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顏鳳儀 通訊員 殷陳萱

自古以來,依山傍水的胥口便是文人墨客偏愛的“太湖明珠”,楊惠之、董其昌等歷代書畫建筑大師都曾居于此。而如今的胥口,在深厚的吳文化積淀下,在政府的積極領導下,也迎來了屬于它的現代發展,為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居民帶來了山清水秀之外的幸福生活。
近日,在“鄉村振興杯”第二屆蘇州市農民體育文化節上,胥口鎮合豐村錢家村健身公園成功獲評2022年度蘇州市美麗鄉村健身公園。
打太極的老人,打羽毛球的青年,滑旱冰的孩子,還有羊肉文化長廊上坐著乘涼的居民……錢家村居民的夜晚生活都離不開這座健身公園。據悉,占地4690平方米的健身公園里,配有兒童樂園、健身廣場、健身器械區、健康步道等基礎體育設施等,并配套建設文化長廊、休閑亭和青年手繪鄉村等文化休閑設施,是村里近200位居民家門口的“健身房”。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園將文明實踐與健身載體有機結合。公園利用電子大屏滾動播放等宣傳方式,推進移風易俗,讓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作為藏書羊肉發源地之一的錢家村,村里羊肉經營戶的占比高達40%。這座以羊為主題建設的文化長廊公園,設置了多處特色產業羊肉文化宣傳小品,能夠在保護農村原有人居環境、人文特色的基礎上,滿足周邊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如今,健身氛圍愈發濃厚,隨著錢家村“家門口的健身公園”設施的完善,不僅為居民們提供了休閑運動的場所,也為鄉村體育工作、市民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這樣的老百姓啊,其實最怕的就是生病。”胥口鎮新峰村的居民對記者說出了她的心聲。今年夏天,在政府的幫助下,胥口鎮開始全面推行鄉村公益醫療互助制度,全鎮共32738位居民,都享受到了除“醫保”外的第二份健康保障。
“村里發的宣傳單,我最初也沒仔細看。后來生病了,村里婦女主任提醒我還有這個福利可以享受,我才去了解這項健康保障的。”新峰村的吳女士表示,鄉村公益醫療互助制度的推廣是在政府組織引導下,村委工作人員的主辦下,民眾以家庭為單位自愿參與的。
據悉,鄉村公益醫療互助是2022年江蘇省政府12類50件民生實事之一,也是蘇州市政府的年度重點工作,互助費用由政府統一承擔,為的就是精準有效緩解目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讓大家都能看得起病。
“只需要提供出院記錄、住院費用清單、醫保報銷單三項基本材料,便可根據報銷額度得到資金補助。”胥口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系統的運行服務依托于手機端和互聯網,無紙化的服務體驗和便捷的材料上傳步驟,居民操作起來更高效。
胥口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僅8月份,鄉村公益醫療互助服務正式開展的第一個月,全鎮有56位居民拿到了報銷補助,額度高達78760元。“這筆補助為每戶家庭都帶來了或大或小的幫助,給患病病人減輕經濟負擔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政府的溫暖。”該負責人說。
胥口鎮作為全面推行鄉村公益醫療互助制度的試點鎮,充分發揮了政府、社會、集體、個人等多方面的作用,書寫了一份份實實在在、有溫度的民生答卷。日益完善的民生保障系統,讓胥口鎮的居民都能借助現代化技術,實現更高效、簡單、便捷的生活體驗。

寒冷的冬天,我們在家門口喝到的一碗碗熱騰騰的羊肉湯,背后都離不開胥口鎮合豐村“候鳥”們背井離鄉的付出。每年立秋后,“候鳥”們就外出經營羊肉店。在他們外出經營羊肉店的長達八個月的時間中,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照顧成了合豐村文明實踐工作的重點內容。
合豐村針對村內羊肉經營戶占比高這一情況,結合這些“候鳥”群體八個月外出、四個月返鄉的流動周期,探索研究出了一套“8+4”的為民服務體系。
村里通過組織健康義診、知識科普、文藝匯演等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豐富留守居民的精神生活,也讓在外工作的羊肉經營戶不再擔憂親人的孤單。此外,合豐村還努力發揮四個月的返鄉期間“候鳥”對家鄉的反哺作用,勤勞致富的物質文明建設外,包括“候鳥”在內的志愿服務團體也將村內的精神文明引上了新的高度。
“結合實際生活,以居民的需求為工作重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為民服務體系,提升人居環境,真正做到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胥口鎮的工作人員表示。在胥口鎮,每個鄉村都像合豐村這樣因地制宜,抱著積極務實的態度,不斷探索出一條屬于這座歷史悠久的“中國書畫之鄉”的現代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