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欣
自然分娩是最佳分娩方式[1],但由于分娩存在劇烈疼痛,有部分產婦會因此拒絕陰道試產,選擇剖宮產[2,3]。自由體位是常見分娩方式之一,以產婦感受為依據,協助其進行體位調節,以達到緩解產婦分娩疼痛的目的,提高順產率[4,5]。近年來,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在臨床分娩中的應用越來越多[6,7]。兩種助產方式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均發揮積極作用?;诖?本文選67 例進行分娩的產婦,分組分析兩種方式結合助產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從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在本院進行分娩的產婦中選取67 例進行研究,產婦均為單胎妊娠,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3 例)及觀察組(34 例)。對照組:年齡24~36 歲,平均年齡(30.23±2.15)歲;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7.27±2.49)周。觀察組:年齡22~37 歲,平均年齡(29.95±2.07)歲;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7.64±2.26)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注:兩組比較,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自由體位進行分娩:醫護人員做好產婦產程觀察,做好胎心監測護理,了解產婦心率、血壓、體溫等生命指標,并詳細記錄相關指標情況;根據產婦具體情況,指導并協助其選擇坐、站、趴、跪等體位,選擇體位過程中,與產婦交流,以其自主感覺為主進行體位調整。其中,坐位在患者宮縮期間可選,產婦坐下后,告知其雙臂自然垂直于身體兩側,根據產婦情況指導其分開雙腿,取舒適坐位,并指導其輕輕搖動胯部;站位以產婦適量運動促進生產為主,站位期間,指導產婦感受宮縮情況,并輕輕搖動胯部;選擇趴位時,準備分娩球,協助產婦趴在分娩球上,指導其使用腰部力量推動分娩球,使分娩球前后、左右晃動,促進宮縮。在選擇自由體位過程中,注重觀察產婦宮口情況,一旦開全,則指導產婦采取正確有效的呼吸方式,采取膀胱截石位分娩。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氣囊仿生助產術進行分娩,具體如下:密切觀察產婦產程進展,當宮口開大約5 cm 時,胎先露達到-1 時,協助產婦排尿,并為產婦選合適體位;宮縮間歇期使用正確的方式進行人工破膜,在此期間,常規鋪巾、消毒,使用一次性手套,保持無菌狀態;檢查氣囊仿生助產儀各項指標及氣囊,確保運行正常;連接氣囊與儀器,根據產婦情況,調整氣囊大小,儀器控制氣囊大小,使其直徑擴張到8 cm,采用腳踏法或手動法迅速對產婦陰道上段進行擴充,持續時間約3~5 min,擴充次數以1~2 次為宜,根據產婦具體情況進行擴充;陰道上段擴張完成后將氣囊直徑調整至6.5 cm,使用該尺寸氣囊擴張產婦陰道下段處女膜痕處,配合產婦宮縮情況進行擴張,若出現宮縮則停止操作,宮縮結束后繼續進行擴張操作,整個擴張過程中,要根據產婦耐受能力調整擴張時間;在操作過程中,助產士要嚴密監測產婦宮縮、胎心及產程情況,注意產婦生命體征變化。氣囊仿生助產術實施完成后,根據產婦具體情況選擇相應體位,包括立位、側臥位等。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比較兩組產程 記錄兩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產程越短表示助產效果越好。
1.3.2比較兩組分娩結局 將順產、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作為指標,比較發生率。順產率=順產例數/總例數×100%,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窒息例數/總例數×100%,產后出血率=產后出血例數/總例數×100%,順產率越高效果越好,新生兒窒息率及產后出血率越低效果越好。
1.3.3比較兩組會陰裂傷、會陰側切及會陰完整情況 會陰裂傷分級標準[8]:Ⅰ度裂傷:會陰部皮膚及陰道入口黏膜撕裂,出血不多;Ⅱ度裂傷:裂傷達會陰體筋膜及肌層,累及陰道后壁黏膜,向陰道后壁兩側溝延伸并向上撕裂,解剖結構不易辨認,出血較多;Ⅲ度裂傷:裂傷向會陰深部擴展,肛門外括約肌已斷裂,直腸黏膜尚完整;Ⅳ度裂傷:肛門、直腸和陰道完全貫通,直腸腔外露,組織損傷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程比較(,h)

表2 兩組產程比較(,h)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兩組分娩結局比較 觀察組順產率94.12%高于對照組的72.7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2.94%、產后出血率0 低于對照組的15.15%、9.09%,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分娩結局比較[n(%)]
2.3兩組軟產道裂傷、會陰側切及會陰完整情況比較觀察組會陰Ⅰ度裂傷、會陰完整率分別為47.06%、35.29%,高于對照組的21.21%、3.03%,會陰Ⅱ度裂傷、會陰側切率分別為11.76%、5.88%,低于對照組的36.36%、39.3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軟產道裂傷、會陰側切及會陰完整情況比較[n(%)]
自由體位是產婦分娩過程中,臨床最常使用的助產方式之一[9,10],是指助產護士協助產婦,根據產婦自身需求、胎兒情況等選擇舒適體位,以便產婦施展自身力量,促進胎兒正常分娩。自由體位包括坐位、站位、趴位、蹲位等,助產護理人員根據產婦宮縮情況,指導并協助其選取適宜體位,以便調節產婦施力情況,促使骨盆調整至適宜狀態,糾正異常胎位、促進正常胎兒正常分娩。該助產方式能提高產婦宮縮及產婦施力情況,確保分娩順利,從而保證母嬰安全[11]。
隨著醫學技術發展,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在胎兒分娩中逐漸開展并普及,仿生是該助產方式最顯著特點之一,其是使用氣囊仿生助產設備,模擬胎兒頭部情況,通過設備調節氣囊直徑,并將其置于產婦宮頸口,通過擴張氣囊直徑等方式對產婦宮頸進行刺激,促使宮頸成熟;同時,氣囊擴張能使宮頸的平滑肌、彈力纖維等得到松弛,增加垂體后葉內源性縮宮素的釋放量,從而加強宮縮,縮短產程時間,能使產婦順利分娩。但在臨床應用中,單純采用氣囊仿生助產技術,產婦選仰臥位或截石位,在陰道擴張狀況下,其肛門及括約肌均會受到影響,出現排便感,該感覺會降低產婦施力的力度,且會造成宮縮與施力不匹配現象,增加宮頸及會陰撕裂情況的發生,進而增加產后出血率,增加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聯合自由體位助產,是指在利用氣囊仿生助產技術進行助產過程中,根據產婦需求、胎兒具體情況、不同產程等情況,在保證氣囊仿生助產技術正確實施的情況下,對產婦進行體位調節,可有效避免上述問題出現[12]。
本研究中,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均明顯短于對照組,順產率、會陰完整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會陰Ⅱ度裂傷、會陰側切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與單純采用自由體位進行助產相比,聯合使用氣囊仿生助產術,能有效縮短孕婦產程用時,提高順產率,降低新生兒窒息率及產后出血率,且能保護產婦會陰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