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琴
摘要:對旅游類高職院校而言,在“三全育人”視域下做好資助育人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旅游類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存在的問題有資助育人尚未形成合力、資助對象內在需求尚未激活、精準資助育人有待落實。在全員育人方面,高職院校可從學校、社會、企業和家庭等方面發力,在全程育人方面,高職院校可把握新生入學、社會實踐、頂崗實習和創業就業等重要節點,在全方位育人方面,高職院校可抓好誠信教育、心理疏導、勵志教育和感恩教育等環節,從而推進資助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三全育人”;旅游類高職院校;資助育人;育人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2-0009-04
基金項目:2020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發展型資助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0SJB0332)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高校要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就資助育人體系而言,要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體系,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整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要完善精準資助育人,精準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全四級資助認定工作機制,完善檔案、動態管理,建設發展型資助體系,加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素養培育力度。資助育人作為十大育人體系中重要一環,對于高校堅持育人導向、堅持協同聯動貫徹落實“三全育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有多地零星散發病例,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下,旅行社、景區、餐飲、酒店等均受到較大影響。受疫情沖擊,在旅行社自身正常運轉都難以維系的情況下,旅游類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學生被實習企業退回現象屢見不鮮,大量旅游業從業人員被迫轉行。疫情結束后,雖然會有疫后報復性反彈需求,但旅游需求也難以在短期內暴發性增長,各地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也會謹慎對待市場啟動問題,這對于旅游業來說也是一個現實考驗。對旅游類高職院校而言,在“三全育人”視域下做好資助育人,努力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做好旅游類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資助育人尚未形成合力
部分高職院校因學生體量較小,只形成了學校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學校學生資助管理機構、院(系)認定工作組三級資助認定工作機制,在四級資助認定工作機制上仍有待健全。部分高職院校的資助育人工作主要參與對象仍是以輔導員群體為主的學生工作人員,專業教師、企業等育人主體的作用發揮不夠明顯,尚未形成有效的資助育人合力。
2.資助對象內在需求尚未激活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落腳點是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物質上的困境,而且要著眼于從學生道德、能力和精神層面上育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雖都有物質缺乏的共同點,但性格特征、情感需求、能力狀態都存在差異。當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更多局限于完成事務性工作方面,從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角度來說,對資助對象的內在需求關注較少,對受資助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培養有待加強。
3.精準資助育人有待落實
精準認定學生資助對象意義重大,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除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求助供養、殘疾學生外,對其他類型的學生資助對象存在認定難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偽貧困生”層出不窮和“真貧困生”不主動申請上。例如,江蘇省已取消了在以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中需要提交的貧困證明,對學生的貧困認定主要是依靠學生自我陳述、班級民主評議結合學院下發的貧困名額等形式確定。但事實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是個動態的過程,目前缺少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動態管理的平臺,造成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情況缺少動態跟蹤和分析。
1.堅持全員育人,傳遞資助育人溫度
想要開展資助育人,不僅要發揮學校的育人主體作用,而且需要社會、企業和家庭共同發力,形成育人合力,提高育人實效。
第一,學校層面。一是要提高對資助育人的認識。高職院校有關職能部門應當加強合作、互通有無,形成“三全育人”的協同育人機制,將發展型資助的落實、評價納入到年終考評中,使教育工作者能夠高度重視這項育人工作。二是要組建資助育人專業隊伍,改變資助育人隊伍僅是學校資助中心、院系資助專員和輔導員的現狀,將教師隊伍及相關專家也納入資助育人專業隊伍中,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實習實訓、專業成才、職業技能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等方面拓展能力,提升專業素養,增強心理韌性,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創新創業的進取精神。三是要構建發展型資助的長效機制,營造資助育人的良好氛圍。將資助育人與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服務育人和組織育人協同聯動,創新實踐形式,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構建實踐平臺。高職院校可組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成長故事演講、趣味心理運動會、我勞動·我快樂·我成長等專題系列活動,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各類活動中增長知識和才干,增強自信心。高職院校還可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主動參與定點合作酒店、旅行社、景區實踐,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第二,社會層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北京召開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時指出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嚴峻的就業形勢疊加疫情帶來的影響,對旅游類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是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困境,對缺少資源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來說更是難題。