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向下游客戶提供商品或勞務時,為擴大銷售額或建立供銷關系而開展的賒銷活動中應收取的款項[1]。
現代企業的日常經營過程中,信用銷售已成為一種常見形式。由此,應收賬款(Receivables)應運而生,且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作為流動資產而存在。相較于其他資產,其具有獨有的特征。
雖然應收賬款作為資產而存在,但其產生的活動基礎是賒銷活動,雖然已經確認了收入,但資金流并沒有進入企業,完全依賴于債務人的誠信[2]。若債務人發生經營危機,無法支付應收款項,則會給企業帶來壞賬風險,造成經濟損失。
企業在賒銷活動中與下游客戶約定了支付貨款的期限,并給予一定的折扣,如現金折扣等。在折扣期限內,欠款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通常會主動支付款項,但在折扣期限外,則不會主動支付貨款,這就要求債權企業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雇用專業團隊進行法律訴訟等,而這勢必會產生大量的成本,導致企業在應收賬款的回收過程中容易出現經濟損失。
應收賬款產生的基礎為供銷雙方發生經營活動,而在交易發生時間與資金回收時間之間存在時間間隔,這一時間間隔或長或短,企業要如期收回貨款,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催收等。由此,就會導致債權企業有大量的應收賬款停留于資產負債表中,無法實現資金的回收與有效利用,導致企業流動資金被大量占用[3]。長此以往,會產生大量的逾期賬款,影響企業的資金流通速度,并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
科大訊飛是一家高科技企業,成立于1999年,主要從事語音信息服務、人工智能研究、軟件芯片開發等。該公司總部注冊于中國合肥,經營口號為“讓世界聆聽我們的聲音”,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002230。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獲得了“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等一系列獎項,且在多個行業領域布局智能產品與服務,例如智能醫療、智能教育、智能司法、ToB+ToC雙輪驅動等。2022年,科大訊飛成為冬奧會與殘奧會官方指定的語音轉換產品獨家供應商。本文對其歷年發布的財務報表展開分析(見表1),梳理其應收賬款的管理情況。
表1 2018—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應收賬款等各科目數據
從表1可見,科大訊飛公司的應收賬款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2018年為33.89億元,2021年為74.86億元,僅4年時間便增長了1.21倍。從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來看,科大訊飛公司積極采取措施,在2021年有效降低了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34.2天。
根據分析結果,進一步對應收賬款所占流動資產、總資產的比例進行分析(見圖1)。
圖1 科大訊飛公司2018—2021年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總資產比例
從2018—2021年應收賬款占比趨勢圖可見,科大訊飛公司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比例呈現小幅下降的趨勢,2018年為43.66%,2021年下降至39.40%;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例呈現平穩態勢,2018年為22.15%,2021年為23.85%。
整體可見,科大訊飛公司在應收賬款管理過程中,應收賬款的絕對值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而從流動資產、總資產占比來看,相對值呈現出較為平穩的態勢,即隨著公司業務發展、資產規模不斷擴大,應收賬款的數量呈現出同步上升的態勢。不過從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來看,雖然已有所下降,但整體周轉天數較多。
科大訊飛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在提供語音轉換服務、智能服務等方面,更多地聚焦于服務。科大訊飛公司在經營中產生的存貨相對較少,應收賬款金額持續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擴大銷售。本文進一步對其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
對科大訊飛公司連續4年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可見,該企業的應收賬款規模呈現出持續、逐年增長的態勢,雖然企業的流動資產、總資產也呈現出同步增長的態勢,但這依舊說明應收賬款管理不善,應收賬款金額較大,長此以往,會導致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大量資金被占用,無法有效提升經營效率。同時,由于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較多,賬齡期拉長,很多資金被客戶長期占用,導致科大訊飛公司內部資金的周轉使用率較低,對該企業擴大經營生產等造成一定的阻礙。對應收賬款的明細進行進一步分析發現,部分客戶長期占用資金,且公司對個別客戶的依賴性較強,應收賬款較為集中,可能會對企業的經營造成隱患,也增加了企業應收賬款回收的難度。
