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芳珺 孫永生
(首都體育學院體操教研室 北京 100191)
競技體操是我國“奧運爭光計劃”的拳頭項目之一,我國體操隊從1984—2016年9屆奧運歷程中,在高低杠項目上,共獲得3 次冠軍、3 次亞軍以及2 次季軍。但如今,在高低杠項目上我國的優勢已慢慢消失。2021 年第32 屆奧運會在東京落下帷幕,中國女隊范憶琳和蘆玉菲兩位小將攜手挺進決賽,但最終與獎牌失之交臂。因此,該文以高低杠成套動作編排為研究對象,以2021年東京奧運會高低杠單項決賽前八名運動員的8 套高低杠成套動作為觀察對象,從動作結構、動作難度、動作類型及動作連接等方面對高低杠項目的編排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找出差距,以期對我國高低杠項目的訓練及成套動作編排有所啟示。
該文以東京奧運會女子高低杠成套動作編排為研究對象,以2021年東京奧運會高低杠單項決賽前八名運動員的8套高低杠成套動作為觀察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高低杠項目規則及成套動作編排等相關文獻,通過FIG 國際體聯官方網站搜集有關第32屆東京奧運會體操高低杠比賽的資料,通過查閱女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為該研究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中央電視臺轉播的現場比賽實況,對女子高低杠項目單項決賽成套動作進行細致分析和數據統計,重點分析8套女子高低杠成套動作結構、動作難度、動作類型和動作連接等。
動作編排就是動作的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排列和相互關系。成套動作編排是指運動員按照規則,根據自身身體素質和特點將各單個難度動作進行科學、高效的搭配和排列。
2.2.1 飛行類動作選擇特征分析
(1)高杠至低杠飛行
由表1 可知,運動員選用的動作共計3 個,分別是葉佐娃、樸空翻和樸空翻360°,從選擇的人數上看,樸空翻在成套里編排的次數最多,共8人選擇,占66%;從動作難度上看,D組難度作為高換低飛行為首選,共計10次。由于該類動作可供編排的D組以上高難度動作不多,直接制約了運動員對該類動作的選擇。

表1 東京奧運會高低杠決賽高杠至低杠飛行動作選擇統計表
(2)同杠飛行
從表2可看出,在此屆奧運會中,同杠類的飛行動作類型豐富,難度組別主要集中在F組和E組。在成套動作編排中,首先是屈體前空翻為首選,共4 人選用,占25%。其次是蹬杠直體特卡切夫和金格爾,各3人使用,各占18.75%。再次是正掏屈體特卡切夫,共2人選用,占12.5%。此外,特卡切夫類空翻類型在此次比賽中出現的頻率格外高,8個動作里6個都包含了特卡切夫類型空翻。由此可見,該類動作已成為世界優秀運動員的首選動作,比利時選手德瓦爾更是憑借蹬杠直體特卡切夫和正掏屈體特卡切夫兩個高難度大空翻的特卡動作一舉取得此屆奧運會的高低杠冠軍。但中國運動員對特卡類高難度動作的編排相對較少,在此次比賽中只有蘆玉菲編排了分腿特卡在成套里,因此,重視特卡類難度動作的編排,不僅體現出對規則的利用,還要主動適應高低杠規則的發展要求與方向,這是中國體操隊在高低杠項目上再創輝煌的關鍵一環。

表2 東京奧運會高低杠決賽同杠飛行動作選擇統計表
(3)低杠至高杠飛行
從表3可看出,低杠換高杠的動作類型較為單一,以shapo 類飛行動作為主,此屆奧運會,以帶轉體的蹬杠shapo180°為主,8人中,共7人選擇,占87.5%。其次是正掏shapo 和蹬杠shapo,各3 人使用。最后,低杠換高杠飛行在成套編排中編排頻率較高,達到人均2次,且一般編排于成套開始初期或末期。由此說明,重視換杠飛行動作,更能展現出女子高低杠與男子單杠的不同,更加體現高低杠的觀賞性和項目特征。此外,shapo 類飛行動作與高低杠項目的發展與編排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是世界優秀運動員主要編排動作之一。

表3 東京奧運會高低杠決賽低杠至高杠飛行動作選擇統計表
2.2.2 回環類動作選擇特征分析
(1)短半徑類動作
從表4可看出,短半徑類回環動作D組以上的動作共計3 個,其中在成套動作中編排并掏360°的人數最多,共計4人,占50%。由此可見,該類動作主要用于完成編排要求,并非運動員編排成套的首選。

