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張佳楠 吳昕宇 王 民*
(1.北京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學部, 北京 100875; 2.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 北京 100875)
2022年7月12日至18日,第18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在法國巴黎舉行,共有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209名學生參賽。中國大陸代表隊收獲1枚金牌和2枚銅牌。[1]
多媒體測試題(Multimedia Test,簡稱“MMT”)是國際地理奧賽的三大經典題型之一,無論線上測試還是線下測試,都需要計算機輔助。[2]此題型對地理學科的真實情境具有較高還原性,借助計算機將地理景觀、地理數據靜態或動態向學生呈現。學生在四個選項中選出較為正確的答案,旨在考查學生對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相互影響的認識與探討、地理事物和現象發生、發展過程的推斷與分析、區域現狀和發展的評價等。
近幾年多媒體測試題題目數量增加至40道,每道題4個選項,作答每道題平均需要1.5分鐘左右,具體時間因學生掌握程度而異。設置的問題從生活的真實情境出發,較多探討社會熱點問題,覆蓋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兩方面內容,包括氣候及氣候變化、人口與人口變遷、災害及災害管理、經濟地理與全球化、資源及資源管理、發展地理與空間不平衡、環境地理與可持續發展、城市地理城市復興與城市規劃、地貌景觀和土地利用、旅游與旅游管理、農業地理與糧食問題、文化地理與區域認同十二個主題。[3]
多媒體測試題呈現方式多樣,多以圖文資料和問題同時呈現,包含常規地圖、統計地圖、變形地圖、景觀圖、動圖、視頻、遙感影像、統計圖表等。主要考查學生通過材料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處理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統計了自1996年于荷蘭海牙舉辦的第1屆國際地理奧賽至2022年法國巴黎舉辦的第18屆國際地理奧賽所有公布的多媒體測試題,分析統計圖表題型(不含地圖類)的典型代表,并選擇例題重點探討。
在1996年第1屆國際地理奧賽中,出現了等高線地形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曲線統計圖等較為簡單的統計圖表,而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考查難度和考查圖表類型的復雜程度逐漸增加。整體上看,自1996~2022年,曲線統計圖、柱狀統計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位列考查頻次的前3位。在近3屆國際地理奧賽的多媒體測試題中,堆疊面積圖、結構圖、人口金字塔、三角統計圖、散點圖等出現頻率較高,考查次數呈上升趨勢。
下面筆者選取弦圖、南丁格爾玫瑰圖、人口金字塔、三角坐標統計圖、堆疊面積圖、結構圖進行進一步探討。
弦圖分別出現于2017年第18題、2021年第9題,是國際地理奧賽多媒體測試題中的新秀。弦圖中的數據點以圓的形式呈放射狀進行陳列,通過不同粗細、色彩的線條將數據間的關聯進行展示,以顯示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弦圖在展示多個要素關系時具有鮮明特點,連接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為弦,通過不同顏色、不同粗細的線條來展示不同要素的關系和關聯強度。弦圖的閱讀核心是把握弧和弦的顏色,與弦相同顏色的弧表示要素的流出地,與弦相異顏色的弧表示要素的流入地。把握此關鍵,即可讀懂弦圖的內容。
以2021年國際奧賽第9題為例(見圖1),該題展示了2005~2010年世界前25個移民輸出國和移民接收國之間的移民流動圖,探討聯合國目前對2005~2010年向外移民貢獻最大國家的歸類。此圖中,考生可從淺藍色弦部分入手,淺藍色的弧表示國家為印度,淺藍色的弦表示為印度人口的遷移強度和方向。根據弦圖顯示,淺藍色弦分別指向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英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等國家。據此可以知道印度人口的遷出方向,同時,也有一部分孟加拉國的人口流動到印度。依次類推,能夠得到答案,聯合國目前將2005~2010年向外移民貢獻的最大國家歸類為中下收入國家。

圖1 2021年國際奧賽多媒體測試題第9題
南丁格爾玫瑰圖首次出現于2015年第29題,時隔6年,2021年第35題再次出現。南丁格爾玫瑰圖又名雞冠花圖、極坐標區域圖等,由弗羅倫斯·南丁格爾發明,用扇形半徑表示數據的大小,各扇形的角度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數據差異的視覺效果。此圖適合展示類目比較多、具有周期性的數據,或是分組數據的對比。
南丁格爾玫瑰圖的讀圖要點是把握扇形的突出特征及圓上要素。以2021年35題為例(見圖2),本題主要根據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街道地圖,探討與城市的街道朝向相匹配的南丁格爾玫瑰圖。A、B、C、D四個選項分別表示不同的街道形態,A表示街道大致呈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走向,且西北東南走向更突出;B表示街道大致呈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走向,且街道走向更接近正南正北、正東正西走向;C選項表示街道各個方向均有分布,且分布較為均衡;D表示街道大致以東西走向、南北走向為主。據此,學生能較為輕松的得到答案。

