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哲民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蘇州 215031)
《“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比2020 年翻一番。在眾多政策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當下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2012—2019 年,我國體育產業的總產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大,由2012 年的0.182%增加到2019 年的0.299%。但從全國的范圍來看,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不同,導致體育產業各地區發展不均衡。比如,2019年福建省體育產業總產出4982.81億元,而貴州省體育產業總產出只有280.32 億元。由此可見,體育產業在各區域的發展均衡差異較大。如何有效確定地區間體育產業發展的均衡程度,以及促進體育產業各內部結構的協調發展成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達到我國各地區體育產業的均衡發展,該文運用基尼系數定量的方式對各地區體育產業發展各項指標進行評價,從而更客觀地了解我國體育產業均衡發展的情況,并提出均衡發展的針對性建議。
該研究以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均衡性為研究對象。2016—2019 年,我國各省份公布體育產業詳細數據的省份分別為16個、15個、6個、19個,綜合考慮主要選取2019年體育產業相關統計數據較齊全的19個省份,其中由于數據的不完整性,部分省份相關數據選取也包括2017年、2018年和2020年。
各省份的體育產業具體數據來源于各省市體育局官網公布的《體育產業規模及增加值數據公告》和《2019年全國體育產業工作情況報告》。主要包括2019年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口總數和(GDP)數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就業人員數占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總人口的比例數據(依據《中國統計年鑒2019》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就業人員數);2019年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均衡性評價指標數據。
基尼系數是衡量地區或國家居民收入分配均衡性水平的指標。繪制人口—收入分配的洛倫茲曲線(見圖1),設洛倫茲曲線和絕對平等線之間區域的面積為A,洛倫茲曲線右下方區域的面積為B,A除以(A+B)所得商即為基尼系數(G)。洛倫茲曲線弧度反映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弧度越大,收入分配越趨向不平等,基尼系數也越大,反之亦然。國際上通常把基尼系數0.4 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見表1)。目前,基尼系數已在多個學科中被廣泛應用,成為評價均衡性的有效方法。

圖1 洛倫茲曲線示意圖

表1 G值區間與均衡性程度的關系
基尼系數在該文中用于:(1)計算體育產業發展與地區經濟分布的均衡性基尼系數,稱為經濟基尼系數;(2)計算體育產業發展與人口分布的均衡性基尼系數,稱為人口基尼系數。
該文用以下公式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均衡性展開分析:

式中:G 為基尼系數,i 表示從第1 組累計到第i 組的人口總收入占全部人口總收入的百分比,n為28(代表28個省級行政區劃:20個省、4個直轄市、4個自治區)。
選取中國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育產業總產出,增加值,體育產業就業人員數)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情況的評價指標,并從國家統計局獲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港澳臺)2019年的人口總數和GDP數據。
主要選取2019年體育產業相關統計數據較齊全的19個省份,其中由于數據的不完整性,部分省份相關數據選取包括2017年、2018年和2020年。該文利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八大經濟區劃分方法。各經濟區包含的各地區生產總值、總人口數以及各地區體育產業總產出,體育產業增加值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就業人員數等數據匯總如表2所示。

表2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經濟、人口和體育產業均衡性指標相關數據分布情況匯總表
分別以各地區生產總值、人口的累計百分比為橫坐標,以相應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均衡性的評價指標參數的累計百分比為縱坐標,繪制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均衡性的經濟洛倫茲曲線(見圖2)和人口洛倫茲曲線(見圖3)。結果顯示,以經濟和以人口為分布單位的兩條洛倫茲曲線的弧度一致,弧度從小到大分別是體育產業增加值、體育產業總產出、就業人數。
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運用公式(1)將表2中各項數據進行計算,得出基尼系數值。結合表1 的評價標準,總結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均衡性的各評價指標的均衡程度(見表3)。