因此,社會層面應推動以學歷為導向的辦學轉化為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鼓勵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第三,企業層面。受疫情影響,旅游類企業受到較大影響。在旅游行業中,大多數企業是中小型企業,抗風險能力弱,但與穩定就業、扶貧攻堅、鄉村振興、激活消費等國家戰略密切相關。未來在有效就業、高位就業、成功創業方面,旅游業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旅游類企業應肩負使命擔當,向旅游類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適當傾斜,通過校企合作,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頂崗實習、企業實訓機會,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維護社會的團結和穩定。
第四,家庭層面。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無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無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家庭經濟條件、成長環境的影響,會產生自卑、自閉、逆反等心理,制約了良好品格的形成。因此,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自立自強意識,是每個經濟困難家庭需要解決的現實性問題。家長要端正心態,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困難,為子女創設和諧、快樂、溫馨的家庭環境,為子女營造互尊互愛、心懷感恩、勇于直面困難的家庭氛圍,為子女樹立勤儉持家、勤勞致富、文化脫貧的良好思想。
2.堅持全程育人,拓展資助育人深度
在全程育人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把握好新生入學、社會實踐、頂崗實習和創業就業等重要節點。
第一,新生入學環節。一是要安排專人在迎新現場發放宣傳單、放置展板、張貼海報、一對一講解等,輔之以QQ群、微信群、易班等新媒體平臺,對新生開展國家資助政策及相關規章制度的宣傳和講解活動。開學后要加大對新生資助政策的宣傳,通過召開主題班會或年級大會等形式,全面宣傳國家及學校的本學段各項資助政策,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得到有效資助,同時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涉及學生個人事項必須征得學生本人同意。二是要加大對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校歸屬感的培養力度,幫助學生認識專業、了解專業前景,深化對專業、對旅游行業的認同感,使學生了解學校課程設置、第二課堂活動類型,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和學生活動中展現自我、增強自信。三是在新生入學期間,新生輔導員要通過調查摸底、走訪學生宿舍等方式,及時掌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第一手資料,還要深入學生中,與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談心,全面了解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掌握他們的實際困難,合理安排資助項目。同時,對烈士和優撫對象子女、孤殘學生、精準扶貧對象和少數民族學生中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要更多地給予關心和幫助。
第二,社會實踐環節。高職院校要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深入開展社會實踐,通過暑期“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等平臺,組織開展國家資助政策宣傳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走訪實踐活動,通過走訪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向即將開始大學生活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講解“獎、助、貸、勤、補、免”六位一體的學生資助政策和相關資助體系,引導他們不因家庭困難而產生心理壓力,通過朋輩影響,勉勵他們在進入大學后認真學習,積極進取,爭取拿到校級和國家級的獎學金,告訴他們要自立自強、樹立信心,學會在逆境中成長。高職院校應通過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提高對社會的認知。
第三,頂崗實習環節。受疫情影響,僅旅游景區能接納較多旅游管理相關專業頂崗實習學生,旅行社接納的頂崗實習學生會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受大環境及企業運營的影響,暫停實習、解除實習而被企業退回,這對學生經濟上、心理上、對專業和行業的信心上均有較大的影響。輔導員要通過線上班會、企業走訪看望實習生等形式,對頂崗實習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就業指導。同時,旅游類高職院校要拓寬實習渠道,加強校企合作,適當放寬自主實習的比重。高職院校要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整合各類實習資源,深化校企合作,為學生開拓更多校外實踐基地,豐富實踐內容,拓展實踐平臺,引導學生將專業所學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在歷練中提高專業素養和就業能力。
第四,創業就業環節。高職院校可開展創新創業調研實踐活動,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和學習實際,組織學生結合活動主題及個人專業實際自擬方向或選題,深入科研、生產、勞動第一線,參與線上線下的營銷等調研實踐活動,通過親身體驗、實地觀察、調查研究等,完成個人創新創業調研報告,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高職院校可以成才杯、專業文化節、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職業規劃大賽等為契機,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鼓勵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背景下,用好國家、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政策的扶持。
3.堅持全方位育人,拓寬資助育人廣度
在全方位育人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抓好誠信教育、心理疏導、勵志教育和感恩教育等環節,推進資助育人工作取得實效。
第一,做好誠信教育,突出思想引領。高職院校要做好資助育人相關政策解讀,讓學生意識到享受了國家助學金、簽訂了助學貸款合同等就有責任和義務努力學習、報效社會。還要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個人誠信檔案,涵蓋個人資料、家庭背景、信用記錄等相關信息,并將誠信檔案作為學生評定獎助學金、推優入黨、畢業就業的重要依據,實現資助育人的剛性約束。高職院校可通過開展誠信主題演講、誠信主題辯論賽、金融常識教育、法律知識競賽等,通過情境教育,將誠信思想傳遞給受資助學生,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風險防范意識和契約精神,加強對申請助學貸款學生的誠信教育和引導,以思想為先導促進學生行為轉變。
