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 吳鍵
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教育部牽頭校園足球工作,新時代青少年校園足球拉開帷幕。校園足球在教育部主導下,堅持“教學是基礎、競賽是關鍵、體制機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發展思路,構建起校園足球普及推廣、教學訓練、活動競賽、樣板示范、榮譽創新、科學研究、宣傳引導“七大體系”,在推廣普及、強化競賽、培養師資、建設場地設施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校園足球在7年發展中積累了什么成功經驗,下一步又將走向何方?
2015年1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2015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這是一個關于中國足球的整體改革方案,青少年校園足球被賦予重要使命。
經過7年努力,截至2021年底,教育部在全國認定足球特色幼兒園1000所、建設校園足球特色中小學校30731所,遴選校園足球試點縣(區)201個,設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49個,布局招收高水平足球隊高等院校188個。粗略估算,足球人口達到2000萬以上。可以說,這7年的努力為中國足球崛起夯實了根基,也為新時代學校體育改革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7年來,校園足球的推進,構建起由“特色學校、高水平運動隊、試點縣(區)、改革試驗區、‘滿天星’訓練營”等組成的體育項目推廣路徑,創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校內競賽制度,完善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聯賽和體育人才選拔機制,構建起由國家、省、市、縣校足辦到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體育項目管理格局。校園足球改革推動了中國學校體育體制建設,提升了學校體育的治理能力。
7年來,校園足球在推進過程中,重點強化了體育文化建設。一是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文化建設的核心,二是廣泛吸取世界足球文化的優秀理念,把團結、平等、尊重、公平等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豐富了中國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拼搏意志品質的內容和方法。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時說:“我們要探索中國特色‘三大球’發展路徑。青少年校園足球現在開始推廣和普及起來,還要久久為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校園足球發展的充分肯定,更是對未來校園足球工作的殷切期望。
中國男子足球隊一敗再敗,眾口一詞歸結的原因是中國足球不遵循足球發展規律,不按照足球規律辦事。據此,中國足球曾以遵循規律為出發點,出臺多項舉措推進足球改革,如全力抓青訓、重點抓聯賽、強化體能訓練等,然而結果依然如故。目前,中國足球將開啟新一輪改革,預計又將提出一些似曾相識的“老套路”:一是機構調整、組織重建、領導更換、教練變動;二是再次重申遵循規律,“抓聯賽、抓青訓、抓體能”等。可以預期,僅僅靠這些“舉措”,未來中國足球依然難有起色。
足球規律當然應該遵循,但需要梳理清楚的是,足球到底有哪些重要規律以及其各自起作用的條件。毫無疑問,作為世界性的社會文化現象,足球能夠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根本原因是依照足球規律辦事并逐漸形成一個穩定、良好的足球生態系統。而生態系統理論告訴我們: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中,系統內子系統、相關因素單一方面的改變,并不能改變整體系統的工作效率,因為各個子系統、各種因素相互嵌套、相互制約,一個子系統、一個因素的改變,并不能起到太多積極作用。
這個理論或許能給中國足球2方面的啟示。一是足球生態系統是個復雜的系統,構成這個系統的要素、子系統有很多,所以足球規律不止一條,而是有許多條。二是以往中國足球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考慮到系統性的整體改革,改革沒有從足球生態系統的各個方面、各子系統協同發展的維度進行系統設計。因此,中國足球改革唯有整體發力、綜合施策、協同推進,才可能有成效,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依據上述分析,筆者認為,當前中國足球改革至少要圍繞校園足球、足球青訓、職業足球、足球產業、足球文化五個至關重要的子系統及其構成要素進行系統設計,并遵循各自的規律進行協同干預:一要推進校園足球,擴大足球人口,以興趣為引導、從娃娃抓起;二要提高青訓質量,精準選材、科學訓練;三要打造職業聯賽,構建賽事體系,暢通人才流動;四要推進足球產業,遵循市場法則,健全產業鏈;五要發展足球文化,夯實教育基礎,培育忠誠球迷。
發展校園足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為中國足球崛起奠定基礎。為此,下一步校園足球的工作重點之一,應從“強化基礎建設”向“突出精準施策”轉移,精準切入足球生態系統,抓住重點,補齊短板。
1.選拔精英人才。從2000萬足球人口中選拔出有足球天賦的人才,是校園足球當下的一個重要課題,更是未來中國足球崛起的源頭活水。首先,要引進世界先進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選材方法和人才評價標準,并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創建一套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其次,要打破壁壘,建立全國一盤棋的足球后備人才選拔機制和數據庫,應用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區塊鏈技術,對青少年足球人才資源實施全過程、可追蹤管理。
2.狠抓品德修養。毋庸置疑,在中國足球生態系統中,運動員精神文化建設是明顯的短板。因此,要對運動員的品德修養進行專門的教育培養:通過正常的教育,讓運動員掌握最基本的文化知識,接受不可或缺的品德教育、法治教育、人生教育;從足球禮儀和行為規范入手,強化運動員思政教育體系,把精神文化教育貫穿到足球運動員成長的全過程等。
3.健全賽事體系。比賽是優秀足球運動員成長的最重要渠道。要結合實際,構建體教融合的符合足球人才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的青少年足球賽事體系,組織分年齡、分學段、跨區域的競賽,打通各種青少年足球賽事的渠道;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基于資源庫,在統一參賽標準、統一競賽體系、統一等級認證的平臺上,推動足球賽事的正常化、常態化、經常化;高水平精英賽事要發揮城市聚集優勢,因地制宜組織比賽,創建中國特色高中、大學品牌賽事。4.暢通升學渠道。2015年印發的《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強足球特長生文化課教學管理,完善考試招生政策,激勵學生長期積極參加足球學習和訓練……增加高校高水平足球運動隊數量,適度擴大招生規模”。但實踐中,從小學至初中、高中、大學一條龍的體制并未在大多數地方建立起來,導致不少后備人才從高中階段快速流失。同時,中國足球職業化程度低,職業保障不健全,收入不穩定,退役后擇業困難等諸多問題掐滅了許多家長支持孩子踢職業足球的想法。這是亟待疏通的中國足球人才順利成長的堵點。5.培養忠誠球迷。球迷文化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同樣,培養足球球迷也要從娃娃抓起。要嚴格執行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具體規定,堅持“每周一節足球課”不動搖,讓學生掌握足球基本技術技能;大力發展足球社團,在校園內廣泛開展足球競賽、游戲,讓足球運動扎根校園,融入學生生活;大力舉辦足球文化節,邀請中外足球明星、俱樂部到校園進行文化交流,吸引更多兒童青少年參與足球。
6 . 構筑產業基礎。足球產業是足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因此,未雨綢繆,校園足球要為足球產業發展培養產業人才,要堅定不移擴大足球人口,強化樂趣,養成習慣。可嘗試將校園足球的組織、指導、教練、裁判、管理、宣傳、報道、表彰、應急等工作交給學生自己承擔,在活動中培養能力,為未來足球教練、隊醫、記者、經紀人、康復師、體能師、科技人員等儲備人才。
總之,振興中國足球是一項長期、艱苦的系統工程,需要包括校園足球在內的各項工作的合力支撐。期待教育、體育部門以及其他社會機構密切協作,進一步推進校園足球發展,更期待在全社會的努力下,培植適合中國足球人才健康成長的肥沃土壤,推動中國足球強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