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

云南作為能源大省,做強“綠色能源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云南國土面積占全國4%左右,為全國貢獻了約14%的綠色能源。綠色能源可開發總量為2億千瓦左右,居全國第二位,水電資源蘊藏量達1.04億千瓦,是全國平均資源富集程度的5倍,電力綠色化比重全國第一。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下簡稱“雙碳”目標)的提出,加速了能源轉型和能源革命進程,倒逼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綠色能源需求增加,云南做強“綠色能源牌”迎來重大機遇。云南綠色能源裝機占比超過85%,綠色發電量占比約90%,能源產業躍升為全省第一大支柱產業;“兩基地一樞紐”、國家大型水電基地、石油煉化基地、區域國際能源樞紐、綠色能源驅動綠色制造已見成效;能源保障網建設鞏固提升,能源結構進一步升級;綠色能源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綠色鋁、綠色硅產業集群順利推進,建設中國綠色鋁谷、光伏之都,創建綠色能源和綠色制造融合發展示范區取得進展。
做強“綠色能源牌”,云南也面臨著挑戰:一是綠色能源資源自主布局能力不足;二是水電占比過高,《云南能源簡報第10期(2021年1~11月)》顯示,2021年1~11月,全省發電裝機容量為10616.63萬千瓦,其中:水電7819.87萬千瓦(未含白鶴灘權益裝機300萬千瓦)(約占74%)、火電1518.86萬千瓦(約占14%)、風電880.64萬千瓦(約占8%)、太陽能397.06萬千瓦(約占4%),且季節性明顯,作為水電調峰重要工具的火電行業虧損壓產,導致綠色電力供給結構不均衡、不穩定;三是作為綠色鋁、綠色硅全產業鏈的用電大省,輸、配環節電力體制改革相對滯后,綠色能源支持綠色制造的優勢難以發揮,供電壓力越來越大;四是能源國際合作重點項目推進緩慢,區域能源合作中心建設滯后。針對上述挑戰,課題組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完善綠色資源開發利益共享機制。優化脫貧地區干流水電開發利用模式,“能源自有、可控可調”的新型能源資源開發模式,促進能源資源富集區與能源消耗區更大程度地利益共享。一是提高地方在能源資源開發過程中的話語權和參與度,建立健全水能資源開發利益共享長效機制;二是統籌資源承載區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建立健全庫區產業發展基金、移民專項社會保障基金、資源入股分紅等保障資源承載區長遠發展的利益共享長效機制;三是加快滇東北地區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創新資源開發方式,提高地方參與頁巖氣資源開發的話語權,推動管網互聯互通和儲氣能力建設,打造國家非常規天然氣基地。
第二,做深做精做長綠色鋁、綠色硅產業鏈。推進綠色能源與綠色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綠色鋁、綠色硅產業鏈走深走精走長,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鋁、綠色硅產業集群。目前,綠色鋁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鋁錠、鋁棒等初加工環節,精深加工項目不多,尤其包裝鋁、交通鋁、建材鋁、電子鋁、再生鋁等附加值高的項目。綠色鋁產業延伸升級,按照“料要成材,材要成器”方向,引進包裝鋁、交通鋁、建材鋁、電子鋁、再生鋁等領域的項目,布局配套關聯的物流交易、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推進綠色鋁就地轉化、就地精深加工。綠色硅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硅料、單晶硅棒、硅片等上游領域,以電池片為代表的中游領域也開始延伸布局。但是,缺乏附加值最高的電池組件、應用系統等下游領域項目。亟須進一步結合云南特色優勢,拓展“光伏+”應用場景,以需求撬動供給,推動綠色硅產業下游產業鏈的延伸落地布局。
第三,因地制宜創新能源產業業態。深化前期電力體制改革成果,發揮其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作用,在電網投資主體多元化改革上率先突破。探索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智能電網示范區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路徑,支持電網公司、發電企業、電力用戶、社會資本等共同參與投資建設輸電線路,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電網投資新模式。爭取在國家級產業政策調整目錄中,將氫能源、燃料電池車、新能源裝備制造、有機硅新材料、能源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列為云南鼓勵發展內容,加大財稅資金、國家級產業基金支持力度。
第四,推進煤炭資源安全綠色開發。優化煤炭產業結構和布局,安全綠色開采、清潔高效利用,確保煤炭產能全面保障省內需求。實施煤炭行業整治重組和煤礦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標準化“五化”改造提升工程。推進滇東等能源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煤炭交易(儲備)中心及基地建設,提升煤炭運輸儲備能力。以電煤保障為重點,實施煤電聯動、煤電聯營,實現煤電協同發展。推動煤礦綜合利用,加大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
第五,全面深化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云南亟須通過深化輸配電改革、售電側改革,優化省內電網資源配置,釋放改革紅利。培育售電主體,在售電環節全面引入售電公司。推進增量配電改革,支持云南省列入國家試點的增量配電項目建設,以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為重點,推進符合條件的增量配電網建設,鼓勵社會資本有序投資、運營增量配電網。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擴大參與直接交易用戶范圍,適時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通過油氣體制改革,發揮中緬油氣管道資源優勢,研究出臺云南省石油天然氣改革實施意見,以油氣直供大用戶為牽引,擴大工業利用油氣市場,推動云南省油氣產業發展。深化能源價格改革,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

裝機 175萬千瓦時的云南瀾滄江景洪電站 楊崢/攝
第六,建設區域能源合作中心。推進能源開發對外大開放,以云南為基地建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能源合作中心。爭取國家支持云南開展電網國際合作試點,支持云南參與跨境電網建設,推進與周邊國家電力聯網,探索電力國際合作經驗。支持由云南主導建設涵蓋能源(電力、石油、天然氣)跨境交易、能源裝備國際產能合作的跨境能源合作中心,利用財稅政策引導國內先進能源裝備生產企業在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落地重大項目,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市場的科技研發、生產制造、運維服務基地。依托中緬原油、天然氣管道大通道,在云南規劃建設一批利用廢棄鹽穴、礦洞改造項目,建設石油和天然氣戰略儲備庫,完善我國油氣戰略儲備體系。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牽頭對接南亞東南亞國家,研究確定恰當的國際能源合作方式、國際產能合作機制,支撐以云南為基地建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雙邊多邊能源合作機制的政策落地,包括定期舉辦高級別能源合作峰會、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能源技術培訓等。
第七,依靠科技推進能源節約利用。調整能源需求結構,優先清潔能源消納,提高油氣利用水平和效益,加強節能和需求側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聚焦能源綠色化、智能化、集成化、數字化等能源轉型發展全局的方向,推動能源開發、轉換、利用等技術和裝備創新。使用高效節能技術,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重點領域、重點產品能效水平提升。
第八,營造做強“綠色能源牌”的輿論環境。能源結構的綠色化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所在。云南省綠色能源資源優勢突出,綠色能源裝機占比超過8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42%以上,均居全國首位,西電東送電量近100%為清潔電力,將承擔我國碳減排任務的10%,是助推全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力量。制定輿論宣傳方案,引導全社會關注云南做強“綠色能源牌”的重要性,在全省上下乃至國內外營造大力支持云南省做強“綠色能源牌”的氛圍。加強碳足跡宣傳,講好“云南產品是用綠色能源生產”的故事,為云南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