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書媛
冠心病主要是指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管腔阻塞或狹窄,從而引發心肌缺氧、缺血所導致的心臟病,該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較高,對人類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該病也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1]。PCI 是經心導管技術疏通閉塞或狹窄的冠狀動脈管腔,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治療方法,該方法具有治療效果顯著、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是現如今臨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2]。雖然PCI 效果顯著,但受損的心肌細胞不能有效再生,術后患者會出現疾病復發或發生并發癥的風險[3,4]。通過國內外大量文獻發現,心臟康復治療對于心臟PCI 術后患者具有穩固易損斑塊、降低冠心病危險因素等優勢,為此本院對心臟PCI 術后行康復治療進行觀察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4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78 例心臟PCI 術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8 例)和康復組(40 例)。對照組患者男22 例,女16 例;年齡40~76 歲,平均年齡(53.18±8.51)歲;合并糖尿病17 例,合并高血壓21 例,合并高血脂34 例;血管病變情況:單支17 例,雙支18 例,三支5 例。康復組患者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2~78 歲,平均年齡(52.95±10.36)歲;合并糖尿病15 例,合并高血壓25 例,合并高血脂36 例;血管病變情況:單支19 例,雙支16 例,三支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并且為首次行PCI 治療;②均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③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肝、腎功能性疾病;②伴有惡性腫瘤或慢性肺病者;③患有精神類疾病或溝通障礙者;④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起搏器植入或心臟移植等手術者。本次研究均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并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術后進行常規治療,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指導患者應用常規降脂藥物與抗血小板藥物,對患者術后活動進行規劃,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低鹽、低脂的清淡飲食。康復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康復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評估,制定合理的康復計劃,具體方案如下。①術后1~2 d 指導患者床旁坐姿并可獨立完成二便,活動時間為20 min,1~2 次/d;術后3~7 d 指導患者下床走動,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2 次/d,步行50~150 m/次。此階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手術耐受力與機體心肺功能儲備,加快運動能力與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②術后第2 周,指導患者進行戶外運動,如慢跑、快走以及有氧操等,訓練3~4 次/周,運動時間為30~60 min/次,此階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形成運動習慣和健康生活習慣,降低危險因素,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再發的可能性。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 對患者進行3 個月的隨訪觀察,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狀態、軀體功能及社會功能4 個方面,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3.2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 主要包括LVEF、LVEDD 及CO。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康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LVEF、LVEDD 及CO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康復組LVEDD 明顯小于對照組,LVEF、CO 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冠心病是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隨著人們飲食結構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且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所以該病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5,6]。PCI 是通過介入方式使閉塞的冠狀動脈暢通,其優勢為風險較低、治療時間較短及起效快[7,8]。冠心病的康復治療需在保證患者獲得最佳精神與體力的前提下,使患者恢復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可以自主生活。為此通過合理的運動(時間、強度、頻率)提高康復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是目前臨床上重點關注的問題[9,10]。通過本次研究發現,治療后,康復組LVEDD 明顯小于對照組,LVEF、CO 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PCI 術后進行康復治療有利于促進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恢復,其原因為康復治療可以促進患者心臟側支循環的建立,同時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脂也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血栓形成的幾率,促進心肌血供,為此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通過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調查發現,治療后,康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合理的康復訓練治療可有效提高肺容量,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其中主要原因為通過康復治療可以調節患者的血管張力,減弱肌肉活動同時使周圍血管緊張度降低,這樣可以改善大動脈順應性,繼而解除微血管痙攣使血壓降低,對患者的運動耐力起到促進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1,12]。
綜上所述,心臟PCI 術后患者應用康復治療可以改善心功能指標,提高生活質量,適宜在臨床中應用。但本次研究只對患者隨訪追蹤3 個月,未對患者的主觀感受及遠期效果進行監測,為此今后將對上述指標進行更加全面地、科學地評價心臟康復治療對患者預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