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永剛,男,教授,理學博士,吉林大學考古學博士后, 現任赤峰學院歷史文化學院院長, 紅山文化研究院院長,紅山文化研究基地(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紅山文化與中華早期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中華早期文明課題機制創新平臺(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主任,紅山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內蒙古自治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主任,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專家,教育部文物保護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赤峰市第八屆黨代會黨代表,紅山區政協委員,中國考古學會植物考古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 人才”第一層次、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青年創新人才第一層次、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青年科技英才”領軍人才、赤峰市“玉龍英才”,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教壇新秀、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首屆青年創新人才。主要從事科技考古、東北地區史前至青銅時代考古學研究。
●教學科研成果
孫永剛博士目前承擔考古學理論與方法、植物考古學專題、紅山文化十二講等課程教學任務。 參加工作以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 項、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1 項、特別資助項目2 項、內蒙古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2 項、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 項、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1 項,參與國家、自治區各級各類項目10 余項。 發表或出版歷史學、考古學等研究論文、論著50 余篇部,論文、論著多次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赤峰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 在植物考古學、中國東北地區先秦考古學教學與研究領域,成果豐碩,填補了內蒙古地區植物考古學研究空白,同時研究成果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在植物考古學方法與理論層面有所創新,對考古學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在科研成果與農耕文化保護與傳承、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做出積極貢獻,取得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
先后指導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研究生19 名, 其中2015 級碩士研究生劉曉辰撰寫的碩士論文 《沈陽石臺子山城及相關問題研究》入選2019年度內蒙古自治區優秀碩士論文;2016 級碩士研究生常經宇撰寫的論文《黃河流域早期小麥傳播的推動力考察》 入選第七屆發現中國李濟考古學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