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鴻憑

推行“鏈長制”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紅河州”)推動“一把手”招商的重要舉措,也是著力解決招商引資難、項目落地難等問題的有效途徑。對紅河州推行“鏈長制”招商工作的實際進行調研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022年3月,中共紅河州委、紅河州人民政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和批示指示精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州第九次黨代會部署要求,落實中央、省委、州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提升重點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促進全產業鏈素質整體提升,有力有效推動產業強州建設,制定出臺了《紅河州推行鏈長制落實“六個大抓”實施方案》,正式吹響了推行“鏈長制”的號角,打響了“產業鏈”招商的第一槍。紅河州依托“5+6”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聚焦重點產業,突出先進制造業,依托龍頭企業帶動、重點園區支撐,著力推行綠色鋁及精深加工、綠色食品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等3個千億級產業鏈和現代物流、電子信息制造、新型化工、綠色型建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紫陶文旅、新能源電池及儲能和通用航空及無人機等9個百億級產業鏈,各鏈相繼成立以州級領導為鏈長的產業鏈專班,在全州范圍內抽調各條戰線精干人員組建12條產業鏈專班,共抽調107人,其中,主任和副主任20人,內部抽調35人,外部共抽調52人。建立“高位統籌、鏈長負責、專班推進、聯動招商、動態管理、合力攻堅”的產業鏈鏈長工作機制,全面推行重點產業鏈鏈長制。
自推行“鏈長制”以來,紅河州通過組建專班,建章立制,研定目標,落實考核,大力拓展中介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渠道,創新駐外招商、平臺招商、基金招商模式,實施“一個重點產業鏈、一名牽頭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個實施方案、一批目標企業、一個招商計劃”的“六個一”工作推進機制,先后引進一批示范帶動作用強的“鏈主”企業,并依托“鏈主”企業招引上下游配套產業項目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獨角獸企業等,助力推動全州形成具有完整產業鏈的產業集群。據統計,2022年1~6月,12條鏈鏈長及其專班外出招商39次120人,完成新增企業63戶,占年度目標的63%;完成新增規上限上企業21戶,占年度目標的21%;完成5000萬元新簽約重點項目24個,占年度目標的47.1%;完成5000萬元新開工重點項目19個,占年度目標的43.6%(以上為產業鏈鏈長辦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7月,完成5000萬元以上竣工項目28個,共投入資金45.4億元(以上為重點項目辦統計數據)。
自“鏈長制”推行以來,紅河州的招商引資工作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不太明顯,依然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鏈長制是產業鏈發展的前端和基礎,是推進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的重要抓手。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各級各部門對推行“鏈長制”認識不足,尚未形成共識,集中發力不夠,甚至形成“上熱”“下冷”的工作局面,導致在推進過程中發力困難。
從激勵創新主體出發,聚焦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平臺創建、科技創新人才引育等方面來看,產業鏈扶持政策尚未出臺,配套政策不健全不完善,沒有真正形成“一鏈一策”“一園一策”的工作格局,產業政策配套不足,科技創新內生動力激活不力。
產業保障推進辦、產業鏈鏈長辦和重點項目辦(以下簡稱“三辦”)及各產業鏈專班抽調人員來自各行各業,對各鏈的情況不熟悉,專業化程度不高,特別是對產業鏈招商引資工作研究不夠,掌握的資源、信息渠道單一,很難做到主動出擊,精準招商,致使簽約項目開工率、資金到位率、投產率、市場主體轉化率均較為低下。
從工作運行情況看,目前,“三辦”之間,鏈長辦與部門、縣市(園區)、專班之間,專班與專班之間,溝通協調不夠,融合聯動不足,“戰略上各自為政”“戰術上各吹各打”,工作嚴重脫節,沒有形成“上下一心”“借力打力”的工作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有效推進。
推行“鏈長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說白了就是招商引資,就是產業鏈招商,就是為產業鏈招商服務。但就招商而言,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領導招商,主要領導不出馬,不拍板,就會給招商帶來空前的難度,“老大難、老大難,老大出馬就不難”。所以,在推行“鏈長制”過程中,工作的每個環節,主要領導都要隨時“走在前列”,要親自批示過問、親自督查指導、親自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壓實“一把手”招商責任,“率先垂范,帶頭抓招商、引項目,帶頭精準招商,帶頭推進項目,做到重大項目親自洽談、重大企業親自招商、關鍵客商親自會見,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要求,高站位推動,高質量完成。”
