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十四五”對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做出明確部署要求,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從目標引領,組織推進、措施保障等方面予以大力推進。
明確目標。江蘇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促進新型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全省總體及不同地區的具體目標,即到2025年底,全省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低于30萬元的村基本消除,蘇南、蘇中、蘇北集體經營性收入分別超過200萬、100萬、50萬的村占比均超過50%。實現全省農村集體資產權屬關系全面明晰,資產財務管理更加規范,經營發展機制更加完善,集體經濟組織的持續發展能力、內部治理能力和服務成員能力顯著提升,新型集體經濟發展邁出新步伐,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取得新成效,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開創新局面的總體目標。
創新路徑。江蘇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實施意見》,要求新階段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不僅要拓寬路徑,做強“集體”,更要注重帶富,帶動“個體”、帶動群眾,真正將集體所有制的體制優勢發揮出來,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具體來說,要做到四個“新”:一是聚焦新目標,把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作為新型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著力構建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民增收的長效聯結機制。二是聚焦新路徑,一手抓“鞏固提升”,一手抓“路徑拓展”,培植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集體經濟實現轉型升級。三是聚焦新機制,推動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專業合作社、工商企業等各類主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跨地區跨產業的聯合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四是聚焦新政策,破解集體經濟發展“缺人才”問題,優化集體經濟發展環境。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四條新路徑、三個新動能和四項新機制。四條新路徑:一是大力發展融合經濟,一方面鼓勵村集體牽頭組建混合所有制經營實體,另一方面積極開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積極發展綠色經濟,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工業等項目。三是加快發展服務經濟,提供生產、工程項目、物業等服務。四是創新發展飛地經濟,打破地域界限實現共同發展。三個新動能: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村“三變”改革,釋放改革發展動能;推廣宿遷、鹽城等地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經驗,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等進一步激活閑置資產增收潛能;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干事創業,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并在一定條件內享受集體成員待遇,創新人才引領動能。四項新機制:鼓勵村村“抱團”機制,實現“強強聯合”或者“強弱聯合”;深化村企合作機制,繼續深化“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支持集體經濟組織與城市工商資本等聯合投資、聯合經營等;探索村社融合機制,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創辦生產類、服務類、資源類等各類合作社;規范法人治理機制,規范組織內部管理,建立健全集體收益分配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