第二,做好心理疏導,增強心理韌性。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相較其他學生而言,較為敏感、自卑、不合群、消沉、不自信,消極面對生活。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鼓勵經濟困難學生理性認識當前的經濟困境,鼓起直面人生困難的勇氣。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完善“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預警防控體系,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疏導,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校內外活動、社會實踐等,展現自我,彰顯自信,通過趣味心理運動會、團體心理輔導等形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融入集體,提高人際交往的適應性。高職院校還要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幫扶,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能力。
第三,做好勵志教育,激發無限潛能。高職院校可借助“助學·筑夢·鑄人”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勵志主題征文、勵志微電影拍攝、勵志主題演講等系列活動,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講述自己在各種國家資助政策幫助下積極向上、樂觀生活的真實故事,彰顯廣大受助學生自強自立、勵志成才的良好精神面貌。高職院校可請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擔任“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在受資助群體中樹立先進典型,宣傳受助學生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的先進事跡,在朋輩群體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高職院校可邀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的創業成功典型到校分享經驗,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強不息、創新創業的進取精神。
第四,做好感恩教育,凸顯情感塑造。高職院校應堅持資助育人導向,在獎學金評選發放環節,全面考查學生學習成績、創新發展、社會實踐及道德品質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培養學生奮斗精神和感恩意識。高職院校要以獎學金評選發放和國家助學金申請發放為契機,通過誠信主題班會、張貼感恩為主題的宣傳海報、微信宣傳等多種形式,呼吁和倡導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同時,還要在學校范圍內形成正確的資助育人導向,發揮獎學金評選的正向引導作用,不拘泥于學生成績,將學生創新發展、實踐及道德均納入考查范圍,全方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表現,努力在學生群體中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文化氛圍。國家助學金設立的初衷就是黨和政府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同時,更應心懷感恩,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通過自身努力反哺社會。
總之,資助育人是高職院校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舉措,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應堅持全員育人,傳遞資助育人溫度,堅持全程育人,拓展資助育人深度,堅持全方位育人,拓寬資助育人廣度,推進資助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祝琴.高職院校發展型資助的實踐困境與破解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1(18).
[2]舒艷.探究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J].現代職業教育,2020(51).
[3]王雪琴,施光欣.“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創新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6).
[4]楊燕,李艷會.“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功能實現路徑研究[J].職業技術,2020(10).
[5]陳孝友.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2).
Discuss on the Education Supported by Touris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Zhou Yaqin
(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For touris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o a good job in support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supporting education of touris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xisting problems manifested in that the supporting education has not yet formed a joint force, the internal needs of the supporting objects have not been activated, and the precise supporting education has yet to be implemented. In terms of overal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make efforts from the aspects of schools, society, enterprises and families. In terms of overal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grasp the important nodes such as freshmen enrollment, social practice, post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In terms of all-round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links such as integrity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spirational education and gratitude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subsidized education.
Key words: "threecompleteeducation"; tourism vocationalcolleges;supportingeducation; educ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