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陶瑾 通訊員 楊婷
志愿者的工作往往不輕松,但記者所見過的這些志愿者,他們總能苦中作樂,身上好像有著揮灑不完的樂觀與熱情,還有一種愿意為這個世界去擔當的自覺與膽識。
有困難找“海棠先鋒”,已成為姑蘇區居民的共識。今年,吳門橋街道發布“海棠賦能·心系萬千”先鋒行動計劃,轄區921名“海棠先鋒”實行“1+10+N”掛鉤聯系服務百姓機制,定時到特殊人群家中開展服務。用這些“海棠先鋒”的話說:“我們也有老的一天,也有遇到難關的時候,現在能幫助別人時不能推辭,對大家的需求要盡心盡力地滿足,對老人的照顧更要耐心、細心。”

居民們認領“綠色實驗田”
吳東萍是雙橋社區的退休老黨員,退休十多年,她經常參與社區活動和各項服務,協助社區將轄區老人組織起來,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她幫忙排練文藝節目,到敬老院、幼兒園、駐地部隊慰問演出;她走訪獨居老人,組織愛心媽媽用毛線編織領圈圍脖600多個,以及很多帽子、圍巾、手套,送與小區保安、保潔員、敬老院老人。其間,吳東萍拿出3000多元購買毛線、鉤針等,演出服裝幾十套,道具若干件。
吳東萍的愛心行動,感染了身邊人,尤其是她的女兒和外孫女。她的女兒連續十多年捐款資助邊遠山區的困難家庭,外孫女從小就知道關心愛護長輩,用壓歲錢為外婆買衣服,把壓歲錢捐贈給紅十字會。吳東萍常說:“幫助別人是公德,傳遞愛心是美德,當今社會就需要這樣的精神。”
8月19日,住在朗詩人民路8號小區的葉女士將一面錦旗送到南環第三社區,向熱心居民何梅表示感謝。故事發生在8月14日早上,何梅途經團結橋東公交車站,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地上,滿頭大汗,臉色不好,她感覺老人可能中暑了。何梅立即招呼旁邊的保安師傅一起將老人扶到站臺的凳子上坐下。何梅常年在外做義工,所以包里帶著風油精、扇子等物品。她為老人擦了風油精,邊為他扇風,邊遞給老人礦泉水。后來得知,老人所在小區屬于南環第三社區,何梅馬上聯系社區撥打物業電話,之后何梅與小區物業管家將老人安全送到家。
何梅是轄區出了名的愛心達人。她每個月只有2000多元的退休工資,卻用自己的微薄收入,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愛心行動。何梅家里最引人注意的是衣柜門上掛著她常穿的志愿者服裝,房門上掛著各種志愿服務時的工作牌。何梅夫妻倆都十分節儉,她常說,衣服沒有壞就可以穿,即使壞了也可以修補。他們“苛刻”的生活,只為把本該自己享受的金錢拿來做更有意義的事,那就是幫助有困難的人。她經常自掏腰包為孤寡老人、福利院的孩子、奮戰一線的環衛工人,送去水果、飲料、糕點、年夜飯等。遇到困難的人,她更是傾其所有為他們解燃眉之急。
黨齡40余年的沈志偉,退休后,加入小區物業群。最近業主在群里紛紛反映單元門的電鈴機壞了。一輩子學技術的沈師傅特意去上海向生產廠家討教經驗,回來后修好了不少業主家的電鈴機。他還專門研究單元門外機串號的情況,發現大多是由于業主使用不當造成,他打印了使用說明挨個貼在單元門上。慢慢地,沈師傅摸索學會了修鎖、查電路故障等不少技術。樂于助人的他精神矍鑠,一點都看不出是75歲的老人。
住在四季晶華社區的周興國師傅,也是一名“海棠先鋒”。他和妻子儲開鳳都是社區網格員。一有空,他們就在小區巡查,發現問題立馬上報給物業和社區。前段時間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檢查,在36℃高溫天氣下,他們也沒有退縮,毅然參加小區“大掃除”。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每輪全員核酸,他們都早早起來,到崗待命,一起布置現場、準備物資。小區居民都稱他們是“最美夫妻檔志愿者”。
“那里燒起來了!”姑香社區網格長劉雷對趕來的警察解釋道。近期,網格長劉雷和值勤網格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一處消防隱患。網格長聯合相關部門緊急處置。那天,劉雷進入姑香社區的雙元路區域,在行至胥江中學東側的人行道時,他注意到地上有一些黑色油點。他抬起頭,注意到身旁行道樹的枝椏間,有一根高壓電線在燃燒。
發現險情后,劉雷立刻向社區書記匯報,從社區取來封鎖線,將起火電線的下方區域圍起。社區派出數位網格員,同劉雷一道維持秩序。搶修人員抵達現場后,敲定方案,加緊施工,消防隱患得到消除。“身為網格員,社區無閑事。”網格長劉雷覺得,基層網格員的隱患排查,靠的是跑遍每一個角落,靠的是思居民所思。

吳門橋街道“海棠民情站”,聆聽老人訴求
“海棠先鋒”,是居民代言人,社區傳聲人。吳門橋街道近千名“海棠先鋒”化身“夕陽守護官”“安全保衛員”,以“微行動”溫暖轄區22萬常住人口的“大民生”。
“一提、二勘、三商、四議、五訣、六督、七驗、八曬”的“吾事吾議”協商議事八步工作法,形成多方參與、協商共治、全程透明的管理章法。其中,南環第二社區南環新村共治黨組織定制一批“南環匯、惠南環便民服務卡”,鏈接轄區買菜、開鎖、電梯維修、老年人用餐等資源,在服務卡上留下聯系方式,由“海棠先鋒”送至獨居、困難老人家中,發動快遞小哥當好配送員,讓困難群體打一個電話,服務就上門了。
在“海棠先鋒”帶動下,街道在職黨員、共建單位骨干力量、新就業群體等都加入到后備隊伍中。在轄區順豐速運點,快遞小哥左臂上都佩戴寫有“海棠安全員”的紅袖標。“平時在走街串巷送快遞時,一旦發現安全隱患,可隨時反映。”順豐站點負責人告訴記者,快遞小哥利用派件進社區、進企業的優勢,在派件范圍內將服務深度延伸,沿途巡查安全隱患,做到隨時發現、隨時上報,協同街道當好城市治理的“平安巡查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