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賓,黃蓓,張佳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吉林長春 130033)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歷史使命和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歷史任務。營造高校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廣大高校政治建設的基本目標和重要內容,也是高校全面從嚴治黨的題中之義。高校的政治生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校整個黨的建設,一所高校政治生態的好與壞,不僅直接影響到廣大師生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熱情,更間接地制約著一所學校的文化發展方向。
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形形色色問題,甚至在某些不良社會習氣的影響下,象牙塔的政治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一方面體現在一些高校黨的各級組織沒有高標準、嚴要求執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有的高校民主集中制落實不嚴格、不徹底,在處理涉及學校“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項過程中組織程序混亂,缺乏制度的剛性約束,大搞“家長制、一言堂”,領導拍板直接決策;有的高校領導為規避決策風險,怕承擔責任,民主集中制走形式、走過場,不作為、慢作為,推卸責任。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沒有形成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重感情多過講原則,有的高校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大量存在;有的高校不能突出政治標準選人用人,大搞山頭主義、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影響惡劣[1]。與此同時,一些高校監督體系還不健全,制度落實不嚴肅不徹底,紀檢干部能力水平欠缺,探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規范性自覺性不夠,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失之松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奮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廣大高校使命在肩,責任重大。高校的政治生態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校黨的建設,廣大高校要認真處理好黨的建設與教育事業發展之間的深層邏輯關系,聚焦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不斷加深黨建工作與高等教育工作的結合,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為旗幟,保證黨的教育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貫徹落實,著力凈化和涵養高校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持續推動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營造高校良好的政治生態,是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全局性工作。高校紀委作為高校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必須緊盯主責主業,主動監督、精準分析、全面把握高校“樹木”和“森林”情況,及時查改制約高校黨的建設的問題癥結,并督促整改落實,持續推進高校政治生態評價體系化、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當前,一些高校黨委存在對“兩個責任”和“一崗雙責”的內涵理解不夠,主體責任意識不強等現象。部分高校沒有充分認清近年來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變化態勢,對全面加強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政治認識不足,敏感性不高,貫徹和落實黨的教育理念不夠扎實、不夠深入,以會議傳達代替有效落實,經常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致使黨的教育理念沒有深入基層、深入師生;部分高校黨委貫徹執行黨的各項紀律不嚴肅、不細致,不學黨章黨規黨紀,不懂憲法法律法規,對黨員的批評教育浮皮潦草,對以案為鑒以案促改工作走過場、用文字游戲取代真抓實干,“不該犯的錯誤經常犯、改過的錯誤還有人犯”,對廣大教職員工的管理失之于寬、失之于軟;還有部分高校黨委不清楚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關系和內涵,認為抓學校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就是學校紀委的主責主業,黨委更多地將精力放在抓學校全面建設上,用監督責任替代主體責任,懶作為、慢作為、不作為。
1.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在工作實踐中要立足教育領域特點和具體實際,既要扎實履行好監督執紀問責主業,更要始終注重發揮協助職能,同學校黨委同向發力,聚焦學校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建設、改進和強化學校監督體系等現實緊要問題,積極謀劃構建學校一體推進“三不”的體制機制,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紀委工作遵循
2.高校紀委要下大力氣推動學校黨委認真履行好主體責任和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推動各二級院系領導履行好“一崗雙責”,要堅持不斷從工作實踐中找準協助黨委履行職責的有效方法和可行路徑,為學校黨委當好參謀助手,為黨委發揮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提供有效載體和保障。一方面要時刻注意在具體工作中把握好尺度、調整好角度,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要積極構建學校紀委與黨委常態化溝通和協商機制,信息互通共享。紀委書記要及時、經常與學校黨委書記就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情況進行溝通,主動傳達上級紀委機關新精神、新要求,督促黨委認真把握和履行好主體責任各項具體內容;另一方面要扭住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環節,抓好“關鍵少數”。學校紀委要壓緊壓實各級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主體責任,要充分預判各級領導干部在抓具體業務工作中可能存在顧此失彼,抓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走神兒”“溜號兒”現象,要多注意、多提醒,多把關,結合具體實際為各級領導干部履行“一崗雙責”出實策,謀實招,如圖2所示。

