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銘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 650106)
早在1955年,我國就在現代漢語言規范問題學術會議上明確定義了普通話。普通話的標準音為北京語音,基礎方言為北方話。普通話是以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標準需要從語音、詞匯、語法三方面界定。
以普通話水平測試相關應試性教材為基礎編制的普通話教學教材最為常見,普遍缺乏針對小學生的普通話教學教材,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只是宣讀教材中的內容,沒有對學生的興趣和普通話基礎進行深入分析,導致教材內容較為單一,缺乏針對性和拓展性,所以教學效果不高[1]。同時,教材具有較強的應試性,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理論知識教學單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
在語音訓練課程中,普通話教學適合在學生人數少的小班教學,需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發音的糾正。但是當前很多地區受到教學設施、教學水平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傳統課堂中難以高效實施普通話教學,很多普通話教學課堂是以理論知識的灌輸為主,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同時,普通話有著較為繁瑣的教學內容,加上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通常情況下采用的是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方式,這對于學生口語訓練力度存在一定不足,如果單純地依靠學生課下自己練習,那么很難保障教學效果。
作為基本教學技能之一,普通話已經成為考核教師從業資格的重要基礎,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使用普通話。但是當前很多小學專業教師的語音學概率缺乏系統的訓練,導致很多小學教學中,教師的發音不規范,沒有清晰地掌握聲母和韻母的發音,無法將學生發音的問題及時發現并且糾正[2]。同時,有的教師沒有充分掌握一些科學的用氣發聲方式,導致普通話教學效果不高。
第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標準》中明確提出了朗讀的標準,要求學生在朗讀中使用正確、流利的普通話,并且帶有感情。教師在開展普通話教學中,可以在教學的全過程設計各種語言訓練活動,積極為學生創造用普通話表達自己思想的途徑。比如教師可以設置課前三分鐘小演講,讓學生輪流展示自己的普通話,用普通話講解課文中的內容或者由普通話較好的學生示范領讀課文內容。又如可以組織朗讀比賽,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詩詞、語句,自己點評為什么喜歡這些內容,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和使用普通話的能力[3]。教師還要加強指導學生朗讀,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做好教學任務的落實,加強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實踐將自己的發音逐漸規范,加強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提高。
第二,引導學生在日常交際中使用普通話,加強實踐。在開展小學生普通話教學中,需要注意遵循自然規律,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可以按照語音訓練到語態訓練再到技巧訓練的步驟進行普通話教學,將小學生普通話能力培養和教學訓練方案進行優化。在語音訓練階段重點是對學生的語音準確性進行關注和糾正,鼓勵學生大聲說普通話,規范學生的詞句,讓學生流利連貫地說話。在語態訓練階段,教師需要加強鼓勵學生,注意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將學生恐懼心理、害羞思想克服,多多鼓勵學生大方自然地說普通話。技巧訓練階段重點要重視學生口語交際的內容,保證條理清晰地將重點內容表達出來,還可以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事物。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普通話教學能夠引領學生不急不躁地練習,逐漸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
第三,明確教學重點并且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難以全面解決普通話教學中的所有問題,此時,教師需要重點強調一些關鍵問題,一筆帶過不重要的問題。在學習普通話過程中,有的學生存在系統性錯誤,比如沒有分清楚平翹、后鼻音,容易混淆n,l。教師在解決學生平翹不分問題時可以舉例糾正,比如z與zh則(ze)—哲(zhe),c與ch擦(ca)—插(cha),s與sh散(san)—汕(shan)。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這幾個拼音進行反復多次朗讀和訓練,讓學生對平翹變化進行深刻體會,還可以讓學生歸納記憶這些字。有的學生無法準確地掌握翹舌音發音部位,此時教師應當讓學生對發音的部位進行深入了解,向學生展示發音口型。比如需要在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發j、q、x。有的學生誤用舌尖發音,發出類似于z、c、s的語音。在教學中只需要讓學生將發音的著力點稍微向后移動就可以達到糾正的效果[4]。
第四,加強學生口頭語言的規范,讓學生通順地說普通話。小學生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缺乏足夠的口語能力,其面臨的大多為簡單的交際內容、語言方式,在聽說習慣和交際態度上存在很多不足,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加強聆聽,讓學生將完整的一段話說完然后再對學生的口頭語進行及時糾正。
第五,為學生創造話題,讓學生積極探討。各個小學生之間的性格、心理素質存在較大的不同,有的學生膽子小,羞于講話,有的學生害怕普通話說不好不說,缺乏表現欲。教師在互動式交際活動中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創造不同的環境氛圍,為學生創造輕松歡快的環境,讓學生放松身心。同時教師要注意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引導、鼓勵學生開口說話,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為學生樹立自信心,并且為學生創造其感興趣的話題,鼓勵學生積極探討,從而達到培養和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
