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韜
南宋畫家趙芾(生卒年不詳,芾,一作黻),于高宗年間居住在京口(今江蘇鎮江)的北固山。萬里長江的磅礴氣勢和煙云深邃的山嶺奇觀,盡在北固山一望之中。由于畫家居所和表現題材與米芾作品近似,且畫卷落款“黻”與米芾款字相似,以致后人多有揣測。時移事異,雖自然景觀相似,然心靈景觀迥異。
江海相連,群山列陣。獨特的時代背景,造就了江山萬里這一題材的鮮明認知。圖文互顯,畫卷之后的錢惟善跋語進一步為我們提供了思考認知的空間。錢惟善,字思復,號曲江居士、心白道人、武夷山樵者,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其詩文造詣高超,以古喻今,才思敏捷,氣象恢弘。元后至元元年(1335年),錢惟善參加江浙省試,考題為《羅剎江賦》。三千多考生竟無人知曉羅剎江的出處,只其一人援引枚乘的《七發》,證明羅剎江即為錢塘江。錢惟善卒后,與楊維楨、陸居仁合葬一處,后人稱“三高士墓”。


《江山萬里圖》(局部)南宋·趙芾 紙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錢惟善跋語

從書法方面來看,全篇行筆落拓不羈,字形處理頗具匠心。雖結字險絕,但外形齊整,頗具六朝人氣息。收筆處多有鋒芒外露,極見作者性情。在萬里長江這一自然景觀的觸動下,以及漢魏六朝人文景觀的感召下,作者心靈景觀的釋放與外顯,都令觀者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