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芹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抓住入黨啟蒙教育的關鍵環節,打造“追光問星”品牌,通過構建“沉浸式”入黨啟蒙教育體系,引領大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自覺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追光”即追尋真理之光,堅定理想信念;“問星”即問道于星,汲取榜樣力量。為發揮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第一校“尖兵”特色,賡續哈爾濱工業大學許黨報國的紅色基因,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抓住新生入學前的空白期,創新性地將入黨啟蒙教育工作關口前移,精心制作入黨啟蒙教育專題片《追問》,撰寫《致新生的一封信》,并將這兩份材料與錄取通知書同步送達新生手中,讓新生在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就“點亮”對黨組織的信仰和追求。
專題片《追問》帶領準新生群體身臨其境感受信仰的力量,引領準新生群體開啟“追光問星”的大學新征程,引發準新生群體的強烈共鳴,初步實現了對準新生群體的價值引領和信仰塑造。
“一句追問,一生追求。短短四分鐘,讓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激發了我對夢想的追求,也放大了我的格局。我要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報效祖國!”新生魯楊說。

2022年8月24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經濟管理學院新生在軍訓場上接受入黨啟蒙教育。圖:隗海燕
開學不久,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網絡安全專業新生班主任王凱就帶著新同學到校史博物館上了一堂特殊的黨課。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創始人陳光熙的展板前,同學們共同追憶老先生的生平,感悟“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校訓精神和求實創新、探索進取的拼搏精神。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每一名教職工都是“沉浸式”入黨啟蒙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該校各學院黨委書記、副書記和思政課教師結合“四史”講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回答“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樣的政黨”的問題;輔導員、專業課教師結合專業學科發展講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發展歷程,回答“為什么要追求入黨”的問題;學生黨員和校友黨員結合自身經歷講筑夢者的故事,回答“怎樣成為合格共產黨員”的問題。
“過去我總覺得入黨啟蒙教育是黨務工作者的工作,離專業老師很遠。”王凱說,“如今這一想法改變了,入黨啟蒙教育與專業教育、生涯規劃教育深度融合,不僅能幫助大一新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能引導他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樹立學好專業本領報效祖國的信念,效果非常好。”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在入黨啟蒙教育中強化學生中心理念,將灌輸式黨課變為個性化定制,結合專業特色、國家重大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時代需要,設計出學生喜愛的教育形式,引導學生達成認知認同、情感認同,最終實現行為認同,自覺將個人發展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在我國第一部新體制試驗雷達誕生地,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電子信息大類的新生認真聆聽了黨的十九大代表于長軍講述的時代楷模、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劉永坦40年如一日、為祖國萬里海疆筑牢“海上長城”的報國故事。理想與現實的交匯激發了在場新生強烈的愛國情、報國志。
軍訓期間,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精心設計“重走長征路奮進新征程”校園拉練賽,模擬“啟程瑞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等紅軍長征中具有重要意義的10個故事,讓大一新生在親身參與中進一步感悟偉大的長征精神。
作為紅色文化傳承示范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圍繞劉永坦及其團隊核心成員打造紅色科學家宣傳基地,利用山東省、威海市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紅色資源,在校園內建成紅色見學線路,還利用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和海權文化展館等紅色資源,為入黨啟蒙教育營造了濃厚的紅色氛圍。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黨委組織部組織委員楊薇介紹,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引導全員參與,多渠道共同發力推動入黨啟蒙教育向多維度延伸拓展,與學生學習生活全方位融合,在實現教育“全覆蓋”的基礎上促進了信仰“深扎根”,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規范化的工作模式。經過兩年多的運行,“追光問星”入黨啟蒙教育取得了豐碩成果,滿18周歲的共青團員新生遞交入黨申請的比例達到90%,為有效提升大學生黨員的質量和素質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