圖2 2021年國際奧賽多媒體測試題第35題
人口金字塔是國際地理奧賽的熱門內容。除2016年、2018年外,人口金字塔圖表于2010年至2022年的多媒體測試題中均有出現,其中,2015年出現了兩次。人口金字塔利用類似古埃及金字塔的形象對人口的年齡特征和性別特征進行描繪。不同性別人口以年齡順序自下而上分列縱軸左右,用橫條柱表示。底端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標注,直觀地反映該地區不同年齡段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人口金字塔主要從3方面進行判讀。首先通過金字塔的形狀對其特點進行整體把握,其次根據各部分比重判斷其主要內容,最后根據材料探討特殊變化。以2021年第23題為例(見圖3),此題探討有大量勞動力流入的國家的人口金字塔圖。據圖判斷,縱坐標表示年齡,橫坐標表示人口數量。左側藍色條狀代表男性人口,右側橘色條狀代表女性人口,不同深淺程度代表不同的年齡階段。柱狀圖的長短表示人口數量的多少。A表顯示20~65歲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且25~35歲之間男性人口遠遠多于女性人口;B、D顯示男女比例大致相當;C選項顯示35~55歲女性多于男性。通過對人口金字塔的分析,較容易判斷出有大量勞動力流入的國家為A選項。

圖3 2021年國際奧賽多媒體測試題第23題
三角坐標統計圖于2014年第5題、2018年第21題、2021年第30題出現3次,近些年有出現頻次增加的趨勢。三角坐標統計圖廣泛應用于人口年齡結構、產業構成、工業區位因素影響等領域,來表示不同要素所占整體的比重。它由三個坐標軸組成等邊三角形,并在三角形內繪制與邊平行的平行線,通過對平行線的判讀來獲取相關的重要信息。它依據正三角形中任意點到三條邊的垂直距離之和相等的原理,形成統計圖,主要用于三項結構的數據表達,是一種較特殊的坐標統計圖。
三角坐標統計圖的閱讀方法為:沿著三條邊畫穿過點的平行線,平行線的末端做箭頭,箭頭方向與數值增大的方向一致。以2021年國際地理奧賽多媒體測試題30題為例(見圖4),此題探討三角坐標統計圖中處于人口結構轉型模型第五階段國家的點位,本題可判讀出A點青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比例分別為65%、20%、15%;B點青年人、成年人、老年人比例皆為33%;C點青年人、成年人、老年人比例為10%、30%、60%;D點青年人、成年人、老年人比例為20%、60%、20%。根據布萊克的人口五階段理論:高位靜止階段,早期擴張階段,后期擴張階段,低位靜止階段,減退階段等進行分析,[4]D點最為符合。

圖4 2021年國際奧賽多媒體測試題第30題
堆疊面積圖最早出現于2010年,中間幾年逐漸沉寂,于2018年、2021年地理奧賽中又重新出現。堆疊面積圖是面積圖的一種,能夠直觀顯示每個要素所占大小隨時間或類別的變化趨勢。在堆疊面積圖中,每個要素變量的起點不一樣,分別在前一個要素的數值上進行相應疊加,不同顏色的面積表現為各個要素的總量。閱讀者通過對于不同色塊面積的識別與比較,能夠判別不同要素在數值上的差異。
堆疊面積圖能夠比較一個區域內的多個變量,方便閱讀者查看整體數據的變化趨勢,此類圖表的閱讀核心是以各色塊為單位,把握色塊的變化趨勢。以2021年第14題為例(見圖5),此題目探討2000~2050年某一現象的變化趨勢,通過對圖表不同色塊的閱讀,能明顯看出歐盟、美國、日本在一定程度上的占比變小,中、日、印外的其他亞洲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占比變大,與全球中產階級消費的相關變化較為符合。

圖5 2021年國際奧賽多媒體測試題第14題
結構圖表達形式多樣,最早出現于2008年突尼斯舉辦的第7屆國際地理奧賽,后相繼出現于2010年、2012年、2018年、2021年,是地理奧賽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類題目。地理中的結構圖主要用來表示知識間的變化及聯系,如巖石圈的物質循環等。整個圖以簡單的連接符把要表示的重要內容用符號或具有代表性的詞語連接,反映其內在的邏輯關系。
閱讀此類圖表時,要把握其主要的邏輯關系,連接符使用箭頭表示,箭頭從原因指向結果、影響等,同時連接線會添加一定的作用要素或是影響因素等。以2021年景觀題第7題為例(見圖6),此題探討Instagram上的旅游達人在目的地形象模型中最符合的部分。通過對此圖的閱讀,能明顯看到各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在理清邏輯關系后,則能得到相對明確的答案。

圖6 2021年國際奧賽多媒體測試題第7題
國際地理奧賽能夠引領中學地理教師更好地進行地理教學和試題命制。圖表的閱讀是中學地理學習的重要技能,相信通過對國際地理奧賽相關圖表的探討,會給以中學地理教師啟發,深化落實教學過程中不同地理圖表類型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