表4 東京奧運會高低杠決賽低杠短半徑類回環動作選擇統計表
(2)長半徑類動作
由表5可見,該屆奧運會中8名運動員共使用7次長半徑類動作,D 組以上動作共使用5 次,且大部分被我國運動員選用,平均每人在成套中編排2個,占該類動作的80%。由此可見,我國運動員更擅長使用半徑類回環動作,如林莉轉體、凌潔轉體和畢式轉體等均由我國運動員發明。所以,為了提升我國運動員的競爭力,需不斷提升自身優勢,揚長補短。

表5 東京奧運會高低杠決賽低杠長半徑類回環動作選擇統計表
2.2.3 下法動作選擇特征分析
從表6 可知,此屆奧運會高低杠項目在下法上大致相同,共選用了3種動作作為下法,分別是后團360°旋下、后直360°旋下和范憶琳下。其次,動作難度組別主要集中在D組,其中后團360°旋下選擇的人數最多,占75%,一成不變的下法讓裁判視覺疲勞,讓觀眾覺得索然無味。因此,教練員應依據運動員的個性特點編排適合運動員自身的獨特下法動作,這是贏得裁判青睞、觀眾欣賞和對手賞識的要素,更是比賽取勝的關鍵。

表6 東京奧運會高低杠決賽低杠下法動作選擇統計表
2.2.4 動作連接編排特征分析
高低杠的獨有連接能夠展示選手的技術水平,利用高低杠飛行和轉體類動作進行直接連接,能夠獲得連接價值加分。這類連接價值分也是構成D分的一個重要因素。具體來說,符合高低杠連接加分的形式主要有3 種:一是杠上D 組+D 組(更難),可獲得0.1 的連接加分;二是D 組(同杠飛行或低杠至高杠的飛行)+C組或更難(在高杠上并且必須按此順序完成),方可獲得0.2的加分;三是D組+E 組(兩個飛行動作)連接,可以獲得0.2的加分。由此可見,規則的更新對中國隊的動作編排并不友好。眾所周知,中國女隊高低杠的傳統優勢體現在高難度的轉體動作上,并非高難度飛行動作,而如今的規則顯示,高難度的飛行動作接飛行動作能夠獲得高達0.2的加分,而高難度轉體動作接轉體或飛行連接加分只能獲得0.1分。
由表7 可得知,本屆奧運會運動員所編排的連接動作豐富多彩,動作類型高達23個,其中獲得0.1加分動作共13 個,選擇編排人數為19 人次,占總數的56.52%;獲得0.2連接加分的動作共10個,編排人數為10 人次,占總數的43.48%。其次,連接動作編排頻率最高的是蹬杠360°+后團360°旋下,共計3 次,林莉轉體+凌潔轉體和并掏360°+并掏shapo 使用的頻率也相對較高,各有2人選用。由此可得出,本屆奧運會高低杠的編排模式主要以0.1 加分為主,0.2 的連接加分為輔。規則的變化給中國運動員帶來了不利影響,需積極適應規則,發展該項目的高難度飛行動作顯得尤為重要。

表7 東京奧運會高低杠決賽連接動作統計表
(1)從成套動作選擇與編排上看,飛行類動作是所有動作類型里編排頻率最高的動作類型,同時同杠飛行類編排的總數最多,共16 次,占37.2%,其中屈體前空翻被選手選擇的頻率最高,占50%。其次是低杠換高杠類占34.88%,其中蹬杠shapo180°占87.5%。最后高杠換低杠類編排總數共12次,占27.9%,其中樸空翻成了運動員必備動作。在回環類動作中,短半徑回環類動作選擇頻率最高,共計10 次,其中蹬杠360°占據半壁江山。長半徑類回環中,林莉轉體和凌潔轉體選用頻率最高,各2次,均由我國運動員選擇。下法類動作整體呈現單一化現象,且動作難度組別主要集中在D組,其中后團360°旋下是下法的“主旋律”,占75%。
(2)本屆比賽運動員的高低杠連接動作編排得豐富多彩,編排類型高達23 個,主要以0.1 加分為主,0.2加分為輔。其中,編排頻率最高的是蹬杠360°+后團360°旋下,共計3次。
(3)中國體操隊在高低杠項目上想再創輝煌,需發展高難度飛行類空翻動作的編排和連接,同時保持我國在國際賽場上長半徑類回環動作的優勢,要主動適應高低杠規則的發展要求與方向,不斷提升自身優勢,做到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