有限的課堂時間難以滿足普通話教學的要求,加上小學生班級人數較多,教師難以將普通話訓練覆蓋到每位學生,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普通話的訓練方式并且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后練習作業。有的學生有著較重的方言口音,教師要注意督促鼓勵這部分學生課下多多練習,加強同普通話標準的學生交流和學習。同時,教師可以以教學任務為基礎拆分教學內容,合理地進行訓練任務的布置,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普通話學習和訓練,讓學生對普通話和方言的異同進行對比,在訓練中矯正自己的發音。教師要規范學生的音節,綜合訓練學生的普通話,鼓勵學生用規范的普通話交流,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教育行業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開始應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技術,傳統的教育方式逐漸難以滿足現代小學普通話教學要求,此時,教師要與時俱進,在小學生普通話教學中完美地結合教學課件和教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和說話的平臺,做好良好語言環境的創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教師的工作負擔減輕,為教師和學生創造更多的互動時間。在具體開展小學生普通話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名師教學視頻中的內容,加強訓練學生的普通話。有的學生能夠對理論知識有較高的掌握程度,但是在具體講話中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難題。比如有的學生沒有清晰地分清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容易混淆發音。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具體形象地展示發音的具體位置和方法,讓學生直觀地查看普通話發聲方式,同時鼓勵學生模擬發音唇形、舌位。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收集整理和普通話教學相關的資料,加強關注國家普通話測評和考級等相關信息,根據國家政策的變化及時對教學內容和訓練方法進行調整,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普通話教學水平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普通話能力,以身示范,為學生樹立榜樣。
從事教育行業的教師職業語言為普通話,任何專業的教師都應當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尤其是小學教師,更要規范地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將自身的普通話水平提升,保證在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為此,教師應當注意將自身的普通話水平和標準程度提高,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收看和學習《新聞聯播》《新聞30分》等節目,加強對主持人語速、語調、斷句等方面的學習,通過自身普通話語音、語調、語感方面的對比模仿,明確自身發音中的不足,并且積極糾正調整,爭取不斷提升自身的普通話水平,讓自己每一句話都足夠規范標準,從而更好地引領學生學習普通話。教師作為小學生的領頭羊,發揮著榜樣的作用,只有教師的普通話標準,才能為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讓校園逐漸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交際,讓學生通過耳濡目染、循序漸進的方式將自身的普通話水平提升[5]。同時學校也應當定期加強考核評估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定期組織教研活動為教師創造深造的機會,及時糾正教師教學中的不足,激勵教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對普通話訓練的規律和要點加強總結,并且在教訓中逐漸落實總結的經驗教訓,將小學生的普通話教學水平提升。
我國很多農村地區都存在小學生普通話不標準的情況,這和學生缺乏正規的普通話學習渠道有著很大的關系。當前很多農村地區尤其是偏僻的農村都存在大量的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年幼時由爺爺奶奶帶大,而爺爺奶奶通常缺乏足夠的文化基礎,普通話不標準或者不會普通話,導致學生普通話學習來源不足,自小學習的是方言。由于這些兒童沒有和規范的普通話接觸過,導致普通話的學習也無從談起。這些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后,通常向幼兒教師學習普通話,但是很多農村地區的幼兒園教師本身普通話并不達標,提前進行漢語拼音教學,導致學生拼音啟蒙存在錯誤,直到正式小學入學后才對標準的普通話有了真正的接觸,而此時,學生已經形成了基本的不規范的說話方式,小學教師面臨著較大的普通話教學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要加大引入普通話力度,加強配備師資力量,可以積極引入年輕的普通話標準的教師,讓這些教師進行低年級學生的普通話教學,規范學生的發音。有的學生沒有提前學習普通話,此時教師可以引領這部分學生使用正確標準的發音。同時,地方政府要加大普通話的推廣力度,加強宣傳,讓百姓明確普通話的重要性。地方政府還可以和高校合作,加強支持大學生支教,讓普通話標準的大學生進行農村小學普通話教學,引領學生規范標準地說話。
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是人們溝通和交流的載體,是人與人之間生產生活的工具。想要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就要加強普及和推廣普通話。同時,推廣普通話也有助于我國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有助于建設精神文明社會。小學生處于語言系統形成期,雖然已經錯過了語言敏感期,但是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還較強,在此階段,教育工作者要明確普通話對學生未來發展、自我形象的重要價值,應當提高對普通話教育的重視,加強規范學生語言訓練,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訓練條件,為學生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