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郭慧敏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四川成都 610031)
急診醫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醫學邊緣學科,其工作特點是隨機性強,患者病情危重,病種復雜[1]。救治急診病人質量和服務水平不僅反映了醫院的綜合水平和技術水平,也是醫院形象最重要的“窗口”。急診學科的發展和管理已引起醫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對于急診醫學的高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危急重癥患者的搶救是急診科的重點工作,了解危急重癥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有利于合理利用急診急救資源,進一步提高生存率。根據急診患者入院特點及發病規律做好搶救工作,對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急診救治的流行病學資料多針對急診病人,但針對搶救病人的資料相對較少。本文對我院急診科2018 年8月~2019年7月搶救的共6281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為急診科的工作安排管理和技術培訓提供客觀資料,同時也為減輕患者負擔、合理利用衛生資源提供參考。
以成都市某三甲醫院急診科2018年8月~2019年7月搶救的危急重癥患者資料為研究對象,數據納入標準為該院急診科進行搶救治療的病例,并且記錄較為完整、生命體征紊亂、需立即進行搶救。最終確立6281例研究對象,收集患者的年齡、性別、搶救時間、月份、急診第一診斷、搶救情況、死亡情況、急診費用及相關費用構成等資料,建立數據庫。本研究資料來自該院信息系統及搶救室患者搶救記錄單,資料真實、可靠、準確。
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為對醫院急診就診患者資料的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偏態分布資料采用中位數對數據的趨勢進行描述。不同組之間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其中,兩組之間比較使用Wilcoxon檢驗,多組之間比較采用Kruskal Wallis檢驗,采用spearman進行相關性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搶救時間約定俗成為圓形分布參數[2],使用雷氏檢驗進行統計分析,檢驗標準α=0.05。
6281例急診搶救患者中,男性3207例(51.06%),最小者2歲,最大者100歲,平均58.95歲。女性3074例(48.94%),最小者4歲,最大者103歲,平均58.79歲。男女比例為1.04:1,具體見表1。

表1 本院急診搶救患者年齡及性別分布(構成比)
1.不同性別急診搶救患者費用情況
對不同性別的急診搶救患者的例均費用及各構成例均費用進行Wilcoxon秩和檢驗,結果得出,男性搶救患者的例均費用、例均檢查費、例均治療費均高于女性(P<0.01),結果詳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急診搶救患者費用構成情況比較(中位數)
2.不同年齡段急診搶救患者總費用情況
對不同年齡段的急診搶救患者的例均費用及各構成例均費用進行Kruskal Wallis秩和檢驗,結果得出,60歲以上急診搶救患者的例均費用、例均藥費、例均檢查費均明顯低于其他年齡段(P<0.05);60歲以上急診搶救患者的例均化驗費高于其他年齡段(P<0.05);21-40歲的急診搶救患者的例均費用、例均藥費、例均材料費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P<0.05),結果詳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段急診搶救患者費用構成情況比較(中位數)
3.不同疾病急診搶救患者總費用情況
6281例急診搶救患者中,搶救成功6155人次,搶救成功率為98%,搶救成功率較高,搶救死亡人數為126人,占2%。在所有搶救患者中,急性腦卒中患者人數最高,為2784人,占總搶救人數的44.3%,其次是嚴重創傷、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和呼衰等。對不同疾病的急診搶救患者的例均費用及各構成例均費用進行Kruskal Wallis秩和檢驗,結果得出,急性腦卒中患者的例均費用最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例均化驗費最高,急性腦卒中的例均檢查費最高,嚴重創傷患者的例均治療費最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4。

表4 不同年齡段急診搶救患者費用構成情況比較(中位數)
4. 年齡與總費用的關系
將年齡與總費用做spearman相關分析得出,r=-0.018,P=0.155,表明年齡與總費用呈負相關關系,但無統計學意義。