要緊緊依托“五區”(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紅河片區、中國(紅河)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蒙自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河綜合保稅區、河口邊境經濟合作區)平臺,注重項目、產業、園區協調同步,做到抓產業靠項目、抓園區靠產業,抓項目形成產業,推動園區產業聚集。注重抓龍頭,培強做大現有存量骨干企業,設法引進新的龍頭企業,靠龍頭企業引領帶動產業發展、園區發展。注重招大引強,把招商引資作為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著力把優勢資源、工作精力向招引大項目、好項目傾斜;注重招才引智,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下大氣力做好招才引智文章,為園區搭建好各種創新平臺,不斷提升園區產業整體創新能力;注重安全發展、綠色發展,倒逼現有產業轉型升級、走向高端。
緊盯世界500強、國內100強企業、行業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靈活運用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填空招商、點對點招商等方式,不斷加大招商引資、招大引強力度,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支撐和拉動力強的高端高質高效項目。產業鏈鏈長辦要統籌抓好12條鏈的外出招商引資工作,制定年度計劃,明確招引目標,量化招引任務,有針對性地主動出擊、精準招商。
要樹立“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項目為王”的理念,堅持以項目統領發展,產業鏈鏈長辦和各專班要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干,依托全州現有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緊盯世界500強、國內1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等,不斷加大招商引資、招大引強力度,力爭再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支撐和拉動力強的高端高質高效項目,真正把紅河州打造成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發展的新高地。要制定出臺產業鏈配套政策,大力實施“一鏈一策”,優化營商環境,實行州級領導分包責任制,解決好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千方百計為企業搞好要素保障和全方位服務,著力打造政策洼地和資金洼地,做優服務環境,不斷增強紅河州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構建以市場和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深入實施“紅河英才計劃”,加快招商隊伍建設,形成一批“懂招商,會經營,善管理”的專業化招商引資隊伍,著力打造科技創新和人才新高地,為紅河高質量發展厚植根基、注入動力、提供人才支撐。
第一,要正確處理“三辦”之間的關系。要進一步理順紅河州產業創新發展委員會下設的產業保障推進辦、產業鏈鏈長辦和重點項目辦之間的關系。嚴格來講,“三辦”是平行的臨時機構,要在明確工作職責的同時,處理好工作關系,擺正位置、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正確行使各辦的職能職責,真正使“三辦”之間同為互補,互通有無,互促互進,做到工作到位不缺位,補位不空位,錯位不越位,務實高效推進“鏈長制”的各項工作。
第二,要正確處理鏈長辦與縣市、產業鏈牽頭部門和各產業鏈專班之間的關系。當前,紅河州13縣(市)均已成立相應的鏈長辦,州產業鏈鏈長辦要統籌做好13縣(市)鏈長辦和產業鏈牽頭部門的協調服務工作,正確行使上情下達,資源信息共享,相互提供各類產業咨詢服務、產業發展趨勢、產業發展政策等相關資訊。產業鏈鏈長辦、縣市、產業鏈牽頭部門與各產業鏈專班四者之間要加強溝通協作,形成“政令暢通,互通有無,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工作格局。
第三,要正確處理產業鏈專班與鏈主企業的關系。補鏈、延鏈、強鏈是推行“鏈長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鏈主企業在補鏈、延鏈、強鏈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產業鏈專班要落實好“一線工作法”,緊緊圍繞鏈主企業,為鏈主企業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傾力為企業紓困,著力營造重商、愛商、親商的濃厚氛圍,在服務中抓好招商引資,在招商引資中抓好服務。依托鏈主企業廣泛的人脈和資源,著力抓好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以達到補鏈、延鏈、強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