科大訊飛公司在經營與發展中,非常重視科研和市場拓展工作,不斷推出新產品與服務,將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結合,然而,其在客戶信用管理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公司的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多部門交叉合作的情況,但沒有明確相應職能,導致管理過程中存在“真空地帶”。例如,就業務單元而言,開拓業務是為了完成部門的銷售業績,在客戶資料收集過程中存在資料不完整、不完善的問題,甚至人為降低客戶信用銷售條件,且業務部門在完成銷售后沒有及時跟進應收賬款的管理工作,而是交由財務部負責跟進催收。然而,財務部門在實施應收賬款管理的過程中,又僅僅停留于賬面數據的核對、賬齡的分析等,未及時跟進調查客戶的經營狀況、盈利能力、還款意愿等,沒有直接參與到應收賬款的管理中,導致應收賬款的催收工作處于“一片空白”。由此可見,當前科大訊飛公司在實施應收賬款管理的過程中,未建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且各部門之間的權責不明確。例如,業務單元在經營中為了提升銷售額,可能會采取相對寬松的信用政策,但后期未對應收賬款進行過程跟蹤與管理,未及時了解客戶的經營情況,所以易出現客戶違約情況,難以及時支付貨款,甚至故意逃避責任,給企業的經營造成損失。
企業在信用銷售活動中,應結合不同的客戶群體構建信用銷售管理制度,加強對市場的調研,尤其是對賒銷客戶群體資信的調查,并建立相應的檔案,進行動態更新,包括客戶經營規模、客戶信用情況、客戶盈利能力、客戶盈利模式等。然而,科大訊飛公司未對客戶的相應信息進行深入的調查,導致信用等級劃分缺乏科學性,在賒銷活動中雖然進行了一定的賒銷金額劃分,但缺乏資料調研的基礎,導致后續的信用等級分類等形同虛設、流于形式。另外,從科大訊飛公司的客戶信用管理現狀可見,其沒有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導致信用評價隨意性較大。例如,業務部門的銷售人員為了提升銷售業績,往往會人為調整客戶的信用等級,缺乏專業人員的參與,導致信用銷售條件過于寬松。此外,銷售人員在與客戶接觸的過程中,沒有對以往的銷售信息進行分析,無論是新客戶還是老客戶,都只是簡單地進行溝通了解,便據此作出其是否適合信用銷售的判斷。這充分說明該企業缺乏對客戶信用的管理,導致應收賬款數量持續增加,甚至還會給后續的賬款回收帶來隱患。
結合科大訊飛公司應收賬款規模較大的特征,在實施應收賬款管理的過程中,必須明確各部門的職能,避免管理混亂的情況發生。一是設立信用管理部,全方位地修訂信用銷售制度,多維度收集客戶信息,從而對客戶的等級進行科學的劃分。二是業務部門必須嚴格執行公司的信用銷售制度,動態收集客戶信息并及時進行更新,結合客戶等級劃分開展相應的賒銷活動,增強責任意識。銷售人員在開展賒銷活動時,要對所簽訂的應收賬款進行后續的持續跟蹤,及時開展催收工作,一旦出現壞賬損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4]。三是財務部門應對應收賬款進行動態監控,開展賬齡分析、款項對賬等,并將其反饋至業務部門。四是針對需要進行法律訴訟的應收賬款,由業務部門直接與法務部門聯系,共同收集資料,開展催收活動。整體而言,在應收賬款管理中,公司內部的各職能部門要通力協作、形成合力,明確職責、調動工作熱情,共同推進應收賬款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質量,確保企業資金的有序回收[4]。
科大訊飛公司必須結合自身經營實際、行業特征等,構建完善的信用銷售制度,從而提升應收賬款的管理質量。一方面,企業要多維度收集客戶的信息資料,了解客戶的資信水平、經營實力、信用等,進行綜合考量,劃分等級并制定不同金額的賒銷政策[5]。另一方面,在評價客戶信用等級的過程中,要結合公司經營實際,構建相應的評價體系,對賒銷企業進行全方位的調研。例如,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評價,為信用等級的評定提供科學依據,全面提升公司應收賬款的管理效率。在信用銷售活動中,要結合客戶與企業的合作關系,靈活運用信用銷售制度,既要實現業務拓展的目的,又要保證公司資金安全。一些老客戶已與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能夠正常支付款項,因此可以考慮適度提高老客戶的信用等級,從而為老客戶制定適合雙方進一步合作的信用政策。在審批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內部管理流程,層層審批,為了縮短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應按照銷售金額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審批流程。
科大訊飛公司的應收賬款數量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正常運營。基于此,應結合應收賬款數量大、復雜的特點,制定差異化的催收策略,從而展開對客戶的動態跟蹤,提升應收賬款回收效率[5]。例如,在信用銷售活動中,設置一定的折扣期限,促使債務人員為了節省成本而提前支付款項。與此同時,業務部門需結合欠款金額、逾期時間等,及時采用電話催收、與對方負責人面談的方式進行應收賬款回收。若逾期時間已超過6個月,則可以根據金額的大小,由法務部采取委托上門催收、協商貨物抵押甚至法律訴訟等措施,及時回收資金。除此之外,在推進應收賬款管理的過程中,相關制度體系要及時跟進,例如績效考核、獎懲機制的建設,從而使銷售人員規范執行信用銷售制度。
現代企業經營活動中,應收賬款管理已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如何有效結合企業經營實際實施應收賬款管理,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問題。持續優化應收賬款管理,有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科大訊飛是一家高科技企業,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重視產品研發與市場拓展,但對應收賬款管理工作的重視不足,缺乏科學性。基于此,本文深入公司開展實地調研,結合年報數據分析公司應收賬款管理情況,深度剖析了其在實施應收賬款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優化信用管理制度、加強應收賬款催收等。通過這些措施,希望能夠幫助該企業有序提升應收賬款管理效率,提高資金使用與周轉率,促進企業有序穩定運營、培育核心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