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曄超 , 葛 勇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1],為職業教育改革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的總要求與目標明確指導了未來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和教育類型的改革方向[2]。其中,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要在應用型本科和職業院校中實行“1+X”證書制度[3](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鼓勵學生夯實基礎,在順利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掌握更多技能,持有一到多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4],成為一專多能的新型人才。
貫徹落實“職教20條”,推進“工業機器人技術”和“機器人工程”專業建設,在對工業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開發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5](“1+X”證書)。該證書在工業機器人工作領域、工作任務下,考查學生對機器人參數的修改、工業機器人的基本操作、工業機器人示教器的編程、工業機器人系統編程等工業機器人的各個應用領域[6]。學生取得該證書后,職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學生在畢業之后,也可以勝任相關領域的工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安徽省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1+X”證書的牽頭院校,在切實推進試點工作開展的同時,研究工業機器人技術“1+X”證書制度體系下的人才培養與教學模式改革,是符合國家戰略需要且具有現實意義的。
為推動師資梯隊建設,做好“1+X”證書制度師資儲備,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早在2019年就遴選了首批兩位機器人專業教師赴江蘇匯博參加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師資培訓。經線下實操考核、線上答題考核、書證融通[7]課程單元教學設計、課程地圖規劃[8]等諸多環節,這兩位首批教師于2019年12月順利取得了“1+X”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師資質。
除了送教師外出培訓外,2020年以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環境下,該校還定期邀請校外專業人士送教上門。2021年和2022年先后組織了兩場師資培訓,由安徽博皖機器人有限公司一線工程師和北京賽育達科教有限責任公司考核師分別擔任師資、考核師培訓主講教師,旨在引導教師將證書標準融入課程體系構建、教材開發、教法改革中[9],促進“雙師型”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結合培訓,同步開展考核師的認證和“1+X”證書的考核認證。
為提升課堂教學的實用性,促進“1+X”技能證書的有效落地。該校與企業深度合作,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定期對匯博、埃夫特、瑞祥工業等相關企業進行人才需求調研,基于人才需求調研與職業崗位能力分析,校企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等教材資源和課程資源。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崗位需求探索如圖1所示。

圖1 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崗位需求探索
該校針對不同企業對畢業生的用工需求,拆分企業中典型的生產實踐案例,從單元化的拆解案例中提煉核心專業知識與技能,并兼顧工作單元中的職業素養要求,不斷修訂和完善專業課程標準,以不同生產實踐場景中的共性單元為框架,搭建崗課賽證[10]融通的課程體系。結合授課的實際情況,遴選和組織學生開展了“1+X”首批試點考核工作,共有50名學生順利完成首批考試。
結合工業機器人在實際生產中主要設立的工作崗位,如工業機器人系統測試員、工業機器人系統調試員、自動線PLC調試與管理員等,對接課程所包含的相關技能,如工業機器人系統的集成、系統調試、PLC編程、以太網搭建等,實現教學過程中的課證融通。以分揀工藝流程設計和工業機器人實現對末端執行器的拾取為例,課堂教學要點和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考核大綱(“1+X”證書)的銜接如圖2所示。

圖2 課程教學要點和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考核大綱(“1+X”證書)相融合
部分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實操部分掌握相對較好,而理論知識部分掌握通常有所欠缺,應對理論考試能力較為薄弱。基于學生的基本學情,運用線上考證課堂,幫助學生針對考試考點,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和反復練習。通過云端推送,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方法,在進行學習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消化考點,提升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1+X”證書的考試通過率。
教學重技能,競賽顯身手。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從基礎知識入手,強化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綜合應用的能力。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訓結合,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知識的運用和實踐,實現在實訓中領悟,在領悟中提升。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完善“崗課賽證”融通的實踐課程體系,讓專業課程與“1+X”職業技能等級考試標準主動對接。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核心知識梳理與調研如圖3所示。

圖3 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核心知識梳理與調研
課程建設反映了“1+X”證書與課程內容的有效銜接,技能競賽水平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課程改革后的實際教學效果。近年來,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在各級各類技能競賽中頻頻獲獎,其中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這一備受關注的學生技能賽事上,先后獲得國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省賽一等獎10余項。
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在多站聯動的基礎上,動員學生創造性地嘗試不同網絡的通信功能、聯接功能和組網方式,實現技能的活學活用。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主動與埃夫特、匯博、華航唯實等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頭部企業形成有效合力。學生所學的多站聯動的知識,也是上述企業生產實踐環節經常遇到的系統調試內容之一。主動對接云端服務器和離線編程軟件等最新版本,保持教學單元設計的與時俱進,采用與生產現場相匹配的微縮試驗臺進行實操教學,強化學生對于生產實踐崗位的適應性,推動單元所學與就業所需的無縫對接。
為了全面提升學生技能水平,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應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同時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融入競賽元素,實現教學相長,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將技能大賽中的新技術、新方法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中,滿足技術技能教學時效性的要求,更好地做到學以致用,助推“X”技能提升。為了不斷打造精品課程,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團隊參加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并于2021年獲國賽二等獎,省賽一等獎第一名。
“1+X”證書制度的試點與推進必然對職業教育的新一輪改革與不斷創新起到助推作用,而崗課賽證融合發展,加強技能人才實踐教育是其中的必然要求。此外,積極銜接資歷框架,參與學分銀行的建設,繼續深化教學模式及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理想課堂的構建,凝練核心,有機引入思政元素,推動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實施的同向同行,都是今后“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課程教學改革的預期目標與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