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運亮 劉熠熠
(1.四川省綿陽市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621000;2.四川省綿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621000)
2015年,昭覺縣東方紅小學響應國家大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號召,開始組建校園足球隊,當時還在上小學4年級的李國林踴躍報名參加,成了該校的第一批足球隊員。從此以后,每天的課后時間,與其他熱愛足球的隊友一起踢球,成了他最為期待的“課后作業”。雖然學校場地條件不足,每天只能在水泥地面踢足球,但是他依然覺得十分開心,在日復一日的踢球歲月中,一顆關于足球夢想的種子在這個10歲男孩的心中生根發芽。
2018年,在全省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我所在學校作為全國校園足球示范學校和四川省傳統體育(足球)項目學校,擁有較好的足球教學、訓練條件。怎樣才能利用這些優質資源幫助貧困山區的學生呢?怎樣才能照亮大山里這些學生的足球夢?思來想去后,一個校園足球“異地扶貧”的思路讓我霍然明朗。
2018年4月,帶著校園足球“異地扶貧”思路的我來到昭覺縣,選拔具有足球天賦的孩子到我校讀書并接受專業的足球訓練,幫助他們提高文化成績和足球水平。在東方紅小學的水泥“足球場”,皮膚黝黑、盤帶靈活的李國林被我一眼相中,經過與學校及其啟蒙教練員的多次協商,并到他的家中與其父母就“異地扶貧”思路進行溝通交流,為了解決李國林父母的后顧之憂,也為了讓他能全身心地在新環境中學習生活,學校秉承著“異地扶貧”的宗旨,減免了他在校期間的學費、生活費、住宿費、訓練費等全部費用。最終在我和多方共同努力下,李國林順利成為我所在學校的初一學生。
由于訓練條件和教學內容上的差異,再加上長期訓練時間長,學習時間少,李國林存在文化學習基礎較薄弱,足球缺乏團隊配合等問題。鑒于此種情況,我找到他的文化課教師進行討論,制訂了“學訓并肩走”的培養計劃。
學習方面,我聯合教學質量組制訂了“三個一”培養方案。即一次交流:任課教師每周分別找李國林進行1次交流,明確學習目標,規劃學習時間;一次跟蹤:為他制訂學習跟蹤表,以周為時間節點要求如實填寫,在每周一回收表格,并用紅筆做好批注;一次考試:教學質量組每月進行1次模擬考試,摸查李國林的學習掌握情況,做到查缺補漏,切實幫助他提高文化成績。

足球訓練方面,我和李國林確定了“師徒結對”關系,由我擔任他的足球教師,對他足球技戰術能力進行專業訓練和指導。“一日三練”是校代表隊的訓練日常,但是由于他個人技術出眾,缺乏團隊配合的問題展露了出來。這些問題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因此我在之后的訓練過程中都會設計關于配合戰術的實戰情境訓練,這樣既有針對性,又與實際比賽相結合,讓他慢慢地理解到團隊配合在足球比賽中的重要性,也讓本來個人技術就嫻熟的他如虎添翼,成為學校足球代表隊、綿陽市足球代表隊的“中場核心”。
通過在訓練場上不斷強化自己的足球基本功,在比賽場上努力提升自己閱讀比賽以及執行教練技、戰術安排的能力,李國林在個人技術和團隊合作等多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初中男子乙組)中,李國林通過市級、省級、第五營區和全國的層層選拔,成功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總營)“最佳陣容”,榮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2020年8月,李國林和我一同赴上海市參加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初中男子甲組)第一營區活動,經過分營、總營8場比賽的激烈角逐,李國林獲得了中外專家的高度認可,再次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最佳陣容”。

3年的初中時光轉瞬即逝,李國林即將面臨升學的重任,由于我市校園足球政策暢通了學生運動員升學之路,初中階段所取得的成績使他具備了報考高中足球特長生的條件。如今,李國林在參加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的足球特長生各項測試中,以優異的足球成績和文化成績,順利通過該校所有測試,成為綿陽南山中學的一名學子。
愿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不忘初心,堅持熱愛,跨著橫空出世的步伐飛馳而行,繼續在綠茵場上書寫屬于他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