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毅
山環水抱,鄉村秀美。因卞和得玉而出名的襄陽市保康縣,掩映在靈山秀水中。如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江山重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山重工研究院)駐村工作隊將詩和遠方書寫在美麗的山水之間,努力將鄉村振興的美景描繪得越來越亮麗,讓黨旗越來越鮮艷。
保康縣寺坪鎮瓦房灘村地處荊山腹地,南河兩岸八山一水一分田,山高坡陡河谷深,折射著自然地理條件先天不足帶來的發展之困。接到幫扶任務后,江山重工研究院黨委認真分析研判,選優配強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1名、隊員2名,并組織人力資源部、工會等業務干部組成編外幫扶工作隊,從資金、規劃多方面為鄉村振興“新的改變”提供支持。駐村工作隊住農家屋、吃柴火飯,在鄉村的沃土上與村民拉家常、向村民講政策、為村民辦實事,一身“兵工藍”成為百姓眼中的“熟面孔”,渴望富裕的目標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破解之道,就是利用鄉村振興政策,書寫新版“山水經”、傳誦“廉政經”、唱響“致富經”。

▲ 組織黨員現場聽老兵講國防故事,并進行“愛心消費”助力鄉村振興
駐村工作隊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協助村黨組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首先,嚴肅黨組織換屆紀律,穩步籌備和順利完成村級黨組織換屆。工作隊重點了解村情民意和黨員干部群眾思想動態,協助村黨組織做足后備人才儲備,確保村兩委領導班子“有人選、選得出、干得好、留得下、出成績”。其次,按照統一部署,協助村黨組織積極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扎實有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使黨員干部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第三,協助村兩委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即先建好基礎農田,再帶動村集體產業,逐步形成生態健康發展產業帶,讓黨的政策紅利落地生根。
駐村工作隊結合村情,積極利用國家及縣、鎮相關配套政策,抓牢特色培育,激活內生動力。培養各類創業致富帶頭人,以養殖、竹加工、小食品制作、土蜂蜜等家庭產業為特色,形成多個小型加工作坊,引導當地就業,提高村民收入。推進小花園、小廣場、農家樂、衛生院建設。修建水利設施,實施道路硬化,分類回收垃圾,守護一方山水,使山村更換新顏,綠色美、生態美讓小山村迸發出了大能量。
扶貧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黨支部將教育陣地延伸到田間地頭,積極宣傳黨的政策,開展村脫貧戶走訪慰問活動,對“兩不愁三保障”情況進行全面檢視,保障脫貧人口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衛生,鞏固提升情況達到100%。駐村工作隊嚴格執行“五天四夜”駐村工作制度,工作隊成員上山下鄉、翻山越嶺走訪農戶,通過進家入戶方式廣泛宣傳政策、凝聚人心、溫暖民心,共同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幸福感、獲得感。“種藥材,養豬羊,野生動物和林下資源都得到保護,生態保護好了,以后無公害、綠色環保就值錢”。在每次的討論學習中,駐村工作隊成員都要和村民們面對面地交流,向大家描繪山村光明的前景。思想的統一,保證了行動的效果。小山村找到了致富的“金鑰匙”,破解了自然資源密碼。

▲ 組織村民進行金銀花采摘
與此同時,黨支部注重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立保康云清種植專業合作社,分散的土地變成了“土地銀行”;在貧脊的土地上建設高山茶園、金銀花種植園,并成為村民就近務工增收的“聚寶盆”。駐村工作隊還積極推廣“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土地集中后統一流向村集體合作社,實現規模種植;農戶參加集體勞動,在帶動村民發展農業主導產業的同時,增量收益作為集體經濟收入,推動農民共同富裕。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村兩委堅持防疫、生產兩不誤,乘著復工復產的浪潮,帶領村民利用山坡崗地完成林下種植金銀花150畝,更新了160畝新茶園,如今正枝繁葉茂。截至2022年上半年,瓦房灘村脫貧戶人均收入與上年同比增加 12%,村集體經濟收入與上年同比增加15%。
山好水好人更好,好風好景好“錢”景。駐村工作隊在江山重工研究院黨委、保康縣寺坪鎮黨委的大力支持下,結合山區聯片發展的思路,積極聯合瓦房灘、庹家坪、崗子3個村,進一步開發“星火庹家,紅色寺坪”紅色教育基地資源,針對性開發“把一切獻給黨”紅色基因研學項目,積極推行“主題黨日+美麗鄉村”紅色教育模式,現已開發出“老兵講黨課”“美麗鄉村體驗”等活動路線和形式。游客來村感悟紅色記憶、品嘗農家果蔬,村民上山采摘、下山點鈔。駐村工作隊更是信心百倍,結合“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積極策劃“消費幫扶日”等活動,通過中國兵器公益平臺、網上超市對接農家,先后組織動員養蜂專業戶、種菜專業戶、小食品專業戶等6家農戶參與。駐村工作隊拎著產品跑市場、開著車輛當“快遞員”,幫助村民帶貨“變現”。春茶剛采完,又迎來金銀花大豐收,無蟲害、無農藥、生態環境良好的農作物成為“網紅”產品,而且中草藥材價格也高于往年。“不用到城市打工,坐在家里就能賺錢。”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務工增收,村集體經濟也得到發展,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成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我們這兒的綠水青山就真出了金銀!”村民的笑容燦若金銀花!這是綠水青山對美麗鄉村勤勞建設者的豐碩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