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鄭智維(本刊評論員)
最近,購買了東莞常平碧桂園·鉑悅府住房的業主很是鬧心。
事情要從2018年說起。
這一年,碧桂園在東莞市常平鎮拿了一塊地。地塊面積不大,勉強建了5棟樓。當時,碧桂園報批一棟商業辦公樓和四棟商業住宅樓。
憑借著低密度、高車位戶均比的宣傳,4棟商業住宅樓一開盤就引來購房者搶購,很多戶型在短時間內被搶購一空。
問題出在2021年。前面沒有銷售的這棟辦公樓,開發商將其搖身一變,改裝成了公寓。這棟商業辦公樓的2至9層被改裝成了440戶公寓。這440戶公寓,建筑面積從28平方米到44平方米不等,除去公攤,每戶實際使用面積也就十幾二十平方米,一個有嚴重安全隱患的現代“蝸居”,就這樣在東莞違規誕生了。
由于開發商的違規改建,對業主的生活環境及安全構成了現實威脅。最明顯的就是:購買住宅的業主需要和這440戶公寓業主共享車位。車位供需嚴重失衡,停車糾紛勢必爆發。
關于“商改住”,東莞市早已明令禁止。2017年,該市《關于加強商業辦公類建筑項目管理的通知(試行)》明確要求,商業、辦公類建筑(不包括酒店)平面布局不得采用住宅套型式設計。商業、辦公類建筑一般應采取公共走廊、公共衛生間式布局,不得設置廚房。衛生間、茶水間(飲水供應點)、陽臺(含露臺)及各類型管井、煙道、風井等應集中設置。
面對開發商的違規,被套路的業主們認為,在違建處于萌芽狀態之時,監管就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理,避免“生米煮成熟飯”。
復盤整個事件不難發現,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的根源,并非政策規定空白和模糊不清,在很大程度上與監管不到位有關。
面對開發商的套路和違規改建,憤怒的業主們只能到監管部門舉報。2021年11月16日,經住建部門核實,該小區商業辦公樓存在違建行為,并已由當地主管部門貼封條停工,且明確該小區2棟至5棟業主有監督權利。
不過,封條并未能有效阻止開發商的繼續施工。今年,從5月中旬至6月中旬,該開發商打著拆除違建的名義,白天休息,夜里趕工,給每個房間加裝下水管道、排煙管,為1號樓業主后續改裝公寓提供條件。
對開發商的弄虛作假、違規違法,業主多次向常平城鄉建設住建局舉報。但時至今日,執法部門只是白天上班后到現場,繞著涉嫌違法改建的樓一圈,走走過場,也不深入內部,查看實情,更不會夜里深入工地暗訪執法,因而,開發商才敢白天睡覺晚上大干。
權益受到侵犯的業主們高度懷疑,這是開發商與監管部門唱的“雙簧”。執法部門在以“不作為”制造更大問題,其中有沒有“貓膩”?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動真章、稍微下點功夫,是不難查清楚、弄明白的。
最后,筆者想提醒的是,碧桂園是全國知名的房地產企業,更要做守法遵規的模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資本都不能任性而為,賺取不道德的利潤。
讓我們拭目以待,看東莞和碧桂園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