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似乎是由需求驅動或拉動更符合客觀,例如企業曾經實施的拉動式生產,即以消費者為中心,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生產的模式。但是,這種思維和生產方式是被動的。
在制造業中,很多情況下是供方的創新推動需求的,即以生產者為中心,產品產出后再尋求買主。如果我們坐等需方提出需求,作為等待的供方,不會被餓死也不會有什么進步,更不會有議價能力。
在許多政府政策制定中,往往缺少對供方的有力支持,特別是對基礎創新的支持。理由是沒有辦法考核,必須由一個需方牽頭來進行,這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不重視基礎,忽視了基礎的重要性,這種做法確實有待改進。
以強大的基礎做支撐,才能搭建強大的平臺。
那只是表面的繁榮,曇花一現。高文鵬說,你是老拋光了,你應該知道,咱們拋光廠端的多是鐘表五金廠的飯碗,而目前大陸的鐘表訂單主要來自歐洲。
推動供方創新和創造應成為制造業的主流,不僅僅是供方要深入了解需方,更要需方切實地了解供方,既不能漫天提要求,也不能故步自封去號令。就基礎(供方)考核可以用企業的成果轉化情況,以及企業的發展情況予以評價。
Mu:No,no,no.Master is so happy today.He will not refer to the debts.Come with me.
然而,我們會看到,供方的創新與變革,將會帶來制造業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