圖2 高校各級黨委落實主體責任關鍵節點
一是壓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主體責任是政治責任,是高校實現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路徑,只有在紀委的有力監督下,黨委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才能抓緊抓牢抓實;監督責任是黨章賦予紀檢監察機構的根本職責,但紀委必須始終堅持黨委的全面領導,監督作用才能得以有效發揮。落實好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才能從容面對當前教育系統復雜嚴峻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不斷推進廣大高校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2]。
二是構建黨委與紀委溝通協調工作機制。廣大高校應積極謀劃推動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貫通協同、形成合力,共同營造高校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有效機制。一方面要結合高校實際,積極謀劃黨委與紀委通報問題機制、交換意見機制、專題研究機制、協調處理等協調機制;另一方面,應積極謀劃打通高校黨委與紀委之間壁壘的途徑和方法,補充、完善和重建制約高校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統籌協調的舊有制度,從制度建設上為推進高校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三是積極主動進行政治生態評價。高校紀委要聚焦主責主業,堅持主動擔當作為,護航高校政治生態建設,涵養廣大高校政治生態的綠水青山。首先要明確高校政治生態評價的理論和現實作用。對廣大高校的政治生態進行科學評價,一方面是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是貫徹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障和重要保證;其次要聚焦當代高校“立德樹人”的歷史重任和時代使命,關注政治領導、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紀律、主體責任、理想信念、選人用人、清正廉潔、創新評優等評價角度,確立高校政治生態評價指標,并對各指標劃分權重;最后,高校紀委要基于政治生態評價指標體系,每年對所在高校進行賦分考核,對高校及領導干部進行“精準畫像”。通過對高校政治生態及主要領導干部進行綜合政治評價,及時發現問題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駕護航,如圖3所示:

圖3 高校政治生態研究總體框架
當前,部分高校紀檢監察干部政治素養不高、履職能力不足、監督執紀中抹不開臉面。首先表現在監督意識淡薄,在學校內部老好人思想嚴重,礙于面子不愿監督、不敢監督,“探針”作用發揮不明顯、不充分;其次表現在對學校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的思想情況和工作情況掌握不夠深入,不夠具體,學校紀委書記與領導班子成員經常性廉潔談話或缺失不足,或走形式,走過場,談話內容浮于表面,不深刻、不具體、不能觸及靈魂,掌握情況不深、不透、不多,監督起來無的放矢,疲軟無力;同時還存在紀檢監察干部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的現象,履職能力不過硬,缺少業務能力扎實的骨干力量。廣大高校紀委必須敏銳感知當前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的嚴峻形勢,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創新理論學習的機制、路徑和有效舉措,在具體工作實踐中鍛造業務能力過硬,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一是高校紀檢監察部門要刀刃向內,嚴格自律。一方面要建立可信可靠的紀檢監察干部“入闈”機制,必須對紀檢監察干部進行 “政治體檢”,層層把關,確保其政治合格、意志堅強、作風優良、業務過硬。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系統可靠、切實可行的監督管理考核辦法,本著壯士斷腕、刀刃向內的決心和勇氣,對發現存在違紀問題的干部堅決查處,絕不手軟,確保高校紀檢監察隊伍的“忠誠、干凈、擔當”,維護高校紀檢監察機關的威信[3]。
二是提高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當前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形勢復雜,任務艱巨,特點突出。一方面高校紀檢監察干部要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上多思考,多結合,多實踐,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養,提升理論思想水平,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和指導實踐的能力,將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納入反腐大環境去分析研判,善于運用大數據分析歸納和總結規律,切實提高業務能力和工作質效;另一方面,紀檢監察干部要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在日常監督執紀工作中,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不斷增強履職盡責本領,用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扎實的業務知識和嚴謹的執紀標準,讓人敬畏,讓人信服。
三是把高校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擺在重要地位,牢固樹立“鐵軍”形象。高校內部日常監督工作長期面臨著“熟人社會”監督難的問題,這是高校紀檢監察干部履職中必須時刻面對和著力破解的現實困難。高校紀檢監察干部因為工作特殊,必須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自身正才不怕影子斜。一方面要匡正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決做到政治可靠,思想自覺,時時刻刻牢“紀”于心;另一方面,要強化責任意識,敢于擔當有為,提高工作敏感性,善于發現矛盾隱患和問題苗頭,抓早抓小,當好護林員,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
涵養高校政治生態的青山綠水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高校紀委必須增強使命意識、責任意識,聚焦主責主業,發揮好協助責任,推動黨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以主動監督精準監督護航高校政治生態建設,有力保證黨的教育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