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建明 北方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冀方 張宣洪 胡欽樂 山東非金屬材料研究所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人工智能(AI)、云計算等新興科技的發展加速了對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沖擊,內控管理體系不健全、業財信息不對稱等諸多問題逐步顯現,造成業務端與財務端數據分離,核心管理層缺乏對業務鏈全流程管控,因此如何利用新興技術手段促進業財創新管理成為企業面臨的重要議題。
對標世界一流企業,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和嚴峻,為進一步有效控制運營成本和經營風險,提升企業核心管理能力,以“強基、賦能、融合”遞進提升路徑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統籌價值戰略、組織流程、管理架構等維度建立體系化、矩陣式高效工作網絡,創新財務監管方法,大力推進以數字化為核心的財務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財務集約化管理,不斷增強財務對業務的綜合把控力,深化業財數據采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積極適應智能化、共享化財務模型轉型升級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
強化數字信息共享,是創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通過財政、金融、稅收等多種政策措施,鼓勵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大對原始創新和自主攻關的投入。“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門設置“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章節,并對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營造良好數字生態作出明確部署。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持續拓展數字驅動經營管理廣度、深度和精度的業財“共享管理”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推進業財深度融合是推動精益財務管理轉型的需要。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管理水平的效果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為適應形勢變化,財務管理更應注重“為效益而思、為價值而想、為生存而搏、為發展而謀”的管理理念,以新戰略引領新目標、新技術踐行新理念,促使核算型財務向管控型財務、戰略型財務、價值型財務進階。以精益管理賦予發展使命、聚焦管理價值、提升地位作用是財務管理轉型的需要。
為推動科研院所高質量創新發展,以“動態監管、協同管理、高效決策”為思路,以價值創造提升風控實效為核心,從預算管理、強化組織、注重監測、優化流程、數據挖掘、多維評估等角度建立以財務管理模式與信息化系統雙支撐的綜合信息化集成管控體系。
其核心首先是將原有單一要素管理模式向多要素集成管理轉型升級,將財務管理融入業務活動,業務活動實時反映價值流轉,信息高度集中,數據實時共享。其次,在強調各流程精細化管控的同時,注重各業務版塊間的匹配度和一致性,以多維協同的信息化手段打破“部門墻”,形成順向支撐、逆向反饋,以數據賦能決策實現財務數據聯動業務數據分析。此外,以“共享管理”為理念逐步形成以預算為引領、資金為主線、風險內控為保障的業財一體化價值創造體系。
夯實主業發展,強化制度保障。為確保業財價值創造體系取得實效,把財務體系建設作為夯實經營基礎和優化業財管理的最佳途徑和有力支撐,基于頂層制度體系框架開展基礎優化,以“精簡、高效、務實”為原則,按照“崗崗有標準、職責無缺項、管理無漏洞”的總體要求,對標一流企業,搭建覆蓋全業務領域的財務規章制度體系框架,堅持內控在前、制度先行,清理制度盲區,彌補制度空白,以體系創新提升管理效能,全面推動科研院所規章制度體系建設及流程優化。通過規范化管理持續提升和完善財務風險防范體系,為聚焦主業戰略實施,提升業財價值管理提供規范的制度保障。
強化組織、抓住關鍵,以多元化管理全面提升戰略型預算管控落地落實。優化細化關鍵預算指標,通過預算安排優化成本費用結構及產業布局,將預算管理延伸到費用發生的前沿,同時利用分級管理與協調聯動的一體化組織保障體系,搭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工作網絡,強化預算執行過程監督。以邊界和標準控制為重點,全面促進預算管理“從無到有”,做實成本管控;“從有到全”,夯實業務基礎;“從全到精”,細化預算指標。切實做到制度管控到位,責任落實到位,風險識別到位,以預算管理導向性作用實現數字化時代的價值重塑,以重點突破帶動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升,促進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的戰略型預算管控落地落實。
強化信息化建設,打破數據邊界,實現業財數據交互共享。以業務鏈、資產價值鏈、信息鏈的融合貫通協同管理為先導,將財務管理與供應鏈管理串聯共享,從人員、貨物、信息等多個維度提升倉儲管理能力,細化大宗物資的供應鏈財務服務顆粒度。通過大量數據的關聯度分析,完成多元化數據深度挖掘,以點帶面實現業務交叉驗證,強化風險管控。其管理內涵在于,將“業務管理”與“業務運行”深度賦能,持續擴展供應鏈服務與財務管理深度融合,探索供應鏈數據分析應用經濟價值,建立資源豐富的業財數據資源池,強化數據資源聚合效應,消除物料出入庫、成本核算等信息孤島問題,深度挖掘業財數據的捕捉力、洞察力和決策力,促進資源數據的統一管理和應用,實現業財資源看得清、調得動,配置最優的目的。
建立財金“四位一體”保障體系,推動資金管理規范化。資金管理是構建財務“共享管理”、深化業財融合管控體系中非核心的部分,其重點是實現年度資金收支計劃管理,資金集中統一調配,明確資金審批權限,以年度經營計劃為基礎擬定詳細的月度資金使用計劃,統籌資金需求、內部資源保障與風險防控要求,以穩中求進的工作思路建立“點、線、面、體”四位一體的財金資源管控體系。
其中,“點”是指資金管控的風險點,對于經營管理風險點需要預見性地制定控制機制和措施;“線”是指資金管理的兩道線,即“最低資金安全線”和“最佳資金持有量”;“面”是指資金管理如何與業務面和戰略面形成協同;“體”是指形成立體化的財金資源管控體系。
通過集約化管理實現對核心資源的統一配置和集中運作,及時、全面、準確掌握月度資金動態,合理調整調撥閑散資金,最終實現對貨幣資金的整體監管與合理調度,強化資金管理的主動性、計劃性及前瞻性。
堅持人才強企,構建人才培養與賦能新模式。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采取崗位實踐鍛煉、網絡平臺學習等方式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嚴明獎懲措施、搞好壓力傳導,用特色企業文化凝聚人心、強根塑魂、激發正能量;聚焦骨干引領,以賽促學,以學致用,引導財務人員內修心態,外修情商,著眼提升財務人員的凝聚力、影響力和領導力,為企業持續穩步高質量發展夯實堅實的人才保障基礎。
通過業財融合的財務“共享管理”體系對企業運營工作形成有效監督和動態管控,圍繞“生財有道、用財有效、管財有法、節財有方”的管理方針,科研院所在完善管理制度、優化預算管理、夯實成本管控及健全資金管理方面深耕細作,強化事前引導、過程管控等機制,杜絕運營管理中的“出血點”和“發熱點”。深化科研資源統籌管理,以信息技術助推打造業財管控數字化感知及網絡化傳輸,集聚協同創新合力,全面落實內控和資金雙管控要求。業財價值創造體系的良好運行,在應對低迷的經濟形勢和突破發展瓶頸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為精細化、實效化的成本價值管理探索出一條新思路和新途徑,為全面提升科研院所高質量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