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花妮,宋文靜
(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功能檢查科,山東威海 2644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該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心律失常患者的主要類型包括異位性心律失常、竇性心律失常及傳導障礙等,該類心律失常會長時間存在,常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心房顫動、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束支傳導阻滯等癥狀,如果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嚴重則提示患者的臨床預后較差[2]。冠心病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因此,如何及早地對患者進行診斷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臨床檢測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方法較多,常規心電圖檢測為最常用的一種,另外還有超聲心動圖、心電圖負荷試驗、動態心電圖、冠狀動脈CT造影技術等其他檢測方法[3]。其中動態心電圖是一種新型的診斷方式,相對于常規心電圖具有獨特的優勢。為尋找更為科學合理的臨床診斷方式以確保診斷結果的準確性,本研究分別采用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進行鑒別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收治的90例CHD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齡41~59歲,平均年齡(49.63±6.78)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6±3.02)年;合并基礎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33例,合并高脂血癥36例,合并高血壓21例。本研究經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參照《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2017)》[4]中CHD的診斷標準;常規心電圖:同一導聯中的T波<1/10 R波,ST段下移水平>0.05 mV。心律失常:借助患者的疾病發作起止時間、臨床癥狀、心率、節律、持續特點以及心電圖檢查情況均可明確診斷。納入標準:①病歷資料完整;②未見合并相關器質性病變;③溝通、交流無障礙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心臟病造成的心律失常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常規心電圖檢查。指導患者取平臥位,使患者保持全身放松狀態,同時進行常規12導聯連續描記,設定心電記錄的紙速為25 mm/s,保證基線平穩,排除相關的干擾因素,保持圖像清晰。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使用動態監測系統對患者進行全天24 h監測,可進一步模擬Ⅱ導聯與V1、V5展開有效的導聯工作,使用12通道心電信號持續記錄24 h數據,隨后將最終信息數據借助人工處理進行矯正、回放。心律失常評判標準:將等電位基線作為標準,若顯示ST段下降,下降幅度均大于0.1 mV,時間需控制在>1 ms,2次心肌缺血間隔時間均>1 ms,ST段提示J點后80 ms,即顯示為心律失常[5]。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陽性檢出率。陽性檢測率=陽性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種檢查方式心律失常檢測結果。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陣室上速及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期前收縮、成對房性期前收縮、單發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期前收縮單發等,記錄相關數據。③分析兩種檢查方式診斷心律失常的一致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查方式的陽性檢出率比較 動態心電圖的陽性檢出率高于常規心電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的陽性檢出率比較 [例(%)]
2.2 兩種檢查方式心律失常檢測結果比較 動態心電圖的心律失常檢測結果高于常規心電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式心律失常檢測結果比較 [例(%)]
2.3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心律失常的一致性分析 經一致性分析,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判斷心律失常具有較好的一致性(P<0.05),見表3。

表3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心律失常的一致性分析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多見于冠狀動脈循環功能發生器質性病變或明顯異常情況,以上兩種情況均可使冠狀動脈血流供應和心肌血液需求失衡,造成患者多種類型心律失常的發生[6]。冠狀動脈型心臟病可歸屬于心臟病類型,在臨床較為常見,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血供不能滿足患者機體需求,進而使得患者心肌功能發生器質性病變,同時還會出現心肌功能障礙,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最終使患者發生心肌梗死。針對部分特定的情況或出現的短暫性心律失常現象,采用常規心電圖檢查容易發生誤診與漏診現象;若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測則可準確診斷出患者發生短暫性心律失常的具體原因及情況,掌握心律失常的病灶情況與影響因素,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7]。目前,臨床動態心電圖的檢出率更高,診斷效果佳[8]。
本研究結果顯示,動態心電圖的陽性檢測率比常規心電圖高,提示CHD心律失常患者行動態心電圖檢測具有顯著的優勢性。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動態心電圖的心律失常檢測結果比常規心電圖高,動態心電圖敏感度、特異度高于常規心電圖。分析原因,患者在日常的生活活動中,動態心電圖可對其開展長期而有效的心電記錄,連續24 h均不間斷展開相關工作,患者可在進餐、工作、運動、學習及睡眠不同狀態下對心電圖進行完整記錄,常規心電圖不能對心電相關數據進行詳細的記錄。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測心律失常可及時發現患者的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等情況,準確記錄相關臨床癥狀的出現時間與分布狀態,明確是否出現心肌缺血[9]。借助動態心電圖檢測冠心病患者可長時間記錄其心電信號,與常規心電圖對比優勢顯著,能夠記錄心電波形情況。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率變化均會在特定時間出現,采用常規心電圖不能夠發現,只有開展長期動態心電圖檢測才可發現患者隱藏的心律問題。另外,動態心電圖可清楚檢測安靜及運動狀態下的心電圖,將心電圖數據結果長時間連續記錄,進一步確定患者心臟,與常規心電圖比較,可明確患者出現頭暈、心悸、昏厥與心律失常等癥狀的原因[10]。對于冠心病不連續性伴有短暫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測可最大程度上提升準確率[11]。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測可及時發現患者的冠脈血管狹窄問題,在患者靜息狀態下可準確檢查血流供給情況。但是常規心電圖檢測查出患者有急性心肌缺血性梗死時,大部分病情嚴重,因此延誤最佳治療時機,使得臨床效果差。另外,短暫出現心律失常的患者不能使用常規心電圖檢測進行診斷,使用動態心電圖檢測診斷率較高[12]。
綜上,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可顯著提升其檢測陽性率、心律失常檢測結果、敏感度、特異度等,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建議臨床積極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