的關系。(2)利用牙髓活力測試儀測量并且記錄手術前和手術后180 d 時,兩組受累牙的牙髓活力指數測量值,對比分析兩組牙齒在術前、術后180 d 時的牙髓活力的差異情況。(3)采用華盛頓醫科大學生存質量量表(UW-QOL)來評價患者術前、術后90、180、360 d 的生活質量,觀察不同手術方案對患者生活狀況的影響。選取其中與頜骨囊腫有關條目6 個,包括情緒、外貌、味覺、疼痛、唾液和咀嚼共6 項,每一個問題都有3~6 個選項,評分范圍為0~100 分,分值高代表則生存質量好,總分為各項相加,累計總分為0~600 分。(4)觀察接受不同手術方法的患者并發癥(神經癥狀、術后感染)。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 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試驗組男19 例,女15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3 例,兩組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67,P>0.05);試驗組平均年齡(11.68±2.47)歲,對照組(11.89±2.59)歲,兩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67,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不同時間點囊腔體積比較 兩組術后囊腔體積逐漸減小,術后90、180、360 d 與術前相比均明顯減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不同時間點囊腔體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不同時間點囊腔體積比較[cm3,()]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不同時間點囊腔體積比較[cm3,()]
*與術前比較,P<0.01。
2.3 兩組不同時間點囊腔波及牙齒牙髓活力測量值變化 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收集70 顆囊腔波及牙齒(術前牙髓活力測量為死髓牙或者牙根未發育完成者均排除),比較其不同手術方式下術前術后的差異,通過結果可以看出,試驗組和對照組術前牙髓活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80 d 牙髓活力較術前有改善,且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囊腔波及牙齒牙髓活力測量值變化()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囊腔波及牙齒牙髓活力測量值變化()
*與術前比較,P<0.05。
2.4 兩組不同時間點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術后90、180、360 d 生活質量與術前相比均明顯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一時間點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生活質量比較[分,()]
*與術前比較,P<0.05。
2.5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21,P<0.01),見表4。

表4 試驗組和對照組并發癥比較[例(%)]
因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進行頜骨囊腫手術時,需要最大限度的保護其形態和功能[4-5]。刮治術可一次性將囊壁組織刮除,治療周期簡單,不需要患者反復就診,且患者術后無需佩戴塞治器并多次沖洗,給患者的術后生活帶來極大便利,患者術后護理也更簡單,不過由于刮治術中一些“死角”無法直視,常常因刮治不徹底導致復發,并且刮治術創傷大,容易損傷血管神經,甚至造成大面積頜骨缺損與牙齒損壞。愈合時間長,恢復緩慢,感染率較高[6]。而開窗減壓術創傷小,神經并發癥明顯低,并且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微創及牙髓活力的保持,與傳統的刮治術相比,既有利于囊腔波及牙齒的牙髓活力的保留,并且有助于牙髓活力恢復至正常,但是由于術后需要佩戴塞治器并反復沖洗,對患者的依從性及自我護理能力要求較高[6-8]。對于依從性比較差,不能按時復診,自我護理能力相對較低的患者要謹慎選擇開窗減壓術,并且及時跟進二期囊腫刮治手術。對于大型頜骨囊腫的開窗減壓術,由于成釉細胞瘤、牙源性角化囊腫有一定的復發率,因此在這類青少年患者開窗減壓術后,要密切跟蹤追訪,發現開窗口引流不暢,感染增生閉合等異常情況時也要及時修整或采取二期手術治療[9-11]。
雖然開窗減壓術保留了大部分囊壁組織,術后頜骨的骨質不會暴露于口腔中,但是由于療程過長,術后換藥沖洗次數較多,使得食物殘渣殘留,雖然感染的發生率低于囊腫刮治術,也有相應的風險,因此塞治器的制作非常重要[12-14]。首先,囊腫塞位于組織面部分直徑應不小于2 cm,長度位于開窗口下至少4 mm,最好達到1 cm,盡量圓鈍,不能銳利,以免刺激開窗口黏膜增生、糜爛。隨著沖洗減壓,根據骨再生情況,隨時調磨緩沖囊腫塞囊腔部位,長度需要減小,口徑盡量不變。其次,囊腫塞囊腔外部分,固位要好,不影響患者咀嚼,避免頰肌運動脫位,表面要高度拋光,隨時調磨緩沖黏膜壓痛部位。再次,囊腫塞應便于清潔,每次飯后應摘下或者直接沖洗囊腔,沖洗掉角化物,每日3 次,目的是保持囊腔的清潔衛生,避免感染,減少刺激,利于骨生長。最后,材料上的選擇要注重操作簡單,佩戴舒適,便于護理,密合性好等特點。總之各種囊腫塞各有優缺點,要合理使用,細心觀察,及時調改。
綜上所述,在青少年頜骨囊腫治療中,開窗減壓術較刮治術能更好地保存牙髓活力,并發癥少,在綜合生活質量方面,兩者無明顯差異,醫生可根據患者臨床癥狀來選擇更適合的手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