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彪
(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連云港 222000)
隨著連云港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城市面貌可謂是滄海桑田,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在整體形象設計中對傳統街區的改造,成了城市環境的改善、經濟快速發展的保障,也積極地創建了新的城市面貌。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翻新改造過程當中,大拆大改,出現了千城一面的情況。因此,在城市化進程的過程當中,對傳統街區的改造應該有針對性、目的性,在更新改革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傳統街區的保護,因為這都是城市文化的符號、是歷史文化的沉淀、是城市文明的記載,同時也見證了城市發展、變遷。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而城市形象的設計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工作,是一個持續性發展的過程,是城市發展定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城市綜合發展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過程當中,對傳統街區改造是值得重視的一個環節。對傳統街區的改造不是簡單的拆除、重建,而是會牽扯到經濟、歷史、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因素。一定程度而言,這個城市的生活方式、習俗、方言、藝術等等都蘊藏于城市的形態格局當中,傳統街區可謂是這座城市非常重要的文化載體,連云港同樣如此。在城市形象設計當中理論新穎現代,而傳統街區則以舊的精神面貌存在,所以對傳統街區的改造是當前人們較為關注的社會性問題。
在城市區域當中,傳統街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城市歷史發展的主要載體,歷經了歲月的磨煉與演變,繼而形成的建筑群體、傳統街道以及廣場空間。而在連云港現代化城市生活當中,傳統街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生活空間,在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扮演著自身的角色,承擔著推動城市發展的部分功能,例如隴海商業街,連云港水晶城等。與歷史遺跡相比,傳統街區它更具有生活氣息以及真實性特征,集中的展示城市的建筑文化演變的過程。此外,在傳統街區當中,它反映的是一種生活模式,同時也是這一城市人文景觀、建筑風貌的歷史性呈現和延續。
一方面,每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是立足于其獨特的城市肌理和歷史文化展開的,可以說文化歷史是城市發展的命脈和靈魂。而在連云港的發展過程當中,傳統街道則著重地凸顯了其歷史文化價值。連云港傳統街區中像1991年建立的白虎山小商品城,到隴海步行街、匯金廣場、萬潤商業街等形成了以商業為中心的特色街區,而諸如民主路風情街、鹽河巷美食街、海州古城夜市等則是附加了傳統文化元素的街區,特色鮮明,具有本土區域化特點。
傳統街區他所孕育的歷史文化、創設的歷史環境,構建的結構形態以及城市風貌景觀等等,都是以城市肌理和歷史文化為核心的,承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信息。連云港城市形象設計的表現與傳播離不開城市發展的核心價值定位,以文化為根基,將本土資源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傳統街區的改造應以此為準則。另一方面,連云港的傳統街區具有極高的人文情感價值。除了體現的物質空間價值之外,它更凸顯的則是人文情感價值。隴海步行街,鹽河巷美食街等都是人們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城市歷史發展的重要載體,所蘊藏的場所美學價值不可忽視。傳統街區所構建而成的地標建筑、所創設的空間形態,應是一座城市獨有文化氣息、文化氛圍、歷史記憶。所以,在合理的承受范圍之內,通過細微的修整建筑風貌、構建街區的框架,為其注入新鮮的血液,那么它的使用價值能夠實現最大化,讓傳統的街區變得更有活力,恢復往昔的生機、魅力。最后,連云港傳統街區具有社會經濟價值。像民主路風情街就是處在城市的要塞位置,地理位置比較優越,再加之歷史在它身上雕刻的印記,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風貌風采,是一座城市不可多得的環境資源,故而從保護傳統街區這一核心目的切入,然后盡可能挖掘其商業價值,引入傳統商業、旅游觀光業等等,切實凸顯傳統街區所蘊藏的社會經濟價值。
