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宏華,陸林生,邱 新,潘 潔
(信宜市人民醫院西藥房,廣東信宜 535200)
門診藥房是醫院主要的綜合性科室之一,其運行狀態可體現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故門診藥房的管理十分重要,臨床常規的管理主要包括護理、醫療和藥學3個方面。管理質量的提升對于藥學科室而言,可規范藥品管理流程,提升藥劑師藥品分配、管理等方面的操作技能,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增強科室團結精神和凝聚力,創造醫院服務品牌;對于患者而言,可確保用藥質量,提供用藥支持,保證患者及時獲取合適的藥物治療,促進康復;對于藥劑師個人而言,可規范藥品的管理流程,提高個人對賬物相符要求的敏感性,整體綜合素質得到提升[1-2]。常規藥品管理常因未嚴格按照管理流程實施、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使得臨床出現藥房賬物不符等現象。近年來,計劃-執行-檢查-行動(PDCA)循環管理在其他領域發揮了較為重要的作用,使得管理更加科學、管理質量大幅提升,PDCA應用于門診藥房管理可發揮更為有效的作用[3]。因此,本研究探討PDCA循環管理應用于門診藥房的臨床藥品管理對于藥房管理質量、患者取藥等候時間及藥品批號管理失誤率等方面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信宜市人民醫院門診藥房行常規管理的資料作為對照組,另選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院內行PDCA循環管理的資料作為觀察組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組藥劑師中男性10名,女性12名;年齡27~43歲,平均年齡(34.42±5.23)歲;工作時間5~20年,平均工作時間(10.17±3.16)年;職稱:初級7名,中級15名。觀察組藥劑師中男性9名,女性13名;年齡27~45歲,平均年齡(34.45±5.25)歲;工作時間5~21年,平均工作時間(10.17±3.16)年;職稱:初級8名,中級14名。本研究經信宜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均于信宜市人民醫院門診藥房工作者;②無調崗、離職可能者等。排除標準:①依從性較差不服從管理者;②既往涉及醫患糾紛相關事件者等。
1.2 管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藥劑師常規的相關管理知識培訓,對藥物的使用登記等嚴格按照常規的要求進行執行。觀察組采取PDCA循環管理,具體如下:①對門診藥房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合理科學的分配,將藥房內部的布局進行調整,升級藥品配備處及發藥前臺的設施,對于往期科室的藥物使用、管理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隨后根據具體的問題制定更為有效的規避措施。針對科室節余藥品和患者已退的藥品未能及時入庫的,與科室進行溝通,設定專門的藥房區域接收病區退藥,于固定班次對針劑進行質檢并上架,固定專人對口服藥進行質檢并上架,另需在統一的時間進行退藥處理,為藥房退藥質量的質檢提供更為便利的調節并保證藥物可及時入庫;對于患者未取藥的問題,安排固定班次人員每天上午對前1 天未取藥處方進行查詢是否已交費、是否已退藥,若已收費且未退藥的需電話告知患者到藥房取藥,安排固定班次人員每周日整理前一周未取藥的情況,記錄未取藥明細,待盤點時能及時掌握帳物相符情況,同時,將未取藥處方按科室類別分類整理匯總,及時反饋開方醫生,保證患者及時取藥。②加強藥劑師專業知識的培訓,于每月邀請藥學專家開展講座等,對藥劑師進行專業化培訓,加強藥劑師藥品管理的專業性,降低藥品處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并制定專門的預案,同時加強精神類藥品等的管理制度,增強藥劑師的風險應對能力。③于每月按時定期對藥品進行檢查等,保證藥品管理流程的正常實施,保障安全用藥,減少安全隱患,同時,由專職信息管理人員對藥品信息系統進行維護,及時對藥品的信息進行更新統計,進而促進對于藥品的科學管理,提升藥品的周轉率,減少藥品滯銷的情況。兩組管理方式施行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管理方式藥房管理質量評分。采用自制藥房管理質量評分對兩組藥劑師的藥物保存方法、藥房環境管理、藥物分類放置、工作舒適度各項評分進行評價并比較,各項總分均為20分,分值越高表明藥房管理質量越高,量表Cronbach’s α=0.86,重測效度為0.83。②比較兩組藥品批號管理失誤率、藥品庫存量、缺藥次數。其中藥品庫存量以藥品庫存的周轉天數進行統計。 ③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取藥等候時間及藥品發藥差錯率。滿意度由廣州勵揚泰醫療有限公司進行的第3方滿意度調查[4]結果進行評價,對所有患者(問卷發放200份)進行問卷調查,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越滿意,90~10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70分為不滿意。④比較兩組管理方式存在的問題。