應用圓形分布的統計方法[3],將一天中每小時的急診搶救人數與平均角n進行轉化,角平均數±角標準差=201.25±103.9,計算r=0.19,經雷氏檢驗,Z值為234.32,P<0.1,即存在高峰時點和高峰時段,分別為13 : 25及8 : 42~22 : 33。
通過兩年的月份數據顯示,在7、8、9月搶救患者較多,為該院急診搶救患者相對高峰期,2月份急診搶救患者最少;其余月份急診搶救患者例數平均分布,差異無明顯意義。
60歲以上老年人占急診搶救患者的52%,這與成都市人口逐漸老齡化,和老年人自身生理、心理和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有關,導致其易患急性疾病而更需要院內急診搶救服務。同時也與我院位于成都市中心位置以及周圍老年人的就醫習慣有關。因此,應不斷加大對院內急救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進一步完善我院急救系統建設,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確保人民健康的需求。
不同性別人群的急診搶救費用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究其可能的原因主要為:1.醫學方面的因素。不同性別的疾病構成不同,發病情況和病情程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2.社會方面的因素。不同性別患者的經濟收入情況、醫保類別以及經濟能力存在差別[4-5]。性別是急診醫療費用以及例均醫療費用的影響因素之一,同時也是患者醫療費用消耗方面的重要因素,不同性別的人群對醫療資源的利用和消耗存在差別。提示相關部門在制定醫保體系及醫療資源配置時應該考慮不同性別人群的差異。由于急診患者各年齡組中的男性比例較高,以及老年男性的比例較高,應該作為今后部門建立醫保體系、計算社會醫療保障資金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
同時,本研究使用圓形分布的統計方法,發現每日急診搶救高峰時段為每日的13 : 25,高峰時段為8 : 42-22 : 33,這同人們生活和工作活動的時間范圍相一致,也可能與人的生物節律有關。該時段也是到醫院急診科就診患者最多、醫護人員工作最繁忙的時段[6]。并且下班高峰期間各類交通工具增多導致交通創傷患者增加;各種社會活動增加,由于打斗導致外傷患者增多;公共交通以及公共場所人員擁擠,空氣流通不好,情緒容易煩躁導致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引起急性發作。因此,在該時間段適當增加院內急診搶救資源配置,如在崗醫護人員及必要的醫療急救設施、藥械等,這對我們急救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隨時響應院內搶救指令,加強急診急救的基礎建設,加強急救人員的培訓,使我們的急救人員具有良好的急救意識,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
本研究中發現,夏季三個月是一年中急診搶救人數最多的月份,主要原因有: 情緒煩躁、天氣熱容易誘導發生心血管類疾病;空調的使用導致室內外溫差比較大,容易引起呼吸系統各類疾病的產生;冰涼飲食增多,蚊蟲蠅蟲增多,導致衛生條件難以控制,增加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夜間溫度比白天要涼爽,并且飲酒人次增多,容易導致打架斗毆致傷的發生。天氣熱也容易心情浮躁,高危人群作業進行外傷發病情況不斷增高。因此,在此期間,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相對較大,應注意調節工作壓力,保證身體健康和情緒穩定,避免不良危重事件的發生。在管理上也要注意加強溝通和協調,及時滿足患者的醫療需求,確保醫療診治工作有序進行。二月份急診搶救患者數量明顯減少,與二月份基本上都是處于春節假期工作時間,并且假期時間長,市區交通和車輛大量減少,各類人員在此期間離開本地區有關。
由于急診病人發病急速,疾病復雜并且多變,常見各類意外傷害,減輕急診患者的疾病經濟負擔應該是國家應該關注的目標。急診科每年人數非常大,并且醫療費用也逐年增加,這與急診危重搶救病人數量明顯增加有關。隨著社會大眾對急診服務的需求量持續增長,急診患者流量增加,急診科出現了過度擁擠和患者在急診科滯留時間較長的現象,嚴重影響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導致增加醫患關系緊張和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增加了醫療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和不良醫療事件的發生率等。所以如何降低急診患者的成本,是醫院管理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青壯年和老年人是急診搶救的重點人群。每日急診搶救存在高峰時點,在該時間段適當增加院內急診搶救資源配置;該院急診科搶救患者多且呈逐年增長趨勢,是該院住院患者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