表3 我國區域體育產業發展均衡性評價結果
將表3中各地區數據求和,得出各省(市、自治區)體育產業發展均衡性評價指標的具體參數。依據八大經濟區劃分標準,將各區域內的就業人員數、體育產業增加值、體育產業總產出、人口總數、GDP求和,得到各區域指標數據。計算各區域各指標在全國所占的比例(見圖4)。

圖2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均衡性—經濟洛倫茲曲線

圖3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均衡性—人口洛倫茲曲線

圖4 各區域體育產業均衡性指標全國占比示意圖
從圖5 中體育產業的內部結構看,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占67.7%,其中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出租與貿易代理產出最大,占全部體育產業總產出的比重為15.3%;體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占全部體育產業總產出比重為46.2%,其他內部結構還需協調共同發展。

圖5 2019年體育產業各內部結構總產出情況
我國體育產業均衡性評價各項指標的基尼系數大小與各指標洛倫茲曲線的弧度大概一致(見圖2、圖3、表3)。基于人口和經濟分布的就業人員數的基尼系數都高于0.4,分布極不均衡。基于人口和經濟分布的體育產業增加值的基尼系數均在0.4 以下,分布較均衡,其中體育產業生產總產出在人口基尼系數下低于0.4,表現為比較均衡,但是在經濟基尼系數下高于0.4,表現為不均衡。各項指標的基尼系數在經濟評價維度上都略高于人口評價維度上,表明經濟維度上的發展不均衡更加明顯。可見,地區人口總數、經濟發展水平都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均衡性產生了影響,但二者的影響大小略有不同。
體育產業總產出是最可以直接說明地區體育產業發展情況的指標,從圖6中,可看出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逐年提升,2019 年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出為29483 億元。區域占比上,占比居前的東部區、南部區和北部區的增加值占全國的69.03%,體育產業總產出—經濟基尼系數顯示為0.4229,分布不均衡,體育產業總產出—人口基尼系數為0.2555,分布比較均衡。二者的矛盾性更能說明各地區的經濟水平情況對于體育產業均衡性發展有較大影響。

圖6 2012—2019年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出變化趨勢圖
增加值是反映各地區體育產業發展均衡性的最直接指標,2019年我國體育產業的總增加值為11248。區域占比上,占比居前的東部區、南部區和長江區的增加值占全國的65.56%,再一次證實體育產業的發展受到經濟水平的影響。增加值—經濟基尼系數顯示為0.3856,分布相對均衡,增加值—人口基尼系數為0.2305,分布比較均衡。
就業人員數的區域占比上,南部區占比最高,為25.15%;其次是北部區為21.82%;第三是東部區為20.37%;就業人員數—人口基尼系數為0.5398,就業人員數—經濟基尼系數為0.4226,分布極不均衡。很明顯就業人員數的不均衡是一種更廣泛的不均衡,既表現為全國的體育產業就業人員數無法匹配人口數量和經濟體量,又體現為八大經濟區之間就業人員數占比在經濟和人口占比中的不統一。
(1)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情況與各地區的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均存在密切關聯,但受其二者影響的水平略有不同。基于人口的體育產業均衡發展的指標水平要優于基于經濟的體育產業均衡發展的指標水平。
(2)體育產業總產出在經濟評價維度上處于不均衡狀態,在人口評價維度上處于低水平的比較均衡。增加值在經濟評價維度上為相對均衡,在人口評價維度上比較均衡。就業人員數指標水平在經濟評價維度上極不均衡,在人口評價維度上為不均衡狀態。體育產業發展的不均衡性在就業人員數指標中體現得最突出。
(3)在八大經濟區中,南部區和東部區借助區域經濟優勢,體育產業的發展明顯要優于其他區域,體育產業內部結構的協調發展還需進一步均衡。
第一,針對當前體育產業發展情況的不均衡,政府主管部門首先要轉變發展理念,利用《“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以及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升級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定位,重視區域間的協同發展。第二,不僅要加大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還要相應地增大體育產業就業人員數量。第三,關注城市群體育產業之間的協作,努力完善體育產業內部結構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