包括調配差錯、盤點錯誤、藥品破損、科室基數領扣藥錯誤、科室退藥、領藥賬物不符、患者未取藥、不明原因賬物不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管理方式藥房管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藥物保存方法、藥房環境管理、藥物分類放置、工作舒適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管理方式藥房管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管理方式藥房管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 例數 藥物保存方法 藥房環境管理 藥物分類放置 工作舒適度觀察組 22 18.59±1.23 18.50±1.17 18.22±1.53 17.54±2.24對照組 22 12.91±3.74 11.86±2.42 13.18±4.02 13.86±3.62 t值 6.767 11.586 5.496 4.08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藥品批號管理失誤率、藥品庫存量、缺藥次數比較 觀察組藥品批號管理失誤率低于對照組,藥品庫存量、缺藥次數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藥品批號管理失誤率、藥品庫存量、缺藥次數比較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取藥等候時間及藥品發藥差錯率比較 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取藥等候時間短于對照組,藥品發藥差錯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取藥等候時間及藥品發藥差錯率比較
2.4 兩組管理方式存在的問題比較 觀察組調配差錯、盤點錯誤、科室退藥、患者未取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藥品破損、科室基數領扣藥錯誤、領藥賬物不符及不明原因賬物不符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管理方式存在的問題比較 [例(%)]
門診藥房作為提供藥品的主要科室,其服務質量對于患者及醫護人員都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常規的管理模式即針對藥品的分類、使用等方面進行簡單的處理,易導致扣藥錯誤、帳物不明、科室退藥處理不當等問題[5]。近年來,伴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患者對醫院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故門診藥房藥品的管理質量也需進一步提升,在滿足患者醫療需求的同時,為醫院樹立更為正面的精神面貌。
PDCA循環管理模式通過采用全面科學的管理模式,首先對往期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而后就具體問題制訂相應的解決方案并監督其實施。此外,對藥劑師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提升藥劑師對藥品管理的能力,并由質檢人員定期對藥品及管理的流程進行檢查并進行專職的信息管理,進而在提升藥劑師管理能力的同時,降低相關不良情況的發生率,提升患者的滿意度[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藥劑師藥物保存方法、藥房環境管理、藥物分類放置、工作舒適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藥品批號管理失誤率低于對照組,藥品庫存量、缺藥次數均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取藥等候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藥品發藥差錯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于門診藥房,可以提升藥房管理質量,降低藥品批號管理失誤率、發藥差錯率,減少藥品庫存量、缺藥次數,提升患者的滿意度,與劉佳等[7]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質檢檢查中存在問題的改善情況是最直接體現藥品管理優良情況的指標,其各項的比率越低,表明管理流程中存在的問題越少,管理更為有效。PDCA循環管理模式通過對門診藥房建立專門的收退藥暫放區,定時進行藥品的入賬、入庫等,有效地解決常規管理出現的問題(科室隨意退回節余藥品,藥房沒有固定區域擺放退藥,接收退藥隨意擺放等,沒有按照科室基數領扣藥規定;對未取藥的患者,沒有告知患者和反饋開方醫生,患者沒有及時取藥和服藥;對科內人員的科室備用藥品管理培訓不到位等)進行改善,進而提升了藥品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等,促進了流程的合理性。此外,在臨床應用的過程中還發現該管理方式能有效地保障用藥質量,對藥劑師的綜合素質、集體榮譽感、科室凝聚力等有一定程度的提升[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調配差錯、盤點錯誤、科室退藥、患者未取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于門診藥房,可以有效改善藥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獲得更為有效的管理效果。
綜上,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于門診藥房,可以提升藥房整體的管理質量,降低藥品批號管理失誤率及發藥差錯率,提升患者的滿意度,縮短患者取藥等候時間,有效改善藥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升管理效果,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