連云港的傳統街區創建的時間大多比較早,因為處于城市發展的初期階段,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隨著時間的演變,很多傳統建筑的房屋當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破損,老化情況嚴重。隨著居民對房屋的不專業修補,導致房屋本身的支撐結構處于超負荷的狀態,甚至很多的老傳統街區當中的居民樓逐漸成了危樓,像民主老街,海州古城的一些舊房。再者,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推進,四個縣城居民涌入市區發展的人口數量變多,加之經濟拮據和地方財政的分配,很多傳統街區的發展處于非常飽和的狀態,人與地之間處于嚴重不協調情形,也會出現很多違章建筑,這使得傳統街區的整體發展勢頭不容樂觀。
在城市發展的初期,傳統的街區更多是由市政方面統一進行建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連云港的城市發展重心在不斷東移。對城市形象地建設和維護逐步提升了日程。電線、水管、空調外掛機、垃圾堆放等到處都可以看見,傳統街區的整體環境比較混亂,導致城市形象嚴重受損。而且諸如海州古城等類似的老街區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則是建筑密度比較高,一棟按著一棟,房之間的空隙比較少,生活空間、交通空間比較欠缺,使得一系列現代化生活的功能存在滯后性,導致傳統街區的內部功能逐日退化消減,居民必須通過交通中轉才能抵達現代化綜合性生活商業街。
城市形象的設計營造當中,對于傳統老舊街區改造,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傳統建筑當中所配備的建筑風貌以及空間格局被不合理、不科學的改造、更新所破壞,變成了七零八落的碎片。城市的形象設計因發展定位的差異將出現不同方向的選擇,文化、資源、生態、商業、旅游等城市發展規劃的戰略目標是城市街區改造的重要指標,而飽含人文情懷的傳統街區,更需要在盡可能保留原有形象的前提下,進行現代化的改造。傳統街區的規劃建設中,對于空間結構和環境規劃的重視,同樣要放在文化和生態環境上,它是特色街區聚集人氣的重要手段,也是打造名牌化街區的必經之路。而當前所修建的建筑物無論是在風格、色彩還是材料等各個方面與原本的老區風貌和人文景觀契合度不高、建筑群匹配度低,可謂是格格不入,看起來非常不協調,導致整體的文脈景觀被割斷。
在對傳統街區進行改造的過程當中,首先應該以歷史文脈為核心,在保護歷史建筑的前提之下,進行科學的、有效的更新、改造,這樣的話能夠對傳統街區所承載的歷史意義、歷史內涵給予更多的保護,尊重其歷史的真實性。連云港不僅市區,一些縣級城市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街區,像灌云縣的西長古街,始建于清朝時期,有非常明顯的歲月痕跡和文化特色。所以,如果是已經破損非常嚴重,且不復存在的歷史建筑,可以基于實際情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立足于整體,進行修繕和重建,盡最大的努力去還原或者修繕歷史建筑,爭取與老區的整體風貌保持一致性。反之,則應在基本功能保障的情況下,盡可能地保留原有樣貌,這樣的話能夠更好地凸顯傳統街區所承載的人文景觀、歷史風貌,使得其文化脈絡得以延續,得以保留其原真性,切實凸顯傳統街區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人文內涵價值。
在現代化進程過程當中,把傳統街區改造問題放在了城市形象創作當中的重要位置。在具體的改造過程當中,應該切實遵循整體性的原則,立足于這一城市獨有的歷史風韻、文化特色、發展規律、規劃形態,將地、人、空間等多元化的因素考慮其中,做到合理規劃、合理更新,合理改造,體現出整體的空間形態和序列,這樣才能夠使得傳統老區的改造工作得以順利落實。
動態更新的原則以哲學的思維進行解釋則是任何事物都是動態發展的,是一直處于不斷運動中的。所以對于傳統街區的規劃改造而言,也應該遵循動態更新的原則。而通過切實貫徹落實這一原則,所能夠呈現出來的精髓則在于傳統街區所具有的生命內核、生命歷程夠超越當前的時間、空間因素的局限,與過去、未來相互銜接,呈現動態發展的趨勢,處于動態平衡的狀態,這樣才能夠使得傳統街區突顯出更強勁的生命力、生長力。
在城市形象營造過程當中,倡導人人參與、人人貢獻,因為只有做到全民參與,才能夠使得人們對于城市的歸屬感更強烈,更有助于打造品牌城市。同時在傳統街區改造過程當中,也應該貫徹落實這一原則,以人的角度出發,使得傳統街區的改造主要是以民眾的實際需求為導向,且積極提升民眾的參與度,讓民眾成為老區改造主要的參與者和組織,以及最終的受益者應該回歸民眾這一本真角色,這樣的話能夠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讓他們更適應改造后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生產方式,讓民眾有更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在對傳統街區改造的過程當中,可以采用靜態的博物館這一核心模式,主要在于對街區原有的面貌進行全面恢復,對于傳統街區原有的風采、生活景象再次呈現,盡可能地展示原有街區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就像博物館一樣,承載著底蘊卻以現代化的方式展示。在具體的改造過程當中,關注傳統街區要如何融入城市現代化進程當中,如何與城市的總體發展相銜接,不能缺乏對未來以及現在的綜合考慮,不能夠僅僅是對其形式上的延續和保護,而是應該從內核著手,這樣才不會使得傳統街區的改造處于靜態孤島。
規模新建的改造模式主要是受到現代主義建筑運動的影響,且在過往的經歷當中,也沿用了這一改造模式。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更是遍地開花,大規模地進行構建、新建,使得我國的城市發展面貌煥然一新。這一改革模式的核心主要是以經濟利益為先導,對傳統街區內原有的珍貴建筑文物進行綜合性的保護,然后把原本的居民進行轉移,把普通的、沒有保留價值的建筑物進行拆除,取而代之的則是高密、高容積率的商業樓、住宅樓等等。這一改造模式能夠獲得極好的經濟利益,獲得較高的盈利回報,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這種改一個模式對于傳統街區所具備的社交網絡全然破壞,同時也使得歷史文脈和傳承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所以,這一模式需要結合城市發展定位,城市形象設計等綜合考量,讓傳統街區更合理的發揮新光彩。
在對傳統街區改造的過程當中,采用恢復歷史風貌型的改革模式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傳統街區,而有一定的要求,它更多的是傾向于傳統街區在某一特定的時期,是處于比較繁華的商業核心地區,而且傳統老區當前還存在著一定數量、一定規模、一定格局的傳統建筑物、傳統街巷格局,而且當前所延續的傳統風貌還相對處于完整的狀態,只是由于時間因素以及歲月所雕刻的痕跡,它所具有的設備相對陳舊或者已經有部分損壞,但是仍然可以進行修復,這樣的傳統街區則是最適用于運用恢復歷史風貌型這一改造模式的,比較成功的例子就是連云港傳統民國風民主路老街,入選江蘇省無限定空間非遺景區。
很多的傳統街區當前仍然在城市發展過程當中扮演的一定角色,發揮了一定作用,而這一類街區大多數是位于商業城市的核心地段或者是商住兩用的綜合型地段。但可能由于經濟的發展,城市在建設改革的過程當中,重心已不再以傳統街區為主,而是有了新的發展對象,所以傳統的街區已經沒有當初的活力和風采。但是其整體的框架、模式、功能仍然可以再次被“撿起”,所以對于這一類傳統街區可以充分運用活力復生型的改造模式,讓它可以涅槃重生,再次獲得城市發展的主動權。
總而言之,在連云港城市形象設計中,傳統街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是連云港城市形象對外傳播的名片,可以是連云港城市文化底蘊的深刻體現,可以是連云港溝通交流的橋梁,加強對其改造問題的分析和關注是極為重要的,應該切實地意識到傳統街區所承載的價值,全方面地剖析改造環節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利用科學的改造模式,讓傳統街區重新